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自己為標本建立對照系,《你可以跑得更快》

以自己為標本建立對照系,《你可以跑得更快》

人是不斷追求進步的群體,當初建立的目標快要實現的時候,又會自然而然地提高目標,總讓自己處於追逐當中。所以方向是恆定的,目標是聯動的。

相信很多奔跑在馬拉松賽道上的業餘選手,剛開始跑步的原因都是因為追逐健康的身體和健美的體態,由開始的三公里、五公里,慢慢進階到十公里、二十公里,再往後就水到渠成地跑起了馬拉松或者超級馬拉松。

當能夠完成一個全程馬拉松的時候,又想在距離不變的前提下提升速度。

最近看了《你可以跑得更快》,筆記及感悟如下:

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任何人想在某個領域不斷突破,要先有強烈而深刻的自知之明,才可能勝過自己,能一再自勝之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因此,了解自己是變強的必經過程。

首先,跑者需要借用心率帶、跑表等工具收集數據,測試出自己的最大攝氧量,並且以此為基礎,通過不同強度的訓練提升最大攝氧量,而長跑多年的跑者必須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才有可能繼續進步。(跑步的強度區間參照下表)

其次就是找到自己的心率區間,即靜息心率和最大心率。

靜息心率的測量方式比較簡單,選一個睡眠充足的早晨,起床後坐起來,套上心率帶,保持直立坐姿,靜止一分鐘,表上呈現的數值就是靜息心率。

最常見的最大心率=220-年齡,由於每個人的差異很大,所以最好進行實測。

以400米操場版為例:

暖身:第一個800米,配速6分~6分30秒

第2個800米,配速5分30秒~6分,休息慢跑400米,心率維持在130-155BPM

第3個800米,配速5分~5分30秒,休息慢跑400米,心率維持在130-155BPM

第4個800米,配速4分30秒~5分,休息慢跑400米,心率維持在130-155BPM

第5個800米,配速4分~4分30秒,休息慢跑400米,心率維持在130-155BPM

第6個800米,配速3分30秒~4分,休息慢跑400米,心率維持在130-155BPM

第7個800米,配速3分~3分30秒,休息慢跑400米,心率維持在130-155BPM

第8個800米,配速2分30秒~3分,慢跑800米,心率低於155BPM即可

附註:很少人能路到第8個,大約在第5~6個就會結束。

最紮實的進步方法是:在同樣的心率下跑出更快的配速。

有了以上數據,就可以尋找自己的配速區間了,書中介紹了跑力與6級配速的方法,感覺比較麻煩,我更喜歡通過競賽成績計算的數據。

(跑力對應參數表節選)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全馬最好成績在4小時左右,由此得知我的現有跑力在37~38之間。我的3公里、5公里、10公里成績都達不到標準值,所以我的訓練重點應該是提升跑步速度。沒有速度,長距離成績也無法突破。

身體雖然很複雜,但進步的機制其實很簡單,變強發生在休息與恢復的時候,你在練習時刺激哪一個強度區間比較頻繁,身體在該強度的「能力」就會因適應而變強。

我要加強最苦逼的4(A)強度和5(I)強度訓練。

當我能持續用5分的配速跑3-5公里的時候,用530的配速跑10公里或者半馬,就不會很吃力了。

但問題來了,通常檢驗能力是否提升的就是一場一場的正規賽事。今年上半年的重慶、無錫、武漢,我三報三不中,真像是茶壺煮餃子啊,要找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咋就這麼難呢?!

長按識別碼關注心海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