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的運動續
【上期回顧】上期我們介紹了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不僅對青少年時期的運動選擇有指導意義,還與成年人的運動水平提高有關係。本期我們將介紹一下如何判斷多大的強度適合增加心腔容量,多大強度更偏向增加心肌的力量和厚度,以及運動性心肌肥大受哪些人體自身因素的影響。
心率是關鍵
1
心率、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
先說第一個問題:既然耐力運動增強心腔容量,而力量訓練增加心腔壁厚度,那麼又該如何界定耐力訓練和力量訓練呢?因為界定的主要指標是「心率」,所以我們不會提到運動時間和運動方式。只要能達到目標心率,您通過什麼方式運動都可以。
介紹兩個概念:
1、每搏輸出量:很好理解,就是心臟每收縮一次所泵出的血量。
2、心輸出量:心臟每分鐘泵出的血量(也就是每搏輸出量*心率)
當我們走在跑步機不斷提升坡度和速度的時候,心率也會隨之而提高。也就是說,心臟在這時通過不斷的增加收縮次數來增加對身體的供血量。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在心率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們的每搏輸出量和心輸出量也會有變化嗎?下面引用兩個圖片(摘自《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來看看我們心率與每搏輸出量和心輸出量的關係:
結論分析:
1、心率低於90次/分鐘的情況下,每搏輸出量隨心率增加略微增大(不超過3%);心率大於90次/分鐘時每搏輸出量會隨心率的增加而減小。
2、心率低於130次/分鐘的情況下,心輸出量隨心率的增大而增大;心率大於130次/分鐘時,心輸出量隨心率的增大而下降。
補充說明:
90和130次/分鐘的心率界限會隨著運動水平的提升適當提升。
原理解釋:
1、心率小於90次/分鐘時:運動量低時心臟的收縮並沒用到100%的力量,而是略微有所保留。
2、心率介於90-130次/分鐘時:隨著心率的不斷增加,每次收縮還沒徹底完成就要進行下一次收縮了。每搏輸出量雖然減少了,但心率的增加依舊可以提高心輸出量。
3、心率高於130次/分鐘時:心率即使提高也不足以彌補每搏輸出量的持續下降,造成心輸出量開始下降。
2
增加心輸出量的心率
我們一般以心輸出量的提高來判斷整體循環系統的能力,如果將運動強度控制在心輸出量最大的心率,則可以最大程度的鍛煉心輸出量。這個130次/分鐘的心率在不同的實驗中也也有差別,綜合多篇文獻這個數值基本在120-150次/分鐘之間。
根據文獻內容,再結合年齡和訓練歷史的因素,我們推薦的心率範圍是:
38歲以前,訓練水平高:150次/分鐘左右;
38歲以前,訓練水平一般:140次/分鐘左右;
超過38歲應該考慮酌情降低為120-140次/分鐘甚至更低。
不愛跑步的胖友們得救了吧,這強度也就和廣場舞差不多。
說了這麼多,未成年人還是推薦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來增加心臟功能,大強度的力量訓練沒有必要過早接觸。
影響心臟重塑的因素
上文介紹的那些對心臟的鍛煉,其實在運動醫學中也被形象的稱為「心臟重塑」。
影響心肌重塑的因素
1、血流動力學:如果心腔的容積不斷受到「挑戰」,則產生增加心腔容積的「離心性肥厚」;如果心的泵血力量不斷受到「挑戰」,則產生增加心腔厚度的「向心性肥厚」。
2、心血管系統自身分泌的調節肽類物質。心臟除了泵血功能之外本身也是一個內分泌器官,它可以分泌心鈉素、兒茶酚胺、腎素血管緊張素II、內皮素及降鈣素等。這些激素本身也對心臟「重塑」的過程有影響作用。
3、心血管系統的肽能神經纖維也分泌神經遞質如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其重要性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類似。
4、初始應答基因以及次級應答基因的表達
5、細胞內遊離鈣
肌因檢測
估計您看完第一條就直接跳到這裡了吧?
其實介紹半天就是想說我們「肌因」的檢測涉及到上面的部分影響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幫您判斷心臟輸出能力的強弱。如果心輸出能力較弱,則建議器械訓練的同時保持規律的低強度有氧運動。
哎,做條軟廣告不容易啊!
搜集話題
如果您有任何健身方面的問題都可留言,也許您的提問就是我們下期的話題。一旦話題被採用,我們還會有10元微信紅包的獎勵哦!
肌因
倒三角生物技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TAG:肌因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