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山坡上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清真寺

探尋山坡上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清真寺

據道光《續修易門縣誌》載,「萬寶廠在縣西北五十里地名雜粟樹,今為萬寶廠。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採得銅四十三錠,年額銅三十萬斤,供本省局鑄,外來採買,間拔京銅,每百斤價銀六兩九錢八分七厘。」銅礦大旺時有本縣和人理等地回族前去辦礦,形成了回族聚居的「回子坡」,建蓋有佔地一畝半四台院的小惡撮清真寺和大片回族墳山,至今遺址尚存。清同治二年(1863年)杜文秀大理政權東征昆明時,回族礦工全部參加起義軍,而使全礦停辦。起義失敗後,許多人逃到該縣回族聚居的摩所、柏樹兩村,現許多人家還是當年萬寶廠銅礦礦工的後代。

讀了這份縣史後,筆者只身前往現今易門縣銅廠彝族鄉萬寶廠村,向當地人多方打聽了寺廟遺址,最後可靠的說法就是當地有兩個「廟」——一個是建築完好的娘娘廟,另一個就是只有一點點殘牆的獻祭的「廟」。按照當地人的指示,留有殘牆的「廟」在山坡上的一片小樹林里,這與「回子坡」的說法有點吻合。

山坡上的小樹林——當地人口中「廟」地位置。要識真面目,必須走進去!

當地人偶爾會到這小樹林里「獻祭」,橫跨在掛紅的那棵樹後面的是建築遺址的正面根基,與前面這塊有出入口的「空地」有著明顯的高低層次感;隱隱可見的殘牆為建築物後牆遺址,這個坐向倒是與「朝方」一致。

通過位置和高低層次感,可以判斷出這高出的帶狀部分為建築物遺址的右側根基。左右是相對的·,但由於左側長滿了樹,拍照拍不出效果,只能實地眼觀了。

這是上圖裡就出現的殘牆背面,也是建築物遺址里最大的殘牆,暫且把它叫做「殘牆一」。

這是站在「殘牆一」的左截面拍的正側面和後側面。

這是建築物遺址上的另一堵殘牆(正面),暫且叫名「殘牆二」,和「殘牆一」都屬於建築物的後牆部分,只不過是歷史的滄桑使之成為同一根基上的兩段殘骸。

「殘牆二」的右截面照。

「殘牆二」的左截面照。

至於這遺址是不是史料上所說的「小惡撮」清真寺遺址,還需要多方的研究和考證,畢竟當地已經沒有穆斯林了;在附近也沒有發現所謂的回族墓地,對其有無還不能定論。這一切的謎團還得進一步探尋,期待著早日揭開這神秘的面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行齋 的精彩文章:

TAG:讀行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