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書浸潤白鷺洲

詩書浸潤白鷺洲

詩書浸潤白鷺洲

文/庄晉玲

或許,真的是從李白佳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得到靈感,一個小小沙洲,竟活得如此詩意。

石街小道,竹影樟香。亭台樓閣,紅牆碧瓦。河風拂面,波瀾滔滔。鷗鷺盤旋,鳥鳴聲聲。彷彿又見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吟誦:「歸去南江水,粼粼見底清。轉逢空闊處,聊洗滯留情。浦樹遙如待,江鷗近若迎。津途別有趣,況乃濯吾纓。」環島漫步,白鷺相迎,那是何等的愜意。

文人自愛山水,詩家妙手篇章。從唐代起,千百年來,白鷺洲便是文人墨客嚮往的去處。或者踏青,或者抒懷,或者詠志。得意,或者失意,翩翩白鷺,都能觸動詩人的靈魂。越過遙遠的時空,似乎聽見了宋人徐俯「不見飛鳧鳥,空看白鷺洲」的遺憾,似乎看到了劉過「蛟龍便爾爭先化,鷗鷺茫然失所依」的悵然。翔飛的白鷺,從樹叢,從水面,從空中,衝破一切藩籬,直入詩人的心田。元朝詩人何中說,白鷺洲「非無李供奉,卻欠鳳凰台」,或許是吧,此處是廬陵,並非彼金陵。不過,在洲之南邊,現已新築一座「鳳凰台」,何中若有知,該不再為那點缺憾而傷感吧。明代詩人鄒元標在《春日赴白鷺洲》一詩這樣寫到:「春水引行舟,桃花夾岸流。沙明群鷺白,雨後萬峰幽。濁酒澆孤興,青山笑晚愁。萋萋芳草綠,無語對江洲。"春明景秀,芳草萋萋,卻不知一生孤傲的元標先生為何「無語」,又為何而憂?晏璧「拄杖敲門無俗客,時招白鶴下瑤空」,李昌祺「臨眺不堪懷往事,城頭畫角更凄清」,每一位詩家,都有自己獨到的體驗。是不公的際遇?是難酬的壯志?歲月滄桑,多少缺憾都化作了煙雲。唯有留下的詩情,與雲月江濤一起,變成了永恆。

一聲聲吟誦,來自遠方,來自亘古,來自內心的世界。「漁火楓橋夜,書聲竹院秋。磯頭明月上,冷望意悠悠」,月夜書聲,或許更能拉近我們的距離吧。是的,這是一個鷗鷺之洲,充滿生氣;這更是一個書香之洲,充滿智慧。這諸多吟哦白鷺洲的詩章里,我則更鐘愛於明人張暖的詞句:「洲回白鷺水天寬,萬竹蕭森映急湍。勝跡千年開大陸,中流一柱砥狂瀾。窗前樹色玲瓏醉,枕送濤聲曲折寒。最是文翁遺澤在,只今風月共誰看。」張暖遊覽白鷺洲書院後的感懷之作,「文翁遺澤」,卻是最能觸動我們的心弦。洲之東北角,一座古色古香的舊式建築赫然在目,此乃南宋名臣江萬里任職吉州的歷史遺留。廬陵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書院立有不世之功。雖已重新修葺,但古風依存。書院內部,擺設有序。文案桌上,甚至還保留著數百年前先賢們考場留下的墨寶。仔細察看,墨痕若新。仁義禮智信,忠義寫千秋。江萬里崇尚文化,重視人才,這是最好的見證。他雖貴為知州,執掌一方,卻躬身執教,悉心講學,培養出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及劉晨翁、鄧光薦等一系列吉安籍文壇名宿。《宋史.江萬里傳》記載,江萬里三度為相,一生清廉。在國破家亡之際,毅然率180多家人投止水池殉國,堪稱古今之完人,道德之楷模。他的學生文天祥,則用自己的忠貞,抗元救國,捨生取義,留取丹心照汗青,踐行了書院講求忠孝節義的精神。書院的大門外,狀元郎文天祥身披紅花,滿懷正氣,雖歷經千秋歲月,依然散發出耀眼的光輝。我仔細端詳這位書院的學長,民族的勇者,不由自主深鞠三躬!

登上雲章閣,品味劉同升的「稍待芙蓉涼露蚤,還期韻客與同斟」;來到風月樓,感悟詩人孔興浙的「風流施宋後,遺澤起人思」。我想,是什麼讓白鷺洲擁有如此的魅力,令歷代詩人心往系之?抬頭仰望,彷彿傳來了歷史的回聲。江萬里的風骨,文天祥的精神,就是白鷺洲永遠的「風流」,灑滿了廬陵的天空,書就了吉安的春秋!就像那源源不息長江大河,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永遠奔流。

文章節義,萬古流芳。書香繚繞,詩韻悠長。白鷺洲因詩而興,因學而旺。贛水漲落,她從未被淹沒;時序更替,她從未被遺忘。白鷺洲,無愧為吉安文化傳承的精神高地!

2018年1月24日於烏江中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庄晉玲的文字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庄晉玲的文字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