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新克隆成功兩隻候,外媒爭相報道,到底有多大科學意義?

中國新克隆成功兩隻候,外媒爭相報道,到底有多大科學意義?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食蟹猴。這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這兩隻猴子叫做「中中」和「華華」,名字可以說很具有中國特色了。外媒也對此進行了大幅的報道,比如BBC,向來對中國沒什麼好感的媒體,也是大篇幅的報道,這也可以說明此技術的科學意義不容小覷。

但是BBC還是BBC,不酸兩句中國,不能叫BBC,在報道中,BBC採訪了一個倫敦的專家,採訪全文是不知道,但截取兩句話,第一句是這位專家認為,這種克隆技術是一種很危險和低效的技術。第二句是這種技術不能成為研究克隆人的墊腳石。

對於這個問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卻已經介紹說過,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應該說克隆人的技術障礙已經去除,但是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建立動物模型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治療人的各種疾病,不僅沒有必要進行克隆人的研究,而社會的倫理道德也不允許克隆人。而且,現在研究人類疾病經常用鼠的模型,但是通過鼠模型篩選出來的藥物,在人體實驗的時候大多沒有效果,或是有副作用,這是因為鼠跟人畢竟相差太遠。

所以我們的克隆技術,既不是什麼墊腳石,也不是什麼危險和低效的技術。BBC風馬牛不相及的評論,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可悲的自卑感啊。

對於此技術的科學意義,《細胞》雜誌對此的評價是「這項成果將不僅為動物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會促進人類疾病治療新方案的開發。」在這個研究領域,外國的是一直失敗的,即使是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也是在失敗很多次後才成功的。

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千人計劃」學者孫毅亦表示,「長遠來看,靈長類動物做疾病模型優勢巨大,目前很多疾病的分析方法還沒有完全在靈長類模型上成熟應用,不過這也是時間和經費的問題。研究靈長類和研究人類有很多相似性,由於能收割猴的組織直接分析,從而會協助和建立無創或微創方法用於臨床,意義重大。」

這是一項很偉大的技術突破,也說我國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不上課 的精彩文章:

TAG:今天不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