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8個月30個國家4萬公里騎行:一名抑鬱症攝影師的自救

48個月30個國家4萬公里騎行:一名抑鬱症攝影師的自救

第三十九期:四萬公里騎行環遊世界——一名抑鬱症攝影師的自救

攝影師:勞伯·盧特爾(Rob Lutter)

記者:Emily von Hoffmann

翻譯:劉玥

四萬公里騎行環遊世界,一名抑鬱症攝影師的自救

一頂帳篷、一台相機再加上一些必需品,勞伯·盧特爾(Rob Lutter)走出位於倫敦的家,只知道自己必須做點什麼不一樣的事情來突破困境。

他遇見了許多陌生人,自行車還被人盜過,手頭一直不寬裕,經常餐風露宿。現在,他正通過一本新的小說和一本攝影集與人們分享他的故事。

《像素雜誌》的艾米麗·馮·霍夫曼(Emily von Hoffmann)對他進行過採訪,一起來看看他的旅程吧。

艾米麗·馮·霍夫曼:能闡釋一下你的項目「一千道黃昏」背後的理念嗎?

勞伯·盧特爾:「一千道黃昏」是關於一趟四年前開始的四萬公里的旅程。當時我背著所有的家當,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離開雨中的倫敦。我搖搖晃晃地離開這座城市,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3個大洲、30個國家,48個月後我竟然環遊了世界!我在Kickstarter上的項目記錄了這史詩般的四年里發生的各色故事,通過一張張照片講述一路上的起起落落,最後得出兩本美麗的書:一本小說,一本攝影集。

我從未想過要騎著自行車環遊世界,只是想逃離倫敦壓抑的生活。我絕望地上路,卻又希望自己能找回創造力,找回我對攝影和故事的熱愛。騎得越遠,我就越享受這種生活方式:每天在荒郊野外過夜,踏上新的道路,看見新的風景,卑微地住在帳篷里、騎在自行車上,在湖裡洗澡,享受清風拂過髮絲的感覺,嗅著室外的味道!於是我繼續上路,延長旅途,想見見路的遠處其他國家的人們。慢慢地,很多人開始關注我的攝影,在我意識到之前,我就已經環遊世界了!

但這一路並不如度假一般輕鬆。很多次我身無分文,在沙漠中迷過路,露宿過街頭,出過車禍,在馬來西亞被路怒者撞斷了自行車,在果園打過工,遇上過暴風雪,還在山中被一群野狗追趕,逆風騎了2000公里穿越澳洲。每遇上一次挑戰,我就更想把這些故事寫進書里。等到旅程結束,我積攢了一堆值得書寫的瘋狂故事。至於那本攝影集,我只是想通過攝影記錄這一路的所見,這些年裡我拍了上萬張照片,攝影集里的照片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不過這是與人們分享我這一路上遇見的地區和人民的最好方式。

艾:這一路上,你都在與自己的心理狀態作鬥爭。在自身如此脆弱的情況下進行這種極端的旅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這些挑戰在途中對你產生過怎樣的影響?現在你覺得怎麼樣?

勞:開始這趟旅途之前,我已經瞞著身邊的人和強迫症抗爭了很多年了。但最終依舊無法瞞下去,人們總會意識到我不對勁。於是,我不斷地搬家,換工作,去到新的城鎮,結交新的朋友。我想在倫敦做一名電影製作人的夢想也因為我的心理問題破碎了。我在倫敦的電影產業里打拚了五年,最後卻無依無靠、鬱鬱寡歡,一點創意也沒有,對未來也充滿迷茫。那是一段怪異的時光,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行業中和這座城市裡並不開心,但由於欠下的債務和房屋合同,我又無法逃離這一切。很多人都處於這種境地,被社會的「規則」所束縛。將自己困在公寓中,被電視、傢具和衣物包圍著。我需要擺脫這一些,然後才能集中精力,讓自己變得快樂。我只是覺得自己必須擺脫這一切。

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來捨棄所有的東西,將自己的所有物賣掉或送掉,睡在沙發上,最後還睡在工作的地方。我曾經不得不在倫敦的幾處屋頂上過夜,什麼都不去管。我就像是一台毫無感情的機器人,腦中只有一個想法——騎行冒險。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這是我的秘密,我只是不斷地工作又工作,什麼也不做,誰也不見,也不出門,只是等待時機。我無法做出任何準備。對於長途騎行我一竅不通,我也不是一個喜歡規劃未來的人。我只想上路。那段時間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改造我的舊自行車,還買了幾個旅行包和一頂便宜的帳篷。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段艱難時光,我就想著喜馬拉雅山,想著有朝一日能騎車穿越群山,讓我度過這段日子。

