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蔚:《記2017年11月4日梁漱溟幼孫講座》

宋蔚:《記2017年11月4日梁漱溟幼孫講座》

離京月余,再次返回,撲面而來的有寒風,而更多的則是文化感。恰看到瓦高北京校友會微信群里的消息,竟有梁漱溟幼孫的講座,主題又是《梁漱溟和他的民國朋友圈》。作為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的結業學員,我倍感興奮,馬上邀上好友,一同前往。

梁欽寧先生講述梁漱溟先生的生平,雖然沒太展開,但仍能管窺這位儒學巨匠的一襲風骨:梁先生受蔡元培校長之邀,在北大教授哲學,馮友蘭、朱自清等是他的學生,第一個為好友李大釗收屍,與毛澤東就農村建設問題爭論不休,被「封凍」數十年才華不得施展……然梁先生心境平和,不與世爭,雖落不寞,居安知覺,為我輩所欣羨。——@一腔燕魂

梁先生從小受到先進的教育,14歲開始思考兩個問題:人生、社會;20歲開始讀《論語》,一讀就通。

中學畢業後,梁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民國報外勤記者,一年半後報社改組,回家看佛經開始茹素至歲終。兩年後,司法總長邀請其做機要秘書,掌管密電碼,期間寫就《究元決疑論》。

後受邀到北大任教,交友:葉麟、朱謙之、黃良庸等人,「議論每多不合,但總覺得是第一樂事」,「獨與守常相好」。

1927年張作霖絞殺李大釗,當時共黨國黨一起絞殺,停靈長春寺。梁先生第一個去收斂,並通知章士釗,後停在萬安公墓至1933年。北大給趙若蘭每月50大洋,直至去世。

梁先生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一書,由於印刷太多,1930年梁先生寫信給商務印書館,說停下來,我的思想發生轉變了。

1973批林批孔,要求梁先生批,他堅決不同意,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梁先生一直把鄉村建設運動作為一種救國實踐,也是將自己的學識落地的方式。

回顧自上大學以來參加的支農社團,到畢業後一直從事三農方面的工作至今,且不說我做了些什麼,單是自身定位,就並不明晰。相比民國時期自上(或者說是自中?)而下的改良運動,當今我們自下而上的努力顯得尤為困難。鄉村的命運從來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當資本襲來,我與夥伴們於是選擇了到城市裡做鄉村建設,通過成立消費者合作組織,來帶動鄉村經濟和文化的復甦。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決定時代走向的究竟是廣大民眾,還是其他?我們所做的,也許只是幫助大家擦亮雙眼,拋開愚昧,與邪惡作鬥爭,爭取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最後,感謝校友會提供的講座信息,希望再接再厲,我們一起學習、進步,結識更多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瓦房店高中北京校友會 的精彩文章:

TAG:瓦房店高中北京校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