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還是面子?

孩子,還是面子?

(一)

上周六去參加繪本故事會,第一個環節是邀請小朋友上台自我介紹和表演節目。

家長們紛紛支招,動員孩子們上台表演。

我也建議Joe上台,他說不想去,我便作罷。

老師看沒人主動上台,建議從左至右依次表演。

小朋友們有的落落大方,有的扭扭捏捏,但都表演了。

直到一個小女孩。她只有三歲,就坐在我們旁邊。在台下,她媽媽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她最終同意和媽媽一起上台。

但上台後,她就害怕了,媽媽放了音樂,她不跳也不唱,反而往媽媽身後躲。

僵持了快1分鐘,老師請她們回座位。

老師說最後再請一個小朋友上台,邊說邊看我們。

我做志願者幫老師拍照,她看我,估計是想將這最後一個機會給我們。

我再次問Joe是否上去,他搖搖頭。我也對老師搖搖頭。老師明白,請了其他小朋友上台。

我很認可這個媽媽的做法。

她一直在鼓勵寶寶上台,寶寶上台後表現不佳,她沒表現不滿,更未生氣。

我想起了另外一個媽媽。

(二)

那天是參加一個英語沙龍活動。老師教大家念英語兒歌。

一個5歲左右的女孩兒,在我看來,已經學得很認真了。

但是她的媽媽,只要她稍微一走神,就會推她「認真點,你幹嘛呢?」「快跟著老師學呀!」「你看別人都在學呢!」

在我看來,媽媽的行為表現出極大的焦慮,內心有很強的不安全感。

同時,她那句「你看別人都在學呢!」又反應出了他的要面子。

別的孩子在學,自己的孩子也必須學,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別的孩子差!

那個小姑娘呢,很聽話,每次被提醒後,會認真跟老師學。

但是,假如這是她們的日常相處模式,我會比較擔心,孩子的學習動力更多來自於媽媽的催促,將來隨著學習難度的不斷增加,孩子還會愛學習么?孩子除了要擔負學習,還擔負了太多負面的焦慮。

大人為了自己的面子督促,不會讓孩子更愛學習,反而會讓孩子承擔更多不必有的壓力,何談「輕裝上陣」呢?

(三)

還有一個關於面子的經典場景——喊人。

父母帶孩子出門,遇見熟人,不管孩子心情如何,正在做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喊人。孩子有情緒,還會遭到數落。

「喊阿姨!」「你怎麼不喊人呢?」「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快喊阿姨呀?」

這種時候,作為等待被喊的對象,我通常很不好意思,好像是我害得孩子被說。

孩子性格不同,外向開朗的孩子可能不用大人說,老遠就主動喊人了。

我認識這樣的孩子,很熱情、精力旺盛,我很喜歡。

還有的孩子,屬於慢熱型,他要通過一段時間去熟悉人和環境,待他覺得安全後,他會放開自我。

Joe是這類孩子的典型代表。

會遭父母數落的多半是第二類。

父母背後的心理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可能未曾意識到,也可能視而不見,或不以為意。

其實就一句話:孩子不喊人,父母沒面子。

有的父母會提出反對意見,我希望他喊人,是希望他懂禮貌,希望他有好的人際關係,希望他被人喜歡。

那我想說,孩子被人喜歡了,父母會怎樣?

試想,親朋好友之間聚會,自己的孩子主動喊人,大家都喜歡自己的孩子,父母是不是會覺得心理倍兒爽?倍兒有面子?

所以,我始終認為,孩子不喜歡喊人,而父母非要孩子喊人,是大人的「面子心理」在作怪。

這樣做,孩子可能會喊,但心裡伴隨不滿。孩子每喊一次,心裡的不滿就增加一些。

對於個性強、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可能會為了對抗父母更加不喊。大人的堅持,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當我們放下面子,放下心理負擔(特別是焦慮)看待這件事時,不喊人便不再有那麼大的魔力!

頂多會讓人覺得,這個媽媽不會教孩子!

就讓他們那麼認為吧,與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別人的看法算什麼呢?

(四)

老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不涉及孩子,該要面子還是得要面子——那折騰的是自己,自己是成人,對自己行為負責就是!

當涉及到孩子時,望三思而後行——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更多為了自己的面子?

對於這個世界上最愛面子的民族來說,敢於不要面子是個痛苦的過程。

但是,不要面子意味著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

也意味著敢於向內求,直達自己的內心!

更意味著,要為自己而活!

還有什麼事,比能活成自己更暢快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個子如何穿出170的即視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