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贊!《中國青年報》整版報道咱們丰南共青團這項工作!

點贊!《中國青年報》整版報道咱們丰南共青團這項工作!

今天(1月24日) ,《中國青年報》第五版共青視點整版報道了丰南團區委「強國一代有我在」相關工作,充分肯定了全區廣大青年在各自崗位做出的貢獻,為我們繼續做好青年工作做出了榜樣,增添了信心和動力!

強國一代有我在·聽唐山丰南基層團團吐心聲

在最基層建功立業

2017年年末,《中國青年報》發出邀請,決定把筆、舞台、話筒交給青年,請大家一起,以「強國體」接龍,共同完成新年獻詞。「強國一代有我在」迅速在青年中擴散開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年在團組織的引領下,開始思考、討論,怎樣的青年才是「強國一代」?1月19日,團唐山市丰南區委組織了一場「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 強國一代有我在」的主題沙龍,邀請青年代表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路如何越走越寬,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

與以往的總結部署會議不同,這次,團組織走出會議室,與青年相約眾創空間的活動大廳,開起了Party。基層團幹部、青年企業家、學校教師、大學生村官等來自不同崗位的青年代表都收到邀請,和團幹部一起玩起了「真心話大冒險」。

「不分座次,大家圍坐在一起交流,團區委傾聽團幹部、青年的需求和心聲,不僅拉近了我們和上級團組織的距離,更學到了最鮮活的服務青少年的工作經驗。」作為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區胥各庄街道團工部書記,趙彬岐有些驚喜,這種「圓桌會議」形式的活動,她還是第一次參加。

在基層建功立業

「這個活動,我們更應該輕鬆一些。」沙龍伊始,團丰南區委書記張冬梅就向大家交了底,「我們希望收納青年的聲音,傾聽大家的見聞,共同描繪『強國一代』的模樣,一起探索路如何越走越寬,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

團區委書記張冬梅在活動中發言

在紮根基層多年的高康看來,踏踏實實服務基層,為老百姓辦實事,就是「強國一代」的體現。

「大家擔心年輕人到基層待不住,但是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選擇在農村發揮作用的。」交流中,高康講述起自己當村官的經歷。

2007年,大學畢業的高康,來到大新莊鎮西崔坨村,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高康在活動中發言

「這麼年輕,肯定在農村待不了多久。」剛當村官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後來的事實證明,這麼多年,高康不但待在了農村,還做了不少事。

擔任丰南區大新莊鎮西崔坨村黨支部副書記期間,為了改善村莊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落後的狀況,在上級支持下,高康和其他「兩委」成員一起,籌資45萬元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西崔坨村普遍採用冷棚種植蔬菜,這種方式抗低溫、抗風能力弱。高康就帶著種植大戶多方參觀學習,一起研發建起了一個佔地15畝、水泥柱結構的連體大棚示範基地。

村裡的青年王術偉想要創業,高康也沒閑著,幫著跑手續、出點子,建立起純凈水廠,解決了本村30人的就業問題。

在農村多年,高康發現,隨著崗位的不斷變化,自己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也在不斷增強。

王峰在活動中發言

王峰,是一個有情懷的80後青年。去年,他拍攝的4集紀錄片《舌尖上的唐山》推出後,收到不少點贊叫好。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記錄家鄉的人文。

談到「強國一代有我在」,王峰覺得內心有種自豪感。「感覺我們就是這個時代的主人。」他的理解中,「強國一代」並不需要轟轟烈烈,堅持自己的情懷和夢想,從小事做起,就是在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作貢獻。

《舌尖上的唐山》首映禮

王峰計劃拍3部紀錄片,分別從美食、人文、環境3個不同方面展現唐山的美。正在籌拍的第二部是關於唐山的人文,他希望尋找一些有情懷、有故事的人物,體現唐山的精神文化傳承。

「你還記得入職時的初心嗎?」交流中,一名獲得提問機會的姑娘向唐坊鎮蒲子泊村團支部書記張玉昌發問。

「我本身就是個村裡孩子,從農村出來,到石家莊讀了4年大學,又回到了村裡。」張玉昌覺得,這是他和農村的一種緣分,「選我所選,愛我所愛」。

張玉昌在活動中發言

他還記得自己當村官第一天,剛到村裡時的感覺——「就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我喜歡農村,想要為村裡的人們多做一些事。」張玉昌覺得,在助力農村教育夢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出自己更多的特長。「在基層建功,為農村發展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就是他的「中國夢」。

