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不是「大唐電冰箱」?且看 《妖貓傳》里的「唐破風」
妖貓傳上映之初,大有傾倒眾生之趨勢,爾後亦有批判之聲紛至沓來。除了對劇情的詬病,就是對場景服飾「日本風」的批判。比如有一天,同事告訴我,他在微博看到有人說《妖貓傳》里的是日本建築。
這條微博吸引了很多評論,爭論的焦點便在於那個弧形頂的大窗戶很像日本建築中的「唐破風」,而這種東西在中國古建築上並沒有見過。「唐破風」這個具有古典魔幻主義的名詞一被提及,立馬成為一枚彰(zhuang)顯(bi)學(mai)識(nong)的利器。一場口水混戰由此拉開, 不少人前一分鐘剛學了這個詞,後一分鐘就發表出「女二號居然住在唐破風裡」的論斷,還有人叫囂妖貓傳中都是9塊9包郵的東洋西貝貨,「不信來聊聊唐破風」。
然而,女二號真的住在「唐破風」里嗎?
從另一張電影海報里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突出於屋頂斜面上的閣樓老虎窗,屋頂截面呈弧線形,側面看有點類似船篷。那麼,這個東西是山寨了日本的「唐破風」么?「唐破風」的淵源又在哪裡,是否來自唐朝?
首先來看什麼是「唐破風」?
「唐破風」並不是「來自唐朝的破舊之風」,而是日本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部件。常見於正門門口上方的屋檐,是一種有著弓形曲線的類似遮雨棚的建築裝飾部件。中國建築中並未見過「唐破風」的遺迹。
唐破風有兩種類型,分別是「向唐破風」與「軒唐破風」。「軒唐破風」與屋檐連為一體,看起來像是屋檐中間部分向上捲起。「向唐破風」又稱「大唐破風」,凸起於屋檐上,相對獨立。
向唐破風 日本東大寺
軒唐破風
(單從外形上來講,目前這幾個唐破風與春琴家的大圓屋頂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破風」一詞被認為是漢語詞「博風」的訛傳版。「博風」即博風板,是中國歇山頂或是懸山頂建築山面上的一種構件,用人字形的木板將露出的檁頭遮擋起來,防止檁條被大風雨雪侵蝕,因此又稱搏風板、人字板、封山板。
後來「博風」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破風」,既保留了原來博風板的意思,後來又被引申為建築屋檐的山面。
如圖,緊貼屋頂的人字形木板就是博風板,而在日本,整個被屋檐包裹的三角形山面都被為破風。
歇山頂博風板
懸山頂博風板
其實,日本建築里一共有四種「破風」:1、「入母屋破風」,相當於中國的歇山頂山面。2、「切妻破風」,相當於中國的懸山頂山面。3、「千鳥破風」,是從屋頂檐面上「長出來」的「山面」。4、「唐破風」,與前三種差異最大的曲線形山面。山面其實原本就是建築的側面,日本「破風」的獨特之處在於常常被用在建築的正面,而且是正門的入口上方。
唐破風據說可能產生於鎌倉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後開始大量流行。日本許多鎌倉時代前著名建築中的唐破風,都是後世重修時加上去的。唐破風最初應用與寺廟建築中,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拱形頂抬高了入口的高度,唐破風下方可以開窗,佛殿內巨大的佛像便可以透過窗露出頭來。
唐破風后來也被廣泛用於神社建築上,神社中的唐破風造型更加誇張,裝飾更加華麗。
伏見城稻荷大社唐破風
帶有唐破風裝飾的門則稱為「唐門」。
唐破風名字中所帶的一個「唐」字始終令國人難以釋懷,雖然已被認為是日本特有的一種建築構件,中國現存的古建築中確實未見有實物。但它為什麼要加一個「唐」字呢?它到底是日本自己發明的一種建築構件?還是中國唐代建築失傳已久的某種構件?
