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十大著名酒局 , 你知道嗎?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人生在世,最樂處莫過於一醉也。古人酒局,或驚心動魄,或極盡風雅。今天這裡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古往今來,傳論最廣的十大酒局之一: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
飲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各異,活靈活現。
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
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草聖張旭、辯論高手焦遂等八人。
其實在「詩酒文化」鼎盛的唐朝出名的酒局可不止這一個。在唐代那些文人騷客的眼裡,詩和酒本就是一家,酒能催情也能助興,趁著醉意上心頭,一首首風花雪月躍然於紙,也正是如此唐朝產出的詩詞歌賦之豐富,可不是別的朝代能比擬的。
古人的娛樂生活也不像現代人那麼豐富,這些人平時閑的無聊,就喜歡成群扎堆湊在一起,喝喝小酒,鬥鬥才華。
這類即興感超強的酒局,就如同現在流行的free style一樣,在那些文人政客中尤為普遍,而這飲中八仙局,可以說是齊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豪華陣容,所以被後人讚譽為最富有詩意的酒局。
據說那天正值風和日麗,幾位酒友下了早朝之後顯得無所事事,這時大哥賀知章就發話了:「今日上朝也沒啥事,這個點回家也太早了,這幾日肚子里的酒蟲著實鬧得慌啊!不如咱哥幾個約一個?」
嗜酒如命的諸位一聽立即拍手叫好,附道:「咱們再叫點人,組個局,喝個痛快!」說完一伙人立馬一溜煙的就往酒肆奔去。要說這幾位喝酒也沒個節制的,那叫一個酒逢知己飲千杯阿!到散場時啊,已經個個喝的人仰馬翻,醉態橫生了!
這時作為圍觀吃瓜群眾的杜甫,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損友」吶,趁著其他人喝大發了窘態四溢,自個倒好一個個的把這些窘態記錄下來,作成了一首《飲中八仙歌》,幸好這八位心眼大,都海量不拘小節,不然這杜甫可是要被拉黑朋友圈了!
誠然,能坐在一起開懷暢飲的一定是志趣意氣皆相投的朋友。這八仙自然也是如此,無論是當朝為官的貴人,還是舞文弄墨的豪客,甚至一介布衣的平民。這八人都有著很多共同點,比如這日酌千杯的海量、滿腹經綸的才華以及淡視權貴的驕傲。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坐在一起放肆酩酊的那一定是交心的感情了。
就像這飲中八仙,賀知章醉後還要騎馬,一不留神載井裡睡著了,(幸好是口枯井啊…);李琎也是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去覲見他叔叔唐玄宗,當真也是得寵,絲毫不得怪罪。
草聖張旭,以狂草聞名
更遑論瀟洒的草聖張旭,以及膾炙人口的詩仙李白了,李白的桀驁不馴是出了名的,當皇帝的唐玄宗設湖宴傳他上船寫詩助興,結果喝上頭的李白死活不肯上船,還自稱「臣是酒中仙」,在朝堂上作詩也要來點酒,嗨了之後,一會兒要高力士給他脫鞋,一會又要玉環給他研墨,我想這大概就是才高八斗的憑仗和大無畏的洒脫吧!
李白愛喝酒這件事早就舉世聞名了,大家也都愛稱他為「酒仙」,發展到後來啊更是用李白的字——太白來比喻美酒佳釀,後世歷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都流行起「太白遺風」四個字!
釣魚台聖品酒酒坊
而產自貴州老牌酒坊的高端的醬香白酒:釣魚台聖品酒,便是足以擔當得「酒中太白」這一稱號的好酒!
釣魚台是國宴級的酒釀,之前一直作為國家高層的內部宴會專用,所以聲名不顯!但這並不影響他的醇厚口感,余香繞唇齒,三日不可絕!可以說是太白復生也不會錯過的佳釀了!希望你也不要錯過!


※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李忱為何要殺這個太后呢?難道是得罪他了?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