「在我困難的時候,政府和惠達幫助了我,我一定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行職責,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並以此回報惠達,回報黨和政府!」分享中,回憶起上學期間「希望工程」的幫助,宋平有些激動。

正因為曾受到過別人的幫助,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走上工作崗位後,宋平也把這分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在王蘭庄鎮當村官期間,她資助了一家貧困戶,逢年過節送去慰問金,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自己微小的力量,希望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精神上的關懷和鼓勵。」在宋平看來,「強國一代」就是不忘初心,貢獻自己的力量,特別是在基層建功立業,讓社會充滿愛,讓世界更溫暖。

創新創業 腳踏實地

和很多青年一樣,最近,團丰南區委工作人員么萌萌格外關注《國家寶藏》,這檔節目讓她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為中國人,我們背後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也有強盛的國力,這樣的新時代,為青年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說到新時代為青年提供發展機遇,「平原養駱駝第一人」鄭林林感觸頗深。

「新時代,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鄭林林創業的勁頭更足了。

鄭林林在活動中發言

「當時決定養駱駝,可以說是在一片否定聲中開始的。」鄭林林坦言,周圍親友並不支持自己養駱駝,可是因為自己「臉皮薄」,不好意思說放棄,只好硬著頭皮干。

實際上,正是國家對青年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團組織的幫助,讓她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青年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彰顯自己的青春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鄭林林說。

一次機緣巧合,王超有機會到丰南區科技孵化中心實習,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裡的工作。

於是他辭掉了村官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孵化中心。「給剛畢業的大學生做創業培訓、幫助大學生承接業務、申請政府補助資金……」王超三言兩語概括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在這個政府主導建設的孵化中心裡,王超和他的團隊帶動了丰南區青年創業者的發展。

從大學生村官到丰南區科技孵化中心的服務者,王超發現,他在投身服務雙創中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更好途徑。

「強國一代有我在,是青年肩負的責任、使命,更是青年對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趙彬岐給出自己的理解。

樂於奉獻 投身公益

鄭勃然是2016屆大學生西部計劃的一名志願者,一心想要去西藏支教的她被組織分配到團丰南區委工作。一年多以來,鄭勃然最熟悉的就是「希望工程」項目。「因為自己一直比較關注貧困孩子上學問題,在這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更多。」她說。

鄭勃然在活動中發言

2017年,工作中一次「希望工程」的走訪深深觸動了鄭勃然的內心。

在一戶貧困家庭,鄭勃然看到,9歲的小姑娘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很懂事,也很樂觀,卻不幸患有地中海貧血症。耳聾的父親因此精神受到刺激無法工作,先天肢體殘疾的母親也哭瞎了一隻眼。她告訴鄭勃然,自己靠賣菜籽攢錢給姑娘治病,「有錢了就買葯,沒錢,孩子就只能硬扛著。」

從孩子家走出來時,鄭勃然的眼眶已經濕潤了。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不只要把「希望工程」的工作做好,還要尋找更多的愛心資源幫助這些孩子們。

「這些孩子實在太可憐了。」走訪中,鄭勃然遇到好幾個生活特別窘迫的孩子,幾個月過去了,每次提起那些孩子,她的淚水都在眼眶裡打轉。她打算今年找機會試著聯繫一些愛心基金,給孩子們更多幫助。

「你覺得這代年輕人身上有哪些特質?」交流中,有人主動拋出問題。

「有理想、有本領、缺乏擔當。」有90後說出自己的感受。

「我並不這樣認為,我也是90後,恰恰相反,我周圍很多同齡人都很有擔當。」現場有人馬上站起來表達不同的觀點。

「『強國一代』首先要有擔當。」平常不善言辭的李智林會花更多時間到公益事業當中。他發起成立了唐山逸慧公益助學會,幫助家庭貧困的孩子解決上學難的問題。

李智林在活動中發言

李智林有個原則——不做一次性公益,不「消費」受助孩子。「去年,有人想和我們合作,但是需要讓受助孩子參加一些活動,我就拒絕了。」李智林說,他只想單純地幫助孩子們,並不希望孩子們被「打擾」。

