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沒有孩子

人到中年,沒有孩子

我只願我在走向老病年紀

依然擁有,來自愛的勇敢和承擔

題圖:《紙牌屋》

70、80 後丁克族怎麼樣了?

匿名知友

本人 40+ 了,與愛人兩人生活。以前會覺得 40+ 沒有孩子,心裡焦慮又悲觀。事實上,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嚴重。

35 的時候,稍微的考慮過要孩子,但是沒有自然懷孕成功,就本著順其自然的方式過來了。

40+ 之後,覺得沒有孩子也挺好的。確實時間上自由,經濟上也自由一些。一個人工作,另一個人可以安排打理好生活,兩個人多多鍛煉身體。

告訴自己,人生從此要全部依靠自己的,那麼會有壓力感,在知識學習(專業、投資、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學習)、飲食養生(作為女性一方,還增加了保養的投入)、健身鍛煉、興趣愛好等等多個方面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在這種攜手成長中,反而兩個人的感情在逐步穩固。

並且,在婚後,兩個人本能都不會對自己放鬆要求,因為未來是要互為支撐的。所以,現在雖然我們都 40+,但是出門在外,會被人認作 30+ 的樣子。因此,慢慢愛上了現在的生活。

當然,也許我們確實沒有太多進取心和奮鬥精神——尤其是沒有為了孩子犧牲一切的這種精神。

我們覺得,在和平時代,每一代人都是平等的,父母一輩,操勞了一輩子,應該有一個幸福安穩的晚年,我們為自己打拚半生,首先應該保證自己有一份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不能明白幸福的真意,不能負責自己的幸福,那麼,養出的孩子也並不能擁有一種健康的幸福觀。

因此,雖然在一線打拚,沒有一線貸款買房(買在老家二線省會),沒有要雙方父母的積蓄,並且給了雙方父母一小筆錢改善生活,自己買房和投資都是用的自己賺的錢,所以,孩子方面雙方父母壓力都不算大。並且現在雙方父母沒有經濟壓力,生活安穩悠閑,我們也很開心。

最後,不得不說,養老問題。我覺得,從中年就為養老做準備,在資金、健康、心理等方方面面做準備,是比毫無準備把養老問題壓在孩子身上要好很多的。其實,有孩子的人,更要做好自己養老的準備。由於孩子們長大了會有自己的生活和夢想,尤其是有志向的孩子,幾乎不可能將壯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給老年的父母侍奉膝下的。那麼,需要的是:

(1)一定要有自己的足夠養老的資金,一定要有除了養老保險之外的收入,保障晚年的生活。這個,要求在年輕時就做準備了。那麼,最重要的,某些不必要的開銷要省下來,學習投資知識,爭取不要被騙,尤其是在晚年被各種陷阱騙。有人以為學習投資理財就是為了賺錢,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好好的學習投資知識,首先是為了不被騙和不虧錢。

(2)一定要飲食健康,作息規律,經常健身。我們生活上是自己做飯做菜,買的食材都是超市裡面較好的較新鮮的。養了一隻狗,逼我們養成早睡早起、每天保持一定運動量的習慣。其他方面,因為 40+,身體會有各種不適開始感覺到,開始有針對性的學習健身的方法,並保持。

(3)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一定要有!這時為了在未來,可以找到一個相同的興趣愛好的群體,可以互相交流,保持一定的社會生活。同時,要有一定的朋友可以互相關照的。這樣,在真正的遲暮之年,有人的交流和安慰,可以一起湊錢請家政或者護理人員。當然,我們是絕對不希望有卧床不起的疾病的——把每一種疾病看作一種需要克服的困難,在每一種情況下,儘可能地自救和自立。這就是我們所選擇和面對的艱難,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來保證我們的獨立。

(4)結合以上幾點,讓自己行走在自我完善和奔赴夢想的路上,忽略年齡。對於動物來說,它們是只知生、不知死的。這時一種生命力量自然的流動,會自然而然地走向終結。就像一隻狗,在奔跑中向前。只有人會意識到生死,這一點,就要和動物學習,一直有一個前方和夢想,等待我全力以赴。保持這種精神動力和力量,動若赴的,讓它流動在身體的所有器官和部位,讓身體作為一個整體同精神一樣地投入什麼並消耗其中,那麼,相信我們能夠有一個自然而然但又迅速的死亡——全力赴生,自然而死。

