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裕和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喬晉琳專訪——醫師的多點執業與社會辦醫

裕和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喬晉琳專訪——醫師的多點執業與社會辦醫

2009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其中「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的表述,從頂層設計上開始推動醫師多點執業的發展。

時至今日,醫師多點執業政策已經推行了近9年。9年來,國家政策層面、各省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都對醫師多點執業進行了探索。我們欣喜地發現,醫生正在嘗試多樣和自由的執業模式,社會辦醫也對此有所響應;而我們也看到,政策的貫徹實施並非一蹴而就,在一些公立醫院仍然存在束縛醫生的藩籬。

對此,我們專門請到了北京裕和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康復醫學科疼痛科主任喬晉琳,針對醫師多點執業的現狀,及其與社會辦醫的關聯,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喬晉琳主任有著雙重身份,一邊,他是大三甲醫院退休返聘的專家;另一邊,他也是裕和醫院這家社會辦醫院康復醫學科的疼痛科主任。這在資深醫師群體中,正是一個多點執業的範本。

(海軍總)醫院裡很多人都知道我在裕和醫院行醫,我覺得這是常態。醫生的能力也好、魅力也好,應該選擇多點執業。只要他不覺得累,他有病人群,多點行醫對社會是有益的。」喬晉琳說。

為什麼國家要強調多點執業呢?喬晉琳說,第一,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國際慣例;第二,能更好地解決我們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特別是看病難,患者見不到專家,有限醫療資源控制在公立醫院手裡。這些專家在公立醫院的體系內的服務是很好、很優質的,但是對於社會,他的價值沒有發揮到極致。一個高年資的主任、教授(如果是自由的),能夠把他的經驗、把他的技術傳播給更多的人。但是如果僅服務於一家醫院,他就沒有這個機會。」

喬晉琳認為,國家政策有著宏觀的考慮,力圖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國家提出了要求,讓醫務人員能夠自己做主,醫生們都是很擁護的。

目前國家政策在力推多點執業,但實現起來尚有阻力。喬晉琳表示,一方面,醫生的時間有限。「我要搞醫教研,醫是一部分,我還有教學任務,還有科研任務,還有社會活動,這些活動把我的時間給佔了。」

另一方面,是醫療機構的傳統認知,阻礙了他們對多點執業的支持。

「原來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都是在一個醫療機構里工作,彼此已經習慣了。醫院管著你的一切、管著你的醫療行為。而一個大專家是經過『熬』出來的,這個『熬』的過程醫院會投入很多精力、物力、財力。一個小大夫,晉陞到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每一個進步都是在醫院裡這樣一級一級上來的。醫院就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我給你這麼一個平台,你在我這服務,好比一種契約關係。」

此外,各個醫療機構的管理者可能會認為,這些醫生出去了,可能會「放野了」,對醫院沒有了歸屬感。喬晉琳坦言,「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他同時強調,「醫生往往在一家醫院裡耗著不一定是有效率的。讓醫生將時間分割成幾個時間段、在不同的機構釋放能量會更有效率,醫生也會更喜歡這種方式,因為這從實質上解放了醫生的價值定位,給了醫生更多的社會認同感和責任感。

「政策定的很好、很人性化,為什麼具體執行不下去?說到底是一種習慣——領導的習慣、機構的習慣、個人的習慣。這種習慣隨著時間推移總有一天會被改變。國家政策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政策出台,想做什麼事,我想一定能夠做下去,只是時間問題。」喬晉琳說。

目前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從規模和能力上都是有差距的,因為積累的多寡,社會辦醫院的體量、技術等方面,都要遠遠低於公立醫院。從促進社會發展的層面,喬晉琳說,社會辦醫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逐步縮小跟公立醫院的差距。

他舉了幾個例子:在歐美髮達國家,著名的醫院,包括麻省總醫院、康奈爾、紐約大學醫學院等,都是私立。他認為,在國內,私立醫院跟公立醫院應該是逐步接近的,因為其機制和體制是更符合醫院和醫生的發展,也符合患者的需求。

社會辦醫有其強項所在——服務,這是可以通過資本投入快速提升的。但在技術上,社會辦醫比之公立醫院有其差距。「不要緊,可以通過公立醫院專家們多點執業來進行彌補。」喬晉琳說,「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會非常快,但我覺得趨勢肯定是這樣。」

