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洛陽萬安山七彩大峽谷中的冰掛世界

洛陽萬安山七彩大峽谷中的冰掛世界

【原創】文/攝影:孫成崗

我是從微信朋友圈中得知伊川有一座萬安山,這兩年來開發了不少公園,而其中的七彩大峽谷,目前正是欣賞冰掛的好時節。

我走進七彩大峽谷,時令正值大寒。這天天氣還算晴朗,天空露出一絲淡淡的藍,只是我到達的時間比較晚,走進大門時,已經下午4點多了。山裡的太陽下得快,一會兒便有了絲絲薄暮的氛圍。

旅遊公路的盡頭是一個下坡。坡道上有一條由無數小風車組成的長長的廊道。五顏六色的小風車構成數個心形圖案,在寒風的吹拂下,歡快地旋轉著。走在這個充滿動感的廊道中有一種在時光隧道中穿越的感覺。

走出廊道便是遊客廣場。遠遠就能看到大門的左側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山體上的人工瀑布顯然已經靜止,變成了奇異的冰柱和多姿的冰掛,雖然它原是人工瀑布,但凝結後形成如此奇特形狀卻是渾然天成,絲毫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走進大門,眼前是一汪清潭。潭水中倒映著遠山的影子,數只家鵝游弋其間,怡然自得。其中一隻黑鵝似乎是頭領,非常霸道,白鵝皆不敢近其身旁。

一座石橋立在清潭左側,兼起著攔水壩的作用。走過橋去,道路向左右分叉延伸,往左邊是瀑布區,往右是冰掛區。因為是「大寒」日,我的心中總想找尋些許烘托極寒氛圍的元素,於是便向左拐,往峽谷深處走去。

萬安山是洛陽南面的屏障。以前一直以為洛陽南面的山就是龍門石窟所在的低矮的伊闕,從沒想過這一帶還有海拔達到了930多米的萬安山。眼前的這條山谷中,有著多彩的岩石,妙趣橫生,是相對典型的丹霞地貌,只是過去「養在深宮人未識」,不曾為人所知罷了。直到近兩年才得到開發。也許「五彩」不足以形容它色彩的斑斕,所以被命名為「七彩大峽谷」。

沿著山谷中的小徑前行,拐過一個彎,可見一塊帶有色彩的巨石聳立在眼前。據說這塊巨石是盤古的身體化成,故名「盤古石」。當年盤古開天闢地,為了阻止劈開的天重新聚合到一起而使大地復歸混沌,就用自己的雙手死死撐住兩邊的天穹,久而久之他的身體變化成了奇特的嶙峋巨石。這雖然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我毋寧相信它是真的,因為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需要英雄做出的無私奉獻和犧牲。

沿著崎嶇的山路,几上幾下,來到了一處茅草覆頂的亭台。亭台一側不知從什麼地方流出來的清泉掛在樹枝上,漸漸形成了厚厚的冰牆。冰牆擋住了凜冽的寒風,在亭子里居然感到一絲和暖。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東北雪原上的雪窩子。在滴水成冰的雪原上,凜冽的寒風就像刀子一樣,在人的臉上扎得生疼。此時如果在朝陽避風的地方挖一個雪洞,藏身其間,就會感到無比的溫暖。原來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麼事,都是相對的。冷與熱,苦與甜,幸福與痛苦,莫不如此。

穿過草亭,沒走多遠,就發現高處接近山頂的地方,有一處大型冰掛。有了目標,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只是身上漸漸有了汗意,畢竟一路走來,是近5公里長的上坡下坡,運動產生的熱量戰勝了山谷中的寒氣。

不一會兒,走到了冰瀑的下方。裸露的石頭上,有「石門飛瀑」幾個大字。原來,這便是本屆冰雪嘉年華中最出彩的景點——石門飛瀑。

這儼然是一個冰構成的世界,奇峰怪石被羊脂玉般的冰層包裹,那直上直下宛如石筍狀排列的冰柱和冰凌,顯然是流動著的飛瀑多個瞬間定格的重疊。雖然是靜止的,但依然讓人感到有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在向下奔涌。眼前這幅靜態的畫面中,完美的鑲嵌了動態的元素。石門下面的冰更是形態各異,有些像削尖了的石筍,有些像聖潔的玉柱,有些像沒有絲毫雜色的白珊瑚,有些更像大樹伸出的玉臂瓊枝,晶瑩玲瓏的造型中隱隱透著一股溫潤,讓人幾乎忘卻了它是毫無溫度的冰塊。

在山頂盤桓數刻,不知不覺地暮靄已經降臨。趕緊移步下山,途中區經過一塊巨石,上面有一個大大的「善」,下面有四行小字,寫著「莫以善小而不為,莫言惡小而為之」。依稀記得這是劉玄德在臨終時對兒子劉禪所說的話,斯人已去千年,但道理依然不變。我總覺得善惡總是有個標準的。對好壞的判斷應該是融入了我們的基因中, 即使沒有特別的教化也能夠分清。近代由於有那麼一段對傳統文化蔑視的時期,使得傳統的善惡觀在一些人的心中模糊起來,景區把這些傳統的格言銘刻在石頭上,也算是一種對世人傳統觀念的教化,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放眼向山下看去,冬日的蕭瑟使疊嶂的山巒充滿了滄桑,但我還是感到,在這滄桑之下,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我想大地回春之時,這條山谷一定會蓊蓊鬱郁、蒼翠欲滴,充滿著令人愉悅的生機。

【原創】文/圖:孫成崗

照片2018年1月20日(大寒)攝於洛陽七彩大峽谷

文字2018年1月21日成於河雒古鎮榖水

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gh_84334cc42335

操作步驟:

長按或者掃一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都文化 的精彩文章:

撣去身上的塵土,卸下流年的疲憊,走向2018!

TAG:古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