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大臣為何聽到皇帝說「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瑟瑟發抖

清朝大臣為何聽到皇帝說「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瑟瑟發抖

清宮劇相比大家肯定很熟悉,因為今年每年都有好幾步清宮劇在各個網站播放,那麼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清宮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某某大臣或者某某犯人因為過錯被皇帝懲罰,而當中最嚴厲的懲罰就是「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是最嚴厲的處罰呢?

這裡先說下清朝是滿人八旗為基礎的,滿人稱奴才,漢人稱臣,比如和珅能自稱奴才,而紀曉嵐只能稱臣,還有一些是包衣,就是投降的漢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比如蒙古族,朝鮮族。

發配寧古塔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1616年創立金政權後,便派遣軍隊駐紮在這個地方,至於這個地方的名字有許多種傳說,根據官方的記載是,傳說中有六個兄弟,佔據了那個地方,在滿族的語言中,六個稱為寧古,個稱為塔,意思是六個兄弟佔據的地方,翻譯過來就是寧古塔。寧古塔

管轄範圍非常的大,基本是盛京的北方和東方都歸寧古塔管轄,但是後期因為制度變化的原因,變成清朝的邊疆重鎮,而區域變小。在清朝順治十五年規定,犯有重罪的人,發配寧古塔作為苦力使用,流放寧古塔的人,大多是被凍死、累死、折磨死的人,能活著的人很少,所以當時去寧古塔幾乎是必死的。所以當時「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顯得很可怕。

與披甲人為奴

清朝八旗是以八旗為制度的軍政一體的制度,兵士的來源有三種,一種是滿族士兵為旗丁,一種是以各種民族投降清朝的兵士為披甲人,最後種是以俘獲的或者被迫投降的兵士為主的阿哈。說白了披甲人就是一種地位低於普通士兵的守衛邊疆的人,清朝經常會賞賜他們一些罪犯,最為辛苦守衛邊疆的獎勵,用來穩定軍人,穩定人心。披甲人的地位已經不高了。與披甲人為奴就是把這些人給披甲人當奴隸,基本沒啥地位了,而且都在苦寒之地,死亡率極高,基本吃不飽穿不暖,活活被累死的,那些犯人還不如當初一死了之,不來這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愛歷史的小龍 的精彩文章:

古代黑暗機構大揭秘,說的是皇上不清楚,但是妃子必須明白的機構

TAG:一條愛歷史的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