此外,社會辦醫院也可以和醫生集團合作。喬晉琳介紹,醫生集團相當於一個由醫生們組成的公司。目前全國大概400多家醫生集團,他們會跟各個醫院(特別是缺人的民營醫院)聯繫,提供自有的學科專家,對接相應的服務。醫生集團的專家服務於醫療機構,以合作者的姿態提供服務。

高年資主治醫、副高以上的專家,能力足夠,有可能希望到更多的平台去服務。喬晉琳認為,這是醫生的常態。「想當好醫生的,很罕見有想偷懶的。作為一名醫生,如果他的初心是想為患者服務的,他打算一輩子走這條路,他就一定是希望能夠看更多的病人,時時發現複雜的病例,從實踐中提高自己,永遠在學習,永遠不停滯。」

而從社會辦醫者的角度,如何吸引到這一批優秀的專家來到自己的醫院,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醫生人才最需要什麼?什麼是體制內不能給,但民營醫院可以實現的?對此,喬晉琳從自身的感悟出發,給出了參考答案。

他認為,民營醫院要留住醫生,需要的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良好的成才環境。醫生是個需要一輩子學習的職業。因此,在醫院內,一定要有豐富的再學習機會。他提到,目前國內公立醫院在這方面有做的好的,但不是所有醫生都可以得到進修機會。醫生是一家醫院的財產、資源。未來,泰禾醫療在主要城市布局的醫院會有幾千個醫生,怎麼做好職業規範化培訓,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第二,公平的競爭環境及績效管理。首先,當下很多醫院競爭環境不友好。這是民營醫院的一個發力點。如何通過企業文化來讓醫生的工作環境簡單、無雜念,體制管理靈活的民營醫院其實有著很好的操作空間。

其次,民營醫院一定要實現制度化的績效考評。「可能一開始做不好,但一定要開始做」,喬晉琳強調。如果在醫院裡干多干少拿到的是同樣的錢,那很難調動醫生的積極性,也有失公平。

第三,滿足快樂感。他感慨,醫生這個職業很特殊,整天面臨無數的悲歡離合,是很壓抑的。這種壓抑需要釋放。「快樂感」究竟怎麼實現?喬晉琳仍然歸結為文化。他提到,開放部分醫院設施供醫生使用、為醫生建設身心紓解的硬體和機制,是一家醫院的文化的體現。樹立這樣的重視醫生身心健康的醫院文化,裕和醫院以及未來陸續開業的其他泰禾醫療旗下醫院,可以實現差異化發展。

第四,實現人生追求。「掙錢是手段,不是目的。」喬晉琳說。讓醫生在績效考核中得到充足的薪資,不必為了錢而焦慮;讓醫生有著不斷成長的環境,始終強化自身實力;讓醫生快樂、滿足——讓醫生達到「自我價值實現」。如果可以讓醫生清晰地感受到在這裡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民營醫院何愁吸引不到人才呢!

喬晉琳主任的許多觀點,與泰禾醫療管理者的發展理念是契合的。「為醫者尊」,始終是泰禾醫療堅持的文化理念。泰禾醫療和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美國醫療聯盟國際部等美國頂尖醫教研機構合作,未來會有很多交換培訓計劃;在泰禾醫療,醫生多勞多得,在助力陽光執業的同時讓醫生獲得合理的薪酬;此外,泰禾有著「員工第一」的企業文化,為旗下執業者提供良好的氛圍。

採訪的最後,對於泰禾醫療2018年的發展,喬晉琳從自己的角度作出了期許。他希望泰禾醫療能完善管理者框架,並細化發展戰略,明確泰禾醫療體系需要哪些具體項目的人才。

「希望泰禾醫療在2018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跨越發展!」

裕和醫院

裕和醫院成立於2013年,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15號。醫院佔地1.9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8萬平方米,編製病床350張,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批准設立的三級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開設內、外、婦、兒等12個科室。

2017年3月,泰禾全資收購裕和醫院,同年12月,醫院正式接診醫保患者,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

裕和醫院秉承「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中醫、康復、腫瘤、治未病等重點學科。

目前,裕和醫院配備有飛利浦1.5T超導磁共振、飛利浦64排128層納米螺旋CT、飛利浦EPIQ5高端智能超聲診斷系統、豪洛捷骨密度分析儀、數字化高頻乳腺X射線機、羅氏e601電化學發光分析儀、貝克曼Au680生化分析儀、倍佳水療、西諾德牙椅、百級和萬級手術間4間等醫療設備設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禾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泰禾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