紅領巾愛心超市

無意間,李智林從報紙上看到「爆米花兄妹」的故事。他決定到孩子家去看看。帶著禮物和食品,李智林和母親見到小兄妹倆的時候,他們跟著母親住在安置於垃圾場的家,父親意外離世,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卻交不起學費。

「沒想到貧困家庭孩子生活有這麼窘迫。」受到觸動的李智林想著,能不能對這兩兄妹有個長效的幫助。

為了讓兩個孩子可以接受正規教育,李智林先後諮詢了七八家幼兒園,不是路途太遠,就是中午需要接送。後來終於聯繫到丰南區一家幼兒園,送孩子入園後母親也能騰出時間去外面找份工作,而李智林則承擔起孩子們入園的費用。

現在兩個孩子已經升入小學。李智林經常會去學校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只要他們好好學習,我會一直支持下去。」李智林說,4年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發自內心真誠的感謝,是「最觸動心靈的感覺」。

實際上,「爆米花兄妹」只是李智林公益路上的一次邂逅。作為唐山逸慧公益助學會發起人、會長,他和團隊成員已經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孩子。而李智林對孩子們的資助,都是靠賣自己的書法作品所得。「我寫書法最大的動力和意義就是支持公益。」從小愛好書法的李智林,用公益情懷闡釋著他對「強國一代」的理解,他的書法作品,總是蘊含著公益的能量。

團組織創新工作方式「玩」出新花樣

團幹部和青年敞心扉講真話

真心話能說出口,源自團組織工作方式的轉變。

團丰南區委書記張冬梅介紹,2017年6月,團丰南區委組織發起青年精品工作、活動項目大賽,尋找、展示、交流基層共青團工作和建設中創造的特色項目。總結會上,團丰南區委搭檯子,請評選出的優秀代表說出真心話。

丰南團區委青年精品工作啟動儀式

張玉昌是唐坊鎮鋪子泊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雖然他不擔任教學工作,但是身為村團支部書記的他卻有個「教育夢」,主動當起了「孩子王」。

原來,走訪中,張玉昌發現很多家長都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想幫孩子輔導,自身文化水平卻不夠。師範畢業的他決定擔負起填補農村教育「真空地帶」的任務,彌補孩子家庭教育的「欠債」。

從一場在村委會召開的家長會開始,張玉昌開啟了針對家長的「線上+線下」雙向引導,幫助家長解答最關心的教育問題,在微信群和年輕家長討論教育方法……

張玉昌為孩子們講學習方法

利用吃住在村委會的便利,放了學,張玉昌就把孩子們聚集在一起,按年級分組,給孩子們講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愛寫書法的他還開起了「親子書法班」,沒事兒的時候,想寫寫毛筆字的家長、孩子來到村委會,跟著張玉昌一起練書法。

「我每天早晨都會在村裡跑步,有孩子看到後也想跟著一起跑。」本以為孩子們起不了那麼早,但是張玉昌發現,不到6點,就有孩子過來喊他「起床啦,去跑步。」晨跑過後,他還帶著孩子們晨讀、學英語。

「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有了明顯的改善。」分享中,張玉昌指著記錄孩子們成長變化的照片,一張張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請大家跟隨一段視頻,去我們的『愛心暑托班』看看。」趙彬岐接過話筒介紹起來。

2017年,第二期「愛心暑托班」在丰南區一南一北兩個社區開班招生。趙彬岐沒想到,「一天之內,名額就被『搶』光了。」北京林業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也加入進來,和孩子們一起過暑假。

丰南·2017「愛心暑托班」

「目前兩期愛心暑托班的小朋友成功畢業,很多社區、培訓機構都加入到我們當中,一起為孩子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讓趙彬岐自豪的是,「愛心暑托班」的品牌影響力正在逐漸顯現。

