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蘇聯在二戰中損失那麼大,卻在二戰後能夠迅速崛起,成為與美國爭霸的強國

為何蘇聯在二戰中損失那麼大,卻在二戰後能夠迅速崛起,成為與美國爭霸的強國

二戰中,蘇聯有1700個城市和市鎮被破壞,有7萬多個村莊被燒毀,有3萬多個工業企業、6萬5千公里鐵路被炸毀,有10萬多個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變成廢墟,經濟損失7000億盧布。二戰蘇聯死亡人數為2700萬,其中有1000萬人陣亡和被俘後遭殺害。這麼大損失按說不死也得變成三流國家,怎麼就崛起了呢?

蘇聯為反擊法西斯幾乎傾盡全國之力,耗盡了數十年積攢的家底。然而作為無可爭議的戰勝方,蘇聯卻在最後時刻放棄了德國5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全面吸收德國工業,蘇聯主動放棄高達50億的戰爭賠款,就是想以此為理由順利獲得德國最先進的工業生產設備,同時讓美國無話可說。要知道蘇聯國內的經濟體系已遭受到重創,工業體系更是幾乎出於崩潰邊緣,拿到了這50億美元賠款也還是要白手起家的。

雅爾塔會議之後,羅斯福雖然公開宣布《雅爾塔協定》是歷史的新開端,然而在私人場合,他表示懷疑斯大林是否會執行協定的內容,他表示要對蘇聯採取強硬的政策,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病逝,杜魯門上台,羅斯福的病逝影響和改變了蘇,美關係的格局,對世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更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魯門雖然反共,但是他仍想和蘇聯合作建立聯合國,杜魯門擔心,要是沒有蘇聯的參與,建立聯合國的計劃將要流產。當時的西方社會公認蘇聯是打敗德國的主要力量,對蘇聯十分尊敬與敬佩,在當時的西方社會裡面還沒有形成冷戰的環鏡。蘇聯在二戰之前通過幾個五年計劃,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工業國,儘管二戰中損失較為慘重,但工業體系並沒有傷及根本,計劃經濟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使得蘇聯在戰後短短几年內恢復到了戰前水平,甚至還有猶有超越。

經過一番權衡,直接入手德國工業生產設備成了蘇聯的最佳選擇。這不僅能彌補戰爭給蘇聯工業帶來的損失,還能獲得真正的無價之寶,核心軍事技術和軍工設備,以此大幅縮短與美國的技術差距。蘇聯在軍事實力上快速發展進步,自美國發展出可毀滅人類的「核武器」後,蘇聯緊隨其後,也相繼開發出原子彈、氫彈,成為核大國達到與美國核力量相抗衡的地步。同時,在航天這等在當時可以說是「高精尖科技」的技術上,蘇聯更是領先世界一步,第一個將衛星和人送上太空。這都極大的增強了蘇聯的國際影響力!

雖然蘇聯在二戰中損失非常大,但同時他得到的也是非常多,正如丘吉爾所說,從中歐到東歐,無數的國家無一不在蘇聯的手中。戰爭結束,蘇聯和他的盟國的土地與資本主義國家能相抗衡,在戰前,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不過就一個蘇聯,而戰後,中歐,東歐,中國,乃至美洲的古巴,許多社會主義國家興起。

不但如此,之前的強國如德國,義大利,日本都衰弱不堪,英國殖民地大量喪失,從一個能與蘇聯爭霸的帝國變成一個地區強國,殖民地國家的興起,資本主義國家的衰落都給了蘇聯一個極好的外界環境。從此,它不再面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圍攻,而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而存在。試想在戰後,除美國為,有誰能與蘇聯一戰。而戰前,德國 ,日本,英國,美國,法國誰不能與蘇聯一戰。就連加拿大,義大利都能與它在小範圍內一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歐洲一袖珍小國,世界上最富有國家,二戰後主動放棄中立地位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