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空軍生財有道:用戰略轟炸機給國外發射衛星

俄羅斯空軍生財有道:用戰略轟炸機給國外發射衛星

原標題:俄羅斯空軍生財有道:用戰略轟炸機給國外發射衛星


在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國防力量各軍種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戰略火箭軍的導彈基地因拖欠電費被拉閘;海軍大量艦船被封存和出售拆解;陸軍把自己的坦克步兵戰車等家當送上火車,成列成列地拉到國外出售,致使世界熱點地區直至今日都不缺乏重武器供應。而繼承了大量前蘇聯軍機的俄空軍,也不得不想些創匯的門路。但軍機又不好比能走私家電和商品的海軍艦船,更不能不聲不響地打包出售,俄空軍為此是絞盡腦汁。不過,方法總比困難多,用於近地軌道衛星發射的TU-160SK為此騰空出世,被包裝成廉價的航天投送手段向外推銷。


圖為TU-160SK"縴夫"發射火箭的招貼畫。俄羅斯和德國在該計劃的合作始於1992年,使用了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技術。該系統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TU-160SK"縴夫"運載機,以及Burlak/Diana運載火箭。簡單的發射流程是這樣的:TU-160SK掛載著火箭飛行到13500米高空並加速到1.7馬赫,此時釋放Burlak/Diana運載火箭。這款基於前蘇聯秘密開發的反衛星導彈的火箭重達27噸,最終能將1.1噸的有效載荷送上距離地面200公里的近地軌道(LEO)。



圖為TU-160SK"縴夫"掛載火箭時的飛行設想效果。作為一款低成本的軌道投送方式,該系統的研發成本預計只要五千萬德國馬克,而最終的發射成本在6000美元/每千克,換算下來發射一噸的衛星需要600萬美元,較當時火箭的成本要遠低得多。遺憾的是,該項目因為各種因素最後被取消研發。德國轉而將Burlak/Diana運載火箭稍作改進,以架設到"協和"號超音速客機上進行發射,但最終未能實現。


圖為Burlak/Diana運載火箭的粗略結構示意圖。該火箭基於蘇聯的長射程空對空-反衛星導彈開發,德國在該項目中扮演的角色單純是投資方——即便西德在冷戰期間並未受到太多軍備方面的限制,能獨立研發各式運載火箭,這種進攻性質極強的尖端武器也不可能"落在"西德手裡,更不可能為西德所開發。



圖為MIG-31BM所攜帶的長射程反預警機/無人機導彈,該彈體積較Burlak/Diana小,射程也相應減少,為的就是讓MIG-31BM能夠掛載它飛出高空高速,賦予它較強的初始動能。因忌憚西方在冷戰後期構建起的衛星通信、偵測和定位等優勢,蘇聯自70年代後期便大力發展反衛星裝備,意圖在開戰的第一時間就清理掉這些煩人的外層空間目標。出於同樣的想法,這一獨特的需求也體現在美國的F-15C戰鬥機上。該機曾有搭載ASM-135反衛星導彈的方案。但由於太空梭的普及,該計劃也最終只停留在實驗層面,沒有實際裝備美國空軍。



圖為TU-160SK進行空間載荷/彈道導彈發射任務的路線示範。由於TU-160所具有的高續航優勢,TU-160SK執行發射任務時便可以飛行到印度洋或孟加拉灣等低緯度地區等地區進行發射。眾所周知,需要進入軌道的火箭等入軌飛行器在低緯度時能有更大的投送重量,或是更高的投送高度。但從這張圖來看,TU-160SK原本也有可能要擔負起蘇/俄空基戰略核打擊的任務。和美國進行過的,C-5運輸機空投民兵導彈空中點火的試驗不同,TU-160SK與可能出現的"機載彈道導彈"的配合將充分利用TU-160SK平台本身的高速優勢,達到當時機載巡航導彈所達不到的威懾效果。

但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TU-160SK的反衛星和核威懾設想雙雙破滅。而隨著"縴夫"整個計劃的不了了之,唯一一架進行過改裝和展示的TU-160SK也在21世紀初撤除改裝,回到俄空軍服役序列中,最終只留下一個未竟的傳奇。(利刃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官方號 的精彩文章:

中國版「大洋黑洞」:可靜靜躺在海底 瞬間吞噬對手

TAG:利刃軍事官方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