其實,唐破風中的「唐」字與唐朝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日語「唐」字指代唐朝時時讀作「とう」(tou),而此處讀作「から」(kara),意思是從中國、朝鮮等地傳來的東西(類似中國近代「洋」字的用法)。日本在平安時代,將外來的建築、服飾等加以本土化,稱為「和風」,作為民族文化的基礎,因此,日本學習唐代的東西已經演化成為「和風」,而不會被稱為「唐」什麼。被稱為「唐」什麼的東西,反而是宋代以後陸續傳入日本的。例如平安時代後期興起的「唐樣」建築,是仿照宋代南方建築風格的樣式。明代海船到日本被稱作「唐船」。
因此雖然「唐破風」不是來自唐朝,但從字面來講應該也應該是外來的。而且很大可能來自於中國。日本學者堅持認為「唐破風」是日本獨有的民族風格,但是中國的許多網友仍然不肯罷休,從各種古畫中找到了疑似「唐破風」的遺迹。
傳唐代《宮苑圖》,通常被認為是南宋的摹本,無論是風格還是建築式樣都帶有宋風。可以看到畫中一座建築的正面入口處上方有一個圓拱形棚頂,與兩側平直的屋檐相連,後面連接的是一個十字脊的山面。這種將山面作為建築正面入口的做法在後世的中國建築中十分罕見(抱廈除外。註:"抱廈",建築術語,清以前叫「龜頭屋」,是指在原建築之前或之後接建出來的小房子。在主建築之一側突出1間或3間,由兩個歇山頂(宋稱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廈。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但日本建築中卻常常可以看到。
日本建築中十字脊山面與唐破風連用
南宋劉松年《蓬壺仙侶圖》中的建築與宮苑圖很相似,都是山面外接圓拱形棚頂。但不同的是,此圖中的圓拱頂是建築山面出的抱廈,並不是建築正面的入口。再看建築細節,拱頂外側裝飾惹草,山面同唐破風一樣也是弓形,只不過弧線比唐破風更加飽滿。有人指出,這個拱頂上沒有瓦,因此可能是木製或竹編材質。值得玩味的是,這幅畫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還藏有另外一幅傳為元代夏明遠的《樓閣圖》,圖中的一個圓拱頂抱廈,建築關係《蓬壺仙侶圖》中的構圖十分近似。
然而觀察細節可以發現,畫中的圓拱頂又似涼亭,又似抱廈,又似門廊,各個建築之間似連非連,畫家應該是完全不懂得建築結構,只是照葫蘆畫瓢臨摹他人作品,導致建築關係錯亂。因此應該並非夏明遠真跡。
再看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另一幅傳為夏明遠所作的《呂洞賓過岳陽樓圖》,這幅界畫描繪建築細節非常詳細,畫家應是對建築構造十分了解。在這幅圖中,不僅有類似「唐破風」的拱形結構出現,而且還有類似「千鳥破風」的建築構造。
這是出現在拍賣會上的一幅趙雍的《夜宴圖》,曾被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收藏,上有「墨林山人」和「子京父印」二方鑒藏印。在這幅畫作中出現了多處圓拱形頂,而且是十字交叉的圓拱頂,形式非常複雜,因此難以判斷有多少想像的成分。但是在繪畫中頻繁出現,而且畫的如此細緻,因此可以大膽推測,元代之前的這種圓拱形的屋頂就已經出現了。
而且以上畫作中的圓拱頂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近似半圓的弧形,弧度十分平滑飽滿,與唐破風有所不同,與中國明清的近似三角形的卷棚頂也有很大不同。
卷棚頂是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的產物,明清時期被廣泛用於私人住宅、園林以及皇家別苑,是一種非正式的建築形式。卷棚頂具體出現的時期不詳,前期發展不明朗,一般認為是源自東南沿海地區的民居。明清卷棚頂的主要結構特點是,外部沒有正脊,內部沒有正中的脊檁,而是由平行的兩根脊檁,架起拱形的羅鍋椽,形成頂部的弧線。宋元古畫中的圓拱頂內部結構如何,已經無從知曉,但從其弧度來看,與明清的卷棚頂應當是不同的。那麼,日本的唐破風與二者有沒有淵源關係呢?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唐破風的結構,是由一根脊檁和兩側的多根s形曲椽構成的排骨狀結構,與明清卷棚頂的雙脊檁加羅鍋椽結構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唐破風就像一個底下空空的蓋子,蓋子靠曲椽支撐,下面並幾乎沒有獨立的梁架結構,但是中國的拱頂抱廈下有的梁架甚至斗拱。從外觀來看,唐破風頂部有正脊,而中國的宋元古畫中的圓拱頂及明清卷棚頂均沒有正脊。