我的強迫症不是「把手洗得乾乾淨淨,把東西都擺得整整齊齊」的那種,而是會去模仿周圍人和事物發出的聲音和動作。是的,我走路都要避開細縫,門和燈都要開了關關了開,別人咳嗽我也咳嗽,有時還會聳動肩膀、轉動眼珠來發泄自己的衝動。我能避免被人看到這些舉動,但這樣做讓我的內心非常疲憊,因為我一直要和自己的心理做鬥爭。這也讓我的脾氣變得非常不好。

對我來說,最快樂的事就是體會刺激的新體驗。騎車離開倫敦之時,我就體會到了這種感覺——每天騎車經過驚人的美景,體驗著從未體驗過的旅行生活。

我在騎車旅行方面有太多的事情要思考學習,這讓我的心理問題消失了數月。但隨著旅程展開,我去到或炎熱或寒冷的地區,亦或一望無盡的平原,看著沒有盡頭的道路和群山,疲憊油然而生,壓力隨之提高,我的強迫症又回來了。

我控制不住地一次又一次觸摸車把,一次又一次地拉開帳篷。車喇叭的聲音讓我憤怒,因為我會想去模仿這種聲音,但又不想嚇到當地人,於是我只能努力控制自己的問題,同時還要汽車穿越山脈或沙漠!這比普通的騎行難上一倍!

回到英國後,我的問題又因為冒險結束的悲傷而加速出現。但我在這兩本書中找到了目標:我愛創作,我愛做這些項目。這趟旅程就是一個項目。為我的心理問題籌錢,拍照寫文,然後放在博客上寫讀者分享。將我在路上遇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挑戰和興奮,轉化為別人喜歡的事物,這就是下一個項目,下一段冒險。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勵其他正與生活和心理問題抗爭的人們,無論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強迫症還是悲傷,是困惑還是無趣,我都希望能幫助他們實現改變,迎接生活的冒險。

艾:你提到《涉足荒野》(Wild)這本書對你影響很大。還有哪些小說對你產生過影響?又是如何影響到你的旅程或寫作的呢?

勞:是的。我最近讀了謝莉爾·斯瑞德(Cheryl Strayed)的《涉足荒野》,還看了同名電影,這部作品的結構正是我想在「一千道黃昏」中實現的——一趟從黑暗走入光明,在路途中尋找希望旅程。我不只想與人們分享這趟冒險,還想將過往的時光碎片混雜進這趟旅程中,創造一幅能反映我為何堅持騎行的拼圖。這是一個關於內心、關於心理掙扎的故事。

小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冒險故事,例如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地心遊記》和《八十天環遊地球》。我喜歡有猛獸的故事,例如《納尼亞傳奇》和《紅牆》(Redwall)。這些故事是我在大學選擇電影專業並搬去倫敦的原因。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真實旅行的主人公,但還是那句話,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會變得怎樣,不知道自己會遇上怎樣的曲折。至於寫作風格,《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對我有影響。

艾:一路上你遇到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呢?你們是怎麼相遇的?

勞:啊,太多了。想到遇到的朋友,我就想到澳大利亞。那是一片快樂的土地,充滿了善意。到達澳大利亞時,我身上只有100美元了。我自行車廢掉了,所以決定用剩下的錢再買一輛。我一無所有地前往澳大利亞內地,只想著要開開心心地,別去考慮太多。

查理(Charlie)

第二天,一個名叫馬爾(Mal)的人給了我一份工作。當時在澳大利亞中部,他看我坐在路邊,就請我去到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吃了頓飯,給了我他的電話號碼,之後就走了。他要我到達下一個城鎮的時候給他打電話,於是在我還未意識到的時候,他就給了我一份工作和一處住處。去了那裡,我發現冰箱里放滿了食物,他還讓我想待多久就呆多久。接下來的兩個月我一直待在這個寧靜的小鎮維修學校器材、發電站和水泵。

在那裡我學會了釣魚、捕蛇、打槍,還學會了挖金子!這只是一系列善意的開始。我在澳大利亞深處身無分文地遊盪,卻被一個名叫查理的人撿回家,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了五周,他還幫我修好了自行車,幾乎完整如初。後來在悉尼附近,我和查理的親人住在一起,我們一起給麵包車上漆,一起清理游泳池。所有這些讓我能繼續踏上旅程。修好了自行車,我買了張去美國的票,帶著與當地家庭無數段童話般的美好記憶離開了。那是一段非常動人的時光,我完全處於快樂與平靜之中,絲毫不受心理問題的影響。至今我依舊非常思念澳大利亞。

