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牛清官一生殺貪官無數 死後準備21口棺材出殯

最牛清官一生殺貪官無數 死後準備21口棺材出殯

說到包青天、包黑炭,他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包拯以他兩袖清風,剛正不阿的為官作風,幾千年來受到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愛戴和尊敬,甚至在他死後,盜墓賊們也不敢去盜他的墓。然而你知道嗎?包拯在生前就策劃好了自己的葬禮,讓盜墓賊根本無法找到他的真實墓地!

漫漫歷史長河中,做官難,做清官好官更難。不知有多少懷揣崇高理想的「狀元郎」在為官之後卻禁不住誘惑,紛紛淪為金錢美色的奴隸。然而傳說是「文曲星」下凡的包拯,卻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現在的安徽合肥。在他28歲那年高中進士,此後他便開始了傳奇的為官一生。當時的宋朝首都在今天的河南開封,包拯作為進士,本來可以留在京城做官,可他孝順父母,於是回到家鄉做了一個知縣。

直到8年以後,包拯才終於盡完孝道,回到京城開封府為官。可見包拯真的是個大孝子,而不像某些古代官員那樣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的職位上盡心盡責,糾正了許多過去的冤假錯案,得到了大家的愛戴。但是俗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包拯也知道這樣做會招致災禍,相傳包拯曾在一年內彈劾了180多個官員,大家想想看,這多麼令貪官污吏害怕!

這些貪官污吏,在其位不謀其政,官員數目太多,造成了北宋長期的「冗官」局面,也是宋朝被北方金朝完顏家族打的年年稱臣納貢的一個原因。包拯看到了這些問題,向皇帝接連舉報,害的許多尸位素餐的官員丟掉了烏紗帽,你說那些官員能不恨包拯嗎?

包拯也害怕他死後那些官員對他秋後算賬,對他挖墳鞭屍。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他死前命令把自己的屍首裝在一個棺材裡,卻準備了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同時出殯,這樣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包拯墓在哪裡了。儘管包青天死了,那些對他恨之入骨的貪官對他也無可奈何!

於是盜墓賊也找不到包拯真正的墓,另外盜墓賊們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他們也敬仰包拯的正義,同時也害怕包拯在陰間變成閻羅王懲罰他們,於是盜墓界也有了不成文的規定:「不得盜包拯的墓」,儘管他們根本找不到!

後來,由於不知道包拯真正的墓在哪裡,河南開封和安徽合肥作為包拯生前活動最重要的兩個地方,開始爭奪包拯墓的正統。最後到1973年,合鋼二廠進行擴建,這才發現了包拯真正的墓地,這才結束了兩地的爭奪。可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河南安徽兩省人們都是多麼愛戴包青天,才會去爭他的墓。

包拯作為一代名臣,死的時候上至皇帝下至盜墓賊,無不對其尊敬有加。由於他的智慧,不僅躲過了仇敵,甚至躲過了金兵、清兵、還有滅絕人性的日本鬼子,這難道不是包拯為官公正的福報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用兵如神的韓信究竟做了何事讓劉邦懷恨在心?

TAG:每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