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依然是一個需要」靈魂」的行業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依然是一個需要」靈魂」的行業

前幾日,公司在國內某城市出差,與當地知名大學學府的著名女博士兼英文導師碰面聊天,晚間為了能多在一起聊天,居然在我們聊天的地方,美女博士攤開了自己的工作——批改英文作文試卷。

也許在很快的未來幾年,人工智慧至少可以取代這類工作了吧?批改作業、閱卷、布置作業、延誤跟進(當然,也有可能機器人會在這個時候協助老師「不完成就用水槍噴你」等等)… …

全文共計2592字,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目錄

一、人工智慧&機器人VS教師職業

二、不可替代性在哪?

三、人工智慧在教育行業8大應用設想

人工智慧&機器人VS教師職業

無論機器人還是人工智慧真的可以取代教師職業嗎?

當然,不能!

理由很簡單,我一直堅定的認為,教育是需要有靈魂的,教師也是需要有「靈魂」的職業。

我們先來辨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區別:簡單來說,機器人更像是替代人類完成一些技術型的工作或任務,通過編程輸入程序讓機器人能夠順利完成動作——強調的是通過技術實現動作;人工智慧強調的是分析和判斷的過程,需要AI或其他技術進行辨別、有邏輯的分析並進行呈現,呈現的結果可能是動作、可能是一些作品、也可能是完成與機器人同樣的任務。

教育與教師的最大價值,是對生命個體的洞察、理解、探究和引導。人工智慧的AI技術可以實現洞察、理解、探究甚至引導嗎?或許可以,但是在未來3-5年內,即便資料庫足夠龐大了,也無法實現匯聚了對全球15億人口的特徵歸納與分析。人的「個體」和「個性化」描述與理解,也始終是隨場景、時間、經歷在變化的。

一直以來,就像我們看待在線教育,當技術和科技改變我們生活的時候,首先提供的是一種鏈接關係:人與人、人與世界、人與社會,解決的是空間的問題,比如微信、比如在線直播課;當技術和科技開始改變人的行為習慣,解決的是效率和效能的問題,比如各類系統工具。但是技術始終不能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繁雜的交互過程。

如智來在第三年做《中國培訓教育藍皮書》的時候,培專委前理事長章家祥先生曾一直強調,「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鏈接」。是的,無論我們如何對這個行業根深蒂固的了解,無論我們多麼熟悉教育培訓機構的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無論我們掌握了多麼龐大的消費者行為習慣和消費特徵,無論我們發現了多麼細膩的學生學習障礙表現狀態……我們始終都需要堅持和回歸終點的,依然是對生命個體的洞察、理解和探究。在學齡段的孩子們,他們的特性、困惑、他們的家長面臨的社會環境、競爭……

不可替代性在哪?

圖為:美國勞工部最新公布的雙年度就業預測報告,分別給出了未來十年(2016-2026)薪資增長和下滑最快的職業門類

這個報告有趣的地方在於,看起來像是技術活的工作反而成為非常有「錢途」的職業,比如:家庭健康護工。科技帶來的僅僅是技術和效率實現么?不一定,我比較贊同一個說法:在互聯網環境的教育方式下,如果解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問題,那麼很多學習場景對於教師的要求其實是更高的,因為每一個字的講解都需要獲取學生的注意力,畢竟課堂過程中的「吸引」需要好內容和好的表達方式,這對老師的要求是非常敏銳的。「家庭健康護工」這類職業,也有同樣的特性:強調的是針對家庭的「個性化」,強調根據家庭情況「變化」做出的判斷和調整。

所以,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無論人工智慧、還是機器人,不可替代的依然是人與人鏈接過程中的的變化

1.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2.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3.創意和審美。

人工智慧在教育行業8大應用設想

人會死去,技術會更新。但是,技術根源是否會被銷毀?技術是否可以永無止境的被探索發現?人腦的思考是否有極限?…… 未來技術是否會超越人腦,這是一個永恆需要探討的話題。

只是,我依然很期待,人工智慧可以為教育帶來的改變:

1.MIT研發了一部攝像頭,通過識別人的面部表情來判斷人的情緒:用於課堂&家長會。畢竟班級類型的課堂上,老師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對所有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逐一進行關注,那麼這項識別,可以很快發現學生在課堂狀態的表現:積極、興奮、沮喪、失落、害怕、擔心……對的不是學習障礙的病症,而是心理障礙的病症

2.智來做了四年的行業研究,我們能夠自信的說《中國培訓教育藍皮書》已經是國內K12教育培訓領域最具有深度、數據維度最全面和最嚴謹的報告了,但是我依然只能說,這個報告代表的是行業當中有關機構運營、輿情狀態、消費者選擇表達、學生學習障礙表現等等一系列關鍵維度的「普遍現象」。我很期待,未來人工智慧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完成對「普遍現象」的數據獲取、抓取、分析,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發現「普遍現象」以外的「個案」的邏輯、特點和起源因素

3.真的「創客」教育都實現在家庭生活場景里。

4.上課虛擬場景的實現。將復甦的是歷史、國學和文化的積澱,呈現歷史情境、呈現詩詞描述的環境、呈現在歷史當下,懷抱的一些情緒;讓所有的技術學習變的更有趣,職業技能培訓需要有實際的模擬場景。

5.為教師和教學研究提供大量學生案例,從作業和練習當中獲取學生學習障礙和學習特長表現的分析。

6.通過燈光、氣溫、環境色彩、聲音……幫助老師穩定和疏導教室上課場景與狀態。(有一些心理諮詢室已經開始使用玻璃明暗度自動調節和光明智能控制)

7.讓考試變得不像考試,忘記「中國還是以考為首」的歷史。未來的考場,或許是通過語音、聊天、甚至體育競技、一場實驗、一首歌唱就可以分析出一個孩子在一門學科當中掌握的程度和應用能力。(10後的寶寶們,別怪叔叔阿姨,誰讓你們天生就有「遠見」)

8.成為正面管教教育模式的一個管理工具,通過對人的識別和適當表達。讓人和人之間的相處變的更純粹和容易,讓素養教育變的可呈現、可感受。

......

人工智慧,總歸是要加上「人工」兩個字,在判定一些普適性問題的情況下,為人類創造並實現更為細膩的個性化場景和需求。在科技力量供需匹配對應的前提下,不變的是人類交互的初衷和需要用靈魂進行的所有表達

-- END --

您只需參與1次調研,

就能獲得2年教育行業趨勢。

智來時代《2017-2018中國培訓教育藍皮書》的調研工作已經開始,我們歡迎教育行業所有品類的機構都來參加,一同看行業發展。

只要填寫機構調研問卷即可獲得智來時代為您的用心特別準備的6重大禮!

長按圖中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來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智來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