但只提起這些人,對其他我這一路上遇見的數千人來說並不公平。從讓我在他們家前露營的中亞沙漠農民,到贈與我馬奶和麵包的喜馬拉雅牧民,以及在土耳其暴風雪席捲歐洲時收留我,讓我在他店裡打工的伊斯坦布爾旅店店主阿里(Ali),我都無法忘記他們。所有那些給過我食物,在路邊請我喝過茶的人們,都希望能和我合影。在香港的時候,我在一棟廢棄的大樓里給一家招待所做保潔。那時我試著在Kickstarter上發起眾籌,身上真的只剩幾毛錢了。

但當時,我還必須去幼兒園和學校照顧小孩子,所以第二天早上我從屋頂醒來,把包藏在樓下的招待所里,洗去臉上和衣服上的塵土,騎車去到學校,假裝自己是個大英雄……但其實我心裡想著:「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別人要我鼓勵這些孩子,我自己卻從塵土中醒來,真的不是一個好榜樣。但這些孩子讓我內心滿是歡喜,他們就是有這種魔力……他們喜歡我的睡袋,喜歡聽我描述在野外上廁所的經歷,喜歡聽我講述自己去過的最寒冷的地方。

所以雖然很辛苦,但我卻被快樂轟炸著,一直提醒著自己為何而奮鬥,提醒著自己這段為了活下去而開始的旅程。對於千千萬萬在Instagram和推特上給我發消息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我一直堅持著,因為這一路上出乎意料的善意。我與他們的相遇都是偶然。我很少會有計劃地和別人見面。這世上我認識的人不多,所以幾乎每次遇上別人都是因為我的自行車壞了,又或者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見彼此。我們的世界就這樣發生了碰撞。

艾:為何你選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是出於實際的考慮,還是因為可以用作人們的談資,抑或是為了什麼別的原因?這輛車對你的旅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勞:我並沒想這麼多。騎這輛老舊的自行車不是因為什麼離奇古怪的想法,而是因為我就只有這麼一輛車。這輛車其實也不錯,但並不是用來旅行的。當時我對自行車一點都不懂,我不知道旅行用的自行車必須是鋼製的,要有高高的車把、皮質的車座、鋼製的車架、厚厚的輪胎,最好還能帶個充電用的發電機。

我就只有那一輛自行車,沒別的選擇。出發前,我只是簡單地加了個蝴蝶把,這還是因為同事問我:「你真的要騎上那個快散架的玩意兒去印度?」這句話讓我重新考慮了一番。我也沒有多少可以禦寒的衣服,沒有充足的地方存放食物,一開始我身前並沒有背包,所以我騎起車來非常不穩。這輛車檔位有限,上坡時非常痛苦。我買的是便宜的行李架,所以重量太重。等我抵達亞洲的時候,已經折斷了六根行李架了!我還弄斷了四個撐腳架。神奇的是,即便是在沙漠中,我的車胎也沒爆過,一直撐到了中國。那時已經過了12個月,我已經翻越了10000公里!真的很幸運。

不過這輛車騎起來倒是蠻快的,我很快就習慣了。這輛車曾經讓我一口氣騎了300公里。這是我的一個記錄,但我再也不想嘗試這樣騎車了。那次之後我就病了,膝蓋整整痛了九個月。這輛車斷成兩半後,我只能夠給自己找輛替代品——一輛山地自行車。我在澳大利亞內地騎了2000公里,非常痛苦,因為我的整個身體都已經習慣舊的那輛自行車了,所以換了車後我感到非常痛苦……手腕也疼,背也疼,肌肉一直綳著,屁股就像錯位了一樣。

我痛苦地騎了2000公里後身體才調整過來。不過穿越美國的時候我騎的是新自行車「六十」,這輛車更適合旅行,因為比以前的車更舒服。整趟旅途下來,我學會了很多關於自行車的知識,明白了正確的騎行姿勢以及合適的座椅高度。長話短說,「六十」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即便它只是一輛在新加坡買的便宜車。結束環球旅行後才過了兩周,「六十」就被人從我家偷走了。從那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它。

艾:你還帶了一頂帳篷——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過夜會很困難嗎?有沒有令你非常害怕、意外或開心的夜晚?