此外,兩對朋友,40+,已婚未育。一對主動丁克,一對被動。兩個同學,女同學,均經濟獨立,未婚。一個已經移民。所以,丁克,並非那麼少見的。

---

看到評論中有人說,等你到了 50,60,7080 再看,看你後不後悔。

我只能說: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當然期待人生是完美的:年輕時有相知相愛並走入婚姻的戀人,然後工作起點高掙錢多壓力小,適齡生育孩子健康,一線有房有車,父母沒有贍養壓力而且還有大筆遺產留下來。然後孩子幼兒階段有父母陪伴愛護,青春期有指引,受到良好熏陶,一路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學霸,長成正直溫柔有擔當的年輕人,然後 985/211 畢業有一份高薪工作。等我們老了有兒孫孝順。大概,這就是所有普通人的最高夢想了吧。

只是,這不僅需要個人努力,還需要上一輩父母給的平台,在現今的社會,實在還需要幸運和運氣。——最重要的,也許就是幸運和運氣。當然,我祝福養育孩子的父母們,孩子們都長成正直溫柔有才華有擔當的青年,因為,這是我們社會和國家的未來與希望。

可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有人出生就在終點,有人的人生長跑已經配好了跑車,而我們,作為普通人,只是用自己的智力和體力,腳踏實地來行走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拼盡自身努力的結果。除了極少數的精英階層,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人生本就是苦難的,我們在生計的束縛與對未來的恐懼中生老病死。所以,在這樣的人生中,我們希望擁有一點自由擁有一份寬鬆,而且,我所經歷的磨難和艱難,不希望我的孩子還要再次經歷——只為了他來給我養老。

50 歲怎樣?生病去醫院看,不為錢的原因拖延,好好看病,好好活著。60 歲怎樣?仔細生活,愛惜身體,與愛人互相扶持。70、80 歲?也許老邁病苦孤獨,但這不是孩子可以替代和安慰的,除了心境更為平和豁達,看開生死病苦——但願我到那一天,依然保有孩子一般的心境,可以讀一讀或者聽一聽詩歌,可以沉浸在天光雲霞和樹木花朵之中。

那些喊著到了 607080 歲看你怎樣的人們,自是不知世間苦難,不可預知。彷彿宿命,只能將之作為修心之路,從容以待。某些在對老病的恐懼中製造生命的人,潛意識的恐懼化成對孩子的溺愛和依賴,慢慢地,把這孩子也變成一個懦弱自私缺乏擔當的成年人,最後的期待卻往往落空,彷彿諷刺一般,那個他一心指望的孩子變成了敲骨吸髓的孽子。相信隨著年歲漸長,能夠慢慢感到,生活和生命歷程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寬廣和難測:

楊絳先生,在垂暮之年,女兒和愛人一起重病,她痛的心都撕裂了。一邊照顧愛人,一邊照顧女兒。在女兒和愛人相繼去世之後,搬了家(定然無法承受物是人非的痛楚),整理錢鍾書先生的舊作,每天練習書法,寫書,活到 105 歲,即便一個人,仍然堅強優雅充實地度過了晚年。這就是堅實的寬廣的內在人格力量,支撐一個人走過人世悲歡。

著名的翻譯家楊憲益先生,中年兒子自殺,與妻子走過苦難,相伴到老,後來,妻子也先於他而去,然後,一個人獨居,書籍送人,與愛妻照片相伴,沉靜而獨立地度過最後的人生。

還有一位女企業家(忘記名字),中年因商業失敗入獄,她在獄中女兒自殺,她在暮年(60 以上)出獄後,看著女兒的遺書和遺物,決定為了女兒的夢想活下去,重新創業,在 70、80 高齡忙碌於自己的公司。

就是這樣,人生無常,安可預設。曾經我們也想過要個孩子,後來,諸般情況不算適合,便決定選擇不要孩子兩人陪伴,這是我們在世俗經歷之後的選擇。即便沒有完美圓滿,人生也該有歡悅和安裕,所以,我們當然不會為此對任何人感到抱愧。

同樣的,無論有沒有孩子,愛才是人生唯一的值得的體驗。有孩子,為了愛他所以放飛他,絕不會想到要去束縛他。沒有孩子,兩人相愛相伴的一生,一起為了生活努力並保有個人成長,也是知足的。愛人在 40 歲左右,怕我沒有安全感,執意將財產放我名下,我知他想讓我放心,心下著實感激,只希望自己能夠活的比他更久一點,能夠照顧他一世。

我只願我在走向老病年紀,依然擁有,來自愛的勇敢和承擔。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知乎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夜之間,大家的手機里都多了一隻愛旅行的青蛙(內含中文翻譯)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