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藏於日本茶室中的「陰翳禮讚」

藏於日本茶室中的「陰翳禮讚」

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出現一種古樸清凈的茶室,稱作為「數寄屋」。根據施主的喜好而建造,因此被稱為「喜好屋」。它與書院式建築的風格迥然不同,其意義就在於凝聚著自由不羈的創意,壁龕的立柱使用圓柱或使用殘留著部分樹皮的木材,而不像書院式建築那樣一律採用方柱。並且為了達到古樸的視覺效果,砌成土牆,同時又壓縮牆面空間鑲入隔扇所謂凝聚著自由不羈的創意,就是通過細節上的精心設計來詮釋「精緻的建築匠心」。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指出:稱作「數寄屋」的古樸茶室是禪宗的修行者切磋思想和冥想的道場,也就是說與禪院有關。不言自喻,茶道的發展與禪的精神密不可分。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久所說的「茶禪一味」也廣為人知。眾所周知,禪宗對日本文化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但是稱作「數寄屋」的茶室是不是僅僅與禪宗有很深的淵源呢?我想就這個問題做些思考。

東福寺內的茶室

我認為不必局限於禪宗這個框架中去理解「數寄屋」,倒不如說它作為繼承了祭神傳統、與自然同生共存的場所的氛圍受人青睞,質樸簡約的建築令人心馳神往。參考村井康彥先生的《千利久》(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71年),或許從中可以找到佐證的案例。

當時的雅樂第一人豐原純秋在千利久出生兩年後就溘然長逝了,他在宅邸內的大松樹樹根處建了一座草庵,取名「山裡庵」。「山裡庵」是書院式建築的和式小屋,不是後來出現的草庵茶室。但是從「山裡庵」這個名字就可以聯想出與草庵茶室一脈相通的氛圍瀰漫其中。這個「山裡庵」不在遠離村落的山間,而是隱匿於京城中的一座小客室,這正是「鬧市山居」的審美觀的體現。

被譽為茶祖的村田珠光的繼承人村田宗珠在京都四條北面經營著一家「數寄屋」,取名為「鬧市之隱」。不僅在京城,而且在當時商業繁榮的埤市也在「鬧市山居」舉行品茗會。16世紀初,即利久出生前後就盛行這種風氣。

進茶室前在洗手盆內洗手、漱口以清凈身心,從這一點上最能窺視出茶室中的祭神思想。這與參拜神社時的規矩如轍,與祭神一脈相通的清凈文化從此可見一斑。

進茶室前需在洗手盆內洗手、漱口以清凈身心

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中提出日本建築的房間內瀰漫著陰翳之美。

如果把日本比作一幅水墨畫畫障子門就是墨色最淡的部分,而壁龕則是最濃的部分。我每當看到設計考究的日本客室的壁龕,總是感嘆日本人十分理解陰翳的秘密,以及對於光與影的巧妙運用。為什麼呢?因為這裡並有任何其他特別的裝飾。很簡單,只是用清爽的木材和潔凈的牆壁隔出一片「凹」字形的空間,使射進來的光線在這塊空間隨處形成朦朧的影窩兒。

不僅如此,我們眺望著壁龕落懸(橫木)後面、插花周圍、百寶架下面等角落充滿的黑暗,明知道這些地方都是一般的背陰處,但還是覺得那裡的空氣沉靜如水,永恆不滅的閑寂佔領著那些黑暗,因而感慨不已。我認為西洋人所說的「東洋的神秘」這句話,指的是這種黑暗所具有的可怖的靜寂。(「落懸」意為暗掛板,即壁龕或書院窗戶正面上方的小牆壁下面的橫木)

日本建築中的光影變幻

我在參拜古神社時感受到過這種陰翳的效果。漫長的參拜通道,杉樹行道木鬱鬱蔥蔥,在幽暗的空間中向神殿走去,確實讓人感到神秘的空氣籠罩四周。穿過陰翳的隧道,神殿的明亮景象進入眼帘,並且這種明亮的空間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神殿背後有一片陰森森的樹林,烘托出神殿神秘的氣氛。當然這種陰翳與祭神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前面說到過了光與影交織而成了一道精緻的風景,我認為是自然崇拜性的祭神所孕育的日本人的審美情趣的產物。

(本書節選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閱讀日本書系」之《細膩的文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文中圖片均由庫索拍攝,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劉強東處處看奶茶妹妹「臉色」,這恩愛秀的真要命!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