勞: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才鼓起勇氣露宿野外。法國有很多免費的露營地,但去到阿爾卑斯山後,我真的要拿出勇氣才能在趕在野外露宿,還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才選好露營地。我一直在想:「會有人看到我的,會有人發現我然後殺掉我」這種事,因為我一直住在倫敦,心裡滿是西方人特有的恐懼。等我到達中亞,一個讓我家鄉的人感到害怕的地方,我已經可以很隨意地就在沙漠路邊露營了,一點都不害怕,睡得就像個孩子一樣。

我覺得這是因為那裡的人對我們並無所求。我們的東西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任何用處,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驚訝於能看見外國人,所以他們只想多看兩眼。在中亞,我幾乎沒機會露營,因為人們總會邀請我去他們家做客。這種好客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我安靜地坐在路邊,忽然聽見身後傳來沙沙的聲音。我轉過身,看見三名戴著宗教頭飾的婦女從樹林中走出,穿過馬路,瞥了我一眼。我聽見了她們的笑聲,她們一直低著頭朝山那邊走去,我也不知道她們要去哪。我還記得他們三人在地平線處消失的背影。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常常有人忽然從河邊或森林中走來,尤其是孩子們,他們總會找到我的營地。早上醒來時,我總會看到五六個孩子好奇地盯著我,朝他們找到的這個睡在帳篷里的外國人咯咯笑。

不過,這一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一兩個可怕的露營故事,那還算什麼冒險?在克羅埃西亞(Croatia)的時候,我在一個小鎮外的森林裡露營。當時我太累了,所以就沒走太遠,挑了個不好的露營地。夜裡,我被帳篷外的嘶嘶聲、鈴聲和腳步聲吵醒了。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動物,不過森林中忽然傳來嚎叫聲——人的嚎叫聲、腳步聲和樹枝被折斷的聲音。之後有石頭砸上我的帳篷,還砸到了我。我大叫一聲,聽見外面傳來一陣笑聲,之後是更多的嚎叫聲,於是我只好在大半夜裡收拾行囊沿著高速公路騎車離開,尋找更安全的露營地。第二天早晨我醒來以後,發現帳篷上靠近我臉的部位被人用刀戳了兩個洞,就是戳洞的聲音把我吵醒的。

在中國的時候,我還睡過隧道。醒來以後半邊臉都被刺骨的寒風吹腫了。我睡過廢棄大樓、加油站和車庫,曾經在暴風雨中醒來,也曾在及腰的積雨中醒來。不過我也在夢幻一般的地方露營過——我一直想尋找「世界最佳露營地」。這成了我的個人挑戰。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的4000米海拔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佔據榜單。

我曾經騎了一周都沒見過一個人影,也曾經在7000米高山草原上,遇見過放牧的游牧民。我見過寬廣的土路在粽、黃、灰的岩石景觀上起起落落,伸向遠方。真的只有我一個人,但我感到很安全、很安心。有天早上,我在山林中醒來,由於海拔太高,6點的朝陽就像是8點的太陽一樣高,當它與喜馬拉雅山相接時,整個世界都被點亮了,如黃金般閃耀。河流、山脈、草原,一切都被金色籠罩。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人類。

到了美國之後,終於有新的露營地超越了喜馬拉雅山。當時我圍著大峽谷騎了60公里,推著車走進一處禁止露營的森林,穿過黑莓灌木,一直走到大峽谷私人領地的最邊緣處才扎帳篷露營。第二天醒來,我看見太陽從起伏的大峽谷中升起!在那裡度過的夜晚是這一路上最美好的夜晚,雖然那時我其實沒必要露營。在中亞的喬治亞,我看見一個村莊,就朝那裡揮了揮手,結果村民就因為搶著接待我打了起來。後來我還和一些體格健壯的俄羅斯人用羊角喝著他們自釀的酒斗酒。

最後一個美妙的夜晚是在美國的印第安納度過的。當時正值半夜,滿月灑下月光。網格狀的玉米地延伸開去,螢火蟲在其間穿梭閃爍。周圍的一切都好像在向我眨眼一般,一切都被月光染上一種神秘的氛圍。我就好像在車燈的引領,划過一片星海。

艾:這一項目的靈感來自何處呢?