「工作做得好不好,一看就知道。」現場有青年代表對團組織這樣的方式很看好。

「其實,剛開始舉辦『愛心暑托班』遇到困難挺多的。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也不是專業的老師,對孩子不是很了解,生怕自己做不好……」視頻一點點播放,趙彬岐也跟著回顧「愛心暑托班」的成長之路,最初的壓力、困難被她一股腦兒地道出。

丰南·2017「愛心暑托班」

每期「愛心暑托班」,胡大翠都會教少兒閱讀、兒童詩歌等課程。但是回想當初邀請胡老師,趙彬岐到現在還有些「小慌張」。「胡老師是丰南區圖書館青年文明號的號長,也是丰南區少兒閱讀的推廣人,當時一想到需要請圖書館的老師來上課,馬上就去找胡老師了,事後才考慮到其實那樣很冒昧。」

劉麗軍是滄州銀行丰南支行團支部書記。活動當天,她特意穿上工作服、挽起頭髮,代表丰南支行團支部的青年夥伴們分享了過去一年在「凝聚青春力量、促進團企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2017年,身為丰南鎮胥各庄小學大隊輔導員,馬輝既自豪又欣慰。她所在小學的20名優秀少先隊員,代表1000多名少先隊員參加了丰南區第二次少先隊員代表大會。

「難忘這6名隊員在大會上振奮人心的獻詞,為3名隊員規範標準地出旗點贊,10名同學為與會領導獻上了鮮艷的紅領巾……」看著大屏幕上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小身影,談到胥各庄小學少先隊員展現出的「胥小小主人」良好精神風貌時,馬輝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過去一年,團丰南區委的特色工作也不再是由團區委「自說自話」,而是變為一道道搶答題——「請你說出至少三項2017年團丰南區委的特色工作」「你認為2017年團丰南區委哪項工作最有價值」……

「工作有沒有特色,可以請青年來說一說。」在張冬梅看來,活動能不能被青年記住,也是工作成效的一種體現。

顯然,在這場總結會上,張冬梅已經不是大家的領導,更像是活動的「召集人」。

各個團組織代表在特色工作分享、展示之後,作為其中一員,張冬梅也接過話筒,為共同戰鬥的團干、青年小夥伴「點贊」:「因為你們的辛勤付出,我們的事業才會蒸蒸日上;因為你們的智慧和力量,廣大青少年茁壯成長、競相成才;因為你們的自律自強,我們的作風建設越來越好、漸行漸優。」

唐山駱駝妹 平原養駝第一人

在唐山市丰南區,有一個「漠尚客駱駝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漠尚客」),這是全國唯一的平原駱駝養殖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個駱駝純鮮奶生產基地。

目前「漠尚客」有200多峰駱駝,不但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分公司,還在內蒙古阿拉善承包了3萬畝草場,與當地牧民合作,養了2000餘峰駱駝。依靠銷售駱駝奶、旅遊觀光、影視拍攝等項目,年收入在210萬元以上。

做出這樣成績的,是一個80後姑娘——丰南本地人鄭林林。

平原、駱駝、大學生、小姑娘,怎麼也想不到,這幾個看似不相干的詞就偏偏聯繫在了一起。

「大二那年換宿舍,我發現床鋪上遺落著一本《哭泣的駱駝》,看後深受震撼。」當時還在青島科技大學就讀國際貿易專業的鄭林林在這本書上了解到,本世紀初,內蒙古沙化日益嚴重,駱駝的主要食物馬蓮草幾近滅絕,僥倖存活下來的已由過去的200餘公斤減到100餘公斤,駱駝種群生存狀況堪憂。

按照鄭林林的邏輯,草不夠,駱駝沒吃的。但家鄉卻有焚燒秸稈問題。那邊要保護,這邊要焚燒,何不用這邊的秸稈養那邊的駱駝?

