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借力「葯食同源」 葯企跨界中藥保健

借力「葯食同源」 葯企跨界中藥保健

最近,醫藥企業進入整體業務復盤階段。縱觀中藥上市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財報,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前三甲分別為康美葯業、雲南白藥、白雲山,而在全部中藥上市企業中,超過20家企業凈利潤下降。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管理和營銷成本增加等壓力,依託傳統中醫藥品類產業化經驗,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有益成分延伸至大健康,尤其是保健食品領域,正在成為中藥企業開拓新渠道的有利武器。

突破傳統養生

保健食品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大健康產業升級,拉動我國健康服務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已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企業更是順勢而為,雲南白藥、廣葯等葯企紛紛開發功能型大健康產品,石葯、盤龍雲海、太極、天士力等葯企也成立了大健康事業部。如何更好地發揮食物的保健和營養功效,引導地方特色中醫藥加工業提質增效的同時,引領保健食品成為健康市場消費的新風向值得企業思考。《中醫藥法》的正式施行表明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決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積極推動傳統中藥板塊轉型發展,打造「時尚中藥」理念。

「發展中醫藥大健康食品市場前景巨大,即用中醫辨證施治的理念做食品,尤其是將『葯食同源』的中藥材開發成食品。」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張俊修認為,中醫藥發展的最大市場不是藥品本身,而是保健食品。「葯不能天天吃,食品可以。涼茶是保健飲品,但濃縮十倍就可以做成中藥顆粒。中藥養生講究道地藥材,追求的是其保健功能。」

在《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科技創新綱要(2013-2020年)》中,明確開展以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理論指導的藥品、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等研發,探索中藥保健食品的評價方法學研究任務;通過發揮中藥類保健食品在對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不斷弘揚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醫藥健康理念。

此外,規範原料和功能聲稱一直是保健食品管理工作的重點。為進一步做好保健食品原料與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名單的制定、新食品原料管理的協調一致,體現保健食品傳統中醫特色,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保健食品功能目錄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不難看出,「葯食同源」類保健食品產業已被定位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中藥飲片的綜合毛利率超過40%,在主要大類商品中僅次於保健品。加大「葯食同源」類保健食品資源開發的政策支持和科技研發資金支持力度,可以加速產學研一體市場轉化,促進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共贏。

立足經典理論

葯企所蘊含的「大健康」基因使得其轉型有著天然優勢,跨界也在意料之中。遵循中醫藥養生理論基礎,徹底恢復「葯食同源」的中醫藥健康產業概念本質,明確「葯食同源」是從人們日常生活防病治病實踐中總結出的中醫藥學、養生學理論與實踐概念,而絕不是動、植物功能的界定依據。

分析具體產品不難發現,宣稱養生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和飲料已成為葯企跨界的主流方向:2012年天士力在雲南普洱總投資45億元建設工業示範基地;2014年江中集團推出藍枸飲料,主打明目功能,協同猴菇餅乾、猴菇飲料及猴菇米稀組成大健康產品集群;2015年人福醫藥前期投資3億元推出清慕三花涼茶;2016年王老吉宣布與山西南婁集團合作投資開發核桃露飲料……

「葯食同源」保健食品開發必須立足中醫學、養生學理論體系,但堅守絕不是固守,而是要在經典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化技術挖掘潛力需求。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張保獻表示,在中國醫藥工業當中,無論中藥、化葯、生物葯,單品種超過10億的大品種基本都是中藥,而龐大的保健食品市場吸引力正在形成。「以功能飲料市場為例,行業監測數據顯示,功能飲料市場在2010-2014年的5年時間裡,行業平均銷售增長率達到32.2%。」

此外,2016年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台《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將保健食品產品上市的管理模式由原來的單一註冊制調整為註冊與備案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將使用原料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管理;產品註冊由評審機構統一組織現場核查和複核檢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需要緊緊把握政策紅利。

國醫大師陳可冀認為,「葯食兩用」資源與功能食品的研究開發前景廣闊,應當深入學習國家公布的食品、藥品資源名單,從中挖掘療效好的品種進行市場轉化。「延緩衰老的中草藥如靈芝、首烏、黃精、紅景天、黃芪;祛風濕的中草藥像木瓜、五加皮、薏苡仁;助消化的中草藥包括神曲、山楂、麥芽……《黃帝陰符經》《飲膳正要》《調疾飲食辨》《隨息居飲食譜》等歷代著作記載的具備保健作用的中草藥眾多,聰耳、名目、益智、安神、清熱、解暑等都是行業非常好的保健食品開發方向。」

國家衛計委於2012年曾公布86種葯食兩用的中藥材名單,2014年新增15種中藥材,總計101個葯食同源品種;2002年頒布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114個,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藥61個。對此,陳可冀建議,應當在現有的保健功能基礎上,圍繞中醫理論增設以中醫中藥理論為基礎的中醫術語保健食品功能範圍,以體現中醫藥保健獨到之處,對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採用中藥材負面清單管理辦法。(來源:醫藥經濟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把健康帶到您身邊 「預防流感」越城區東浦街道有高招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