勞:嗯……在倫敦的時候我會關注攝影師和電影製作人,但現在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了。開始騎行後,Instagram也給了我很多靈感。我是在半路上發現Instagram的,那就像是一個絕佳的照片靈感庫,在那裡我能用手機瀏覽業餘攝影師們的作品。他們就像我一樣,只是簡簡單單地走出門外,嘗試記錄這個世界。@Fosterhunting、 @colerise 和@claireonline等人給了我巨大的靈感。我最喜歡的是』grammers的照片。每次我坐在沙漠里的咖啡館門外試著聯網,他的照片總會第一時間出現。

每次拍完照我都能立即分享出去,一些漂亮的照片和讀者的評論足以讓我再支撐一周。我並不是想得到讚美,只是因為這能實時分享。不用後期處理我的SLR照片就直接傳到網上,通過Instagram立即與讀者們的反饋互動!這對我的攝影進步非常有用!

至於那本書,我的靈感來自於福斯特?亨廷頓(Foster Huntington)。他已經有兩個Kickstarter項目了,都是攝影集,分別是《火山渣子堆》(Cinder Cone)和《你在哪停車》(Where You Park It)。這兩本書都非常具有戶外冒險性,記錄了他的公路旅途生活以及建造一棟樹屋的過程。看到他的書得到了人們的支持從而順利出版,這讓我意識到我也可以對別人說:「嗨,我想與你們分享這個故事……你們有興趣嗎?」而且人們真的可能感興趣。2015年的我們很幸運,能通過眾籌這類活動擁有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你並不一定非得很有錢、有人脈,也不一定非得在職業階梯上艱難攀爬,只要有想法和才華,以及實現那一想法、使其為人們所知的熱情。我只是希望自己能為支持我的人們帶去靈感。環遊世界之後,我確實非常想出這本書。如今一切都有可能實現。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攝影和故事讓人們相信世上並沒有不可能。

艾:這一項目中你最喜歡哪些照片?又是在什麼場合下拍到它們的?

勞:我曾經冒著鋪天蓋地的暴風雪跨越了一座山,之後不得不去到一個游牧民駐紮的地方求一杯茶喝,並在一處營火旁取暖。暴風雪忽然停止時,我正等著衣服被烘乾,但身子已經暖了起來,手也有知覺了。這時,太陽從雲層後面露了出來,沒過幾分鐘,一片絢爛的彩霞就從山脈那邊蔓延開來,此時山上還覆蓋著皚皚白雪。

當地的吉爾吉斯斯坦人都跑到帳篷外欣賞這一美景,孩子們在霞輝中歡笑奔跑。這一切非常簡單,只是驚嘆於如此簡單的美麗。一名父親拽著自己的孩子在空中轉圈,每個人都歡笑著玩耍著,而我,一名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偶然造訪者,也和他們在一起,僅僅是欣賞這一美景,似乎我並非一個陌生人。

另一張顯示文化差異的照片我也非常喜歡。拍攝的時候正下著大雪,溫度只有零下10度。這些孩子們正背著柴火爬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路。我不知道他們要這樣孤零零地徒步走上多遠的路。我能說他們的語言,便跟他們說話,他們只是在風雪中停了下來,盯著我看。我指了指自己的相機,豎起大拇指詢問他們我能不能拍照,他們點了點頭,但依舊只是看著我和我的自行車,似乎正在思考:「他在這幹什麼?」後來我騎車離開,他們依舊在風雪中行走,我感到非常難受,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或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寒冷天氣。

艾:騎行四年之後,你是想在家裡休息一會,還是已經計劃另一趟旅程了?

勞:我其實覺得自己並沒有家。只有在行動和創作中,我才覺得如在家中一般舒適。對我來說,家並不是一個由磚頭和門堆砌而成,再添上幾件傢具的存在。只要靜下來,我就會覺得不安,所以每天我都會騎行數小時,計劃新的冒險。我喜歡這種健康的感覺,也喜歡挑戰,我意識到自己能有所成就,並開始詢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所以,是的,我正計劃一系列或大或小的冒險。至於下一場冒險是怎樣的,大家就拭目以待吧!不過首先,這本書是我的熱情所在。我需要將這個故事分享出去並強調環遊世界這個標籤,讓這場冒險有一個完滿的結束。這一眾籌項目得來的資金將用於下一場挑戰,所以大家為我祈禱吧。如果眾籌失敗,你們將眼睜睜看著我孤零零地住在英國森林深處的帳篷里,以堅果和樹莓度日!

第四十次探險預告

關鍵詞:拍立得

目的地:哥倫比亞

攝影師:馬特?奧布萊恩(Matt O』Brie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新房裝修有誰比我更苦惱!高價裝修遺留8大遺憾,快要得抑鬱症了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