「真正想把駱駝弄到家鄉來養,是後來了解到中國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而駱駝奶治糖尿病效果特別好。」鄭林林介紹,駱駝奶是天然的胰島素,其營養價值是牛奶的200倍,且對患有高血壓、肝或腎癌的人有舒緩作用,而且駱駝絨毛保暖非常好,駱駝肉大補。

有了想法,差不多三四個月,鄭林林都泡在網上查資料、研究駱駝養殖。「主要是沒人干過。」鄭林林窺探到駱駝養殖機遇,說干就干,隻身遠赴內蒙古。

「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沒有在沙漠以外大規模養殖駱駝的。」剛到內蒙古就被「那老」潑了冷水。「那老」全名那木吉勒策林,生在駱駝世家,一生都致力於發展駱駝產業。後來,德高望重的「那老」成了「漠尚客」的引導者。

雖然「那老」態度堅決,但是後來告訴鄭林林「可以試一試」。

「那就少試一點兒。萬一成功了呢?」鄭林林倒是樂觀,她想的是,創業肯定會有風險,但不能只看到風險,更要想到如何攻破風險。

從內蒙古考察回來,鄭林林開始與家人商量買駱駝。「全世界比你有腦子的人多得是,沒人想要這樣做,說明這個東西不行。」母親開始態度明確,後來在父親的勸說下答應讓女兒試一試。

拿出自己上大學攢的8萬元,加上家裡的積蓄,又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了幾十萬元,第二次從內蒙古回來,鄭林林牽了28峰駱駝。

本以為平原生存環境比沙漠好很多,但原本活蹦亂跳的駱駝運回來都蔫頭耷拉腦。鄭林林發現,內蒙古的草是鹼草,家鄉的草是甜的,氣候也更濕潤,顯然駱駝不適應。

「我都沒見過駱駝,怎麼能給它治病?」駱駝得了病,本地的獸醫也束手無策,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但死得更快。

而且沒多久,幾十個村莊河套里的草就被吃光了,放養一次比一次遠,不得不圈養。給駱駝喂精飼料,看起來白白胖胖,卻死了不少,最後才知道是脹氣。

第一批運回來的駱駝死了大半,鄭林林只好專門從內蒙古雇來養駱駝的師傅。

「駱駝喜歡乾燥,長時間站在潮濕的地上蹄子就會爛,嚴重的會長水泡甚至發燒得腦炎。駱駝是反芻動物,吃不慣精細的飼料……」時間長了,鄭林林逐漸掌握了駱駝的習性,也摸索出不少門道,已經能從駱駝的糞便、尿液判斷它們的健康狀況,總結出了一套平原養駱駝的方法。

好不容易讓駱駝適應了平原生活,鄭林林去唐山本地醫院針對糖尿病群體推銷駱駝奶,沒有人相信這邊會有養駱駝的,對駱駝奶的品質和功效也不認可。就連親朋好友也在置疑。

本地不行就去外地,從唐山坐長途車到北京,再轉地鐵到各大飯店、月子中心推銷,中午就在路邊買個煎餅。碰壁司空見慣不說,還收效甚微。

「開始時,50元一斤奶,成本都回不來。」第一單生意,是鄭林林母親的同事,他患有腎病,本來已經放棄去醫院治療,聽說喝駱駝奶效果好就試一試。「後來每天都到我家等著擠奶喝。」這件事已經過去了8年,鄭林林還記得特別清楚。

「漠尚客」負債最多的時候到了100多萬元,已經揭不開鍋了,但還是要硬著頭皮堅持。用她自己的話說:「創業者,就得吃得了苦,受得了罪,否則不是一個創業的人。」

2013年夏天,出現了轉機。

一個劇組找到鄭林林,要租用她的駱駝拍電影。38萬元的收入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可是駱駝特別膽小,為了訓練它們,鄭林林雇了十幾個村莊里熟悉牲口的人,每天套上車,在大街上遛駱駝,結果,周邊村都知道了鄭林林在養駱駝,倒是慢慢打開了市場。

時間久了,鄭林林總結經驗,設計出一款儀器,擺脫了傳統的方式,讓擠奶更安全、高效率,申請專利後免費供大家使用。

目前,鄭林林對「漠尚客」的定位是,保障駝奶,努力爭取影視拍攝,大力發展生物實驗。她介紹,駱駝抗體因為和人的抗體特別接近,相關研究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發展得特別快,已經有臨床試驗了,但國內還沒有什麼進展。

「國家為青年創業提供了這麼好的環境,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還可以幫著大夥脫貧致富。『漠尚客』吸收了50餘名農村留守勞動力、25名合作社成員。」國家的強大讓鄭林林充滿自信。