由此看來,無論是在外觀還是結構上,日本的「唐破風」都與中國宋元古畫中的圓拱頂及明清卷棚頂有較大的區別。
但是,有人指出,雖然唐破風與北方的卷棚頂相差甚遠,但是日本宋元以後多學習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地區的建築風格,而南方一些私宅的迴廊卷棚頂上,有不少是曲椽頂,而且不乏單脊檁s曲椽,與唐破風的構造十分相似。但這些建築起源於何時?暫時無從查考。
帶正脊的卷棚頂,在古畫中也有發現。
而在日本人描繪的中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物和內部裝飾都極具中國風,建築四面出抱廈也是中國樣式,抱廈屋檐卻使用了唐破風似的卷檐。但這種唐破風的頂部是平的,類似於中國的「盝頂」。這個建築不倫不類,卻有些耐人尋味。
在奈良繪本中的中國場景,也出現了唐破風式的長條屋頂。
故此,我們沒有確鑿的證據鏈證明「唐破風」的根源在中國,但是卻在中國發現了不少唐破風的影子。從時間上對比,「唐破風「出現於鎌倉時期,正是中國繪畫做出圓拱頂的時期,也是日本向中國南方福建等地學習的時期。唐破風」的「唐」字,很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總結+推測,「唐破風」與中國可能存在的幾種淵源:
1、毫無關係,一切純屬巧合。
2、日本人從流入日本的中國古畫中等途徑中學習了圓拱形頂的外形,自創了「單脊檁+s形曲椽」的結構,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而圓拱頂在中國卻沒有發展起來。
3、日本人從中國南方學習了卷棚迴廊的結構及外形,並回國加以改造,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
無論是哪種,都不得不承認,唐破風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
言歸正傳,《妖貓傳》中的大屋頂到底是不是唐破風呢?
對比上文可以發現,這個大屋頂有一條脊檁和上下金檁,既不是中國傳統的卷棚頂結構(單脊檁),又不似宋元古畫中的圓拱頂造型,與「唐破風」更是內外皆不似,差著十萬八千里。
它其實就是中國古建築最基礎的抬梁式結構的簡易版,只不過任性的把頂部換成了圓拱形。圓拱形的造型,在一個半架空式的奇幻故事中,顯然更加生活化,更加符合這一女性空間的設定。
不知道設計師在設計它的時候是否受到唐破風的啟發,但它叢里到外顯然已經與唐破風毫不相干了。筆者覺得它更像下面這些個船篷······(有說法是卷棚頂來源於船篷頂)。
日本是不是「大唐電冰箱」,是,也不是。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四周環海,財富有限,即使是皇室也並不十分富裕,因此文化發展極為緩慢。明治維新前每一次大的飛躍都依賴於對中國的學習。學習唐代只是一次文化基礎的夯實,後來又經歷宋代的崇宋熱潮,做夢都想把房子建的與宋朝一模一樣,之後元明時代也是交流不斷。因此日本文化必然已經深深烙上了中國的烙印,有些東西雖然是日本人獨創,但獨創的基礎或許還是中國某些早已失傳的文化元素。何況日本沒有經歷外來侵略戰爭,文化保存的比中國要完好,許多在中國失傳已久的東西,在日本卻還保存有遺迹。例如《妖貓傳》中那隻作妖的琵琶,是根據現藏於日本正倉院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復原而成的。相傳是當年唐玄宗和楊貴妃贈送給日本武聖天皇的禮物。如今在國內早已難覓五弦琵琶其蹤,只能到日本去找尋了。
因此有些人一旦見到疑似日本風格的東西就大呼是日本風,不加考證就嘲諷同胞無知傲慢,嘲諷他們將日本當成電冰箱,無疑是五十步笑百步,其實這些看似日本風的東西,原本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風啊。


※亨利八世的6位王后:24年結髮妻被拋棄,兩位王后上斷頭台,遭畫像欺騙娶醜女
TAG:藝術史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