鄉村小學來了「陽光校長」

從在校生4000多名的城區重點小學副校長,到不足200名學生的鄉村小學校長,一紙調令,改變的不只是王志敏,還有張山莊小學的師生。

組織找談話、接到調令、走馬上任,不到一周時間,王志敏完成了從唐山市丰南區實驗小學東校區副校長,到唐坊鎮張山莊小學校長的轉變。

談話回去的晚上,王志敏開著車到張山莊小學「打探」了一番。「三排簡陋的平房,土操場和校園隔著一條馬路,也沒有圍擋,就那麼敞開著,車穿人往。」

陽光校長王志敏

張山莊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109人,加上附屬幼兒園,總共不到200人。學校只有一套多媒體設備,老師們輪流用。遇上一節公開課,設備還「罷工」了。後來,唐山市丰南區委副書記孫守廷牽線,愛心人士郭俊璋為學校捐贈了一套多媒體設備。

學校圖書館適合學生讀的書太少,王志敏發起城區和鄉村學校「手拉手」活動,籌到圖書3000冊。開展讀書展示活動,她又四處協調,借服裝、借話筒、借多媒體設備,活動結束時,要還的東西裝了一車。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王志敏和學校老師成了校園美化師。體育老師成了年輕的勞力,挺著大肚子的美術老師變身設計師……學校院子里的「傷疤」變成了一朵漂亮的「向日葵」,水井蓋子上蓋起了一座「小房子」,新換的大門上「向日葵一家」萌態可掬……區教育局一次次投入,更是讓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張山莊小學的孩子們有了漂亮的外牆,有了書法教室,還可以在塑膠場地上跳繩了。

操場沒有圍欄,學生活動安全問題始終牽動著王志敏的心。可是村裡人早就習慣了在這塊「空地」旁停輛車、放點雜物,要想圍起來,他們自然不樂意。幾任校長都想圍建操場,但因阻撓太多始終沒能解決。但是看到孩子們體育課上和時不時闖進來的牛羊一起上課,課間只能在狹小的教室活動,王志敏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操場圍起來。」

找老師座談,了解周邊住戶情況,向村委會求助,一起做「釘子戶」的工作。施工前一天,王志敏和副校長專門邀請村委會成員和周邊住戶到學校實地商談,一遍遍講解建設圍欄的好處,終於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硬體設施跟上了,最關鍵的教學質量也不能落下。

陽光校長王志敏

到張山莊小學後,王志敏發現,孩子們努力、懂事,老師們也團結一致、幹勁十足。她結合學生實際,提出「陽光教育」的理念。利用之前在城區學校積累的資源,王志敏發起校際聯誼,為張山莊小學的老師搭建平台,讓大家和校外優秀的老師有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

她參加河北省優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用業務能力為老師們樹立標杆。她在校內做專題講座,上校長示範課,和老師們一起聽課、評課、教研、讀書。請54歲的「草根名師」唐懷信上引路課,安排兩名中年教師上交流課,3位50歲以上的教師上教研課。就這樣,6位班主任,4位年過50歲,教研卻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門衛吳雲良寫的一手好書法,王志敏不但帶著他到各處參觀交流學習,還專門為學生開設書法課,請吳雲良擔任「小葵花書畫苑」的指導老師。

校園的文化牆,濃縮了學校「陽光教育」理念的精華。王志敏從讀書、明禮、健康、樂觀4個維度推進陽光教育。學校除了為學生打造「陽光環境」,還有「陽光社團」「陽光課堂」「陽光悅讀」等不同板塊。

為了實行師生共讀、家校共讀、全民共讀的階梯共讀模式,學校開設「陽光晨讀」「特色午餐」,引導學生誦讀古詩詞,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特色晚餐」則倡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讀書,每個班級還建了「閱讀群」,供大家分享交流閱讀情況。

去年底,近百名校長、主任到張山莊小學觀摩「陽光悅讀」展示。六年級的徐芳菲連續4個月被評為「陽光大學士」,讀了32本書,閱讀量達370萬字。

來源:中青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丰南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丰南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