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有名的暴君,但功勞可比秦皇漢武

他是有名的暴君,但功勞可比秦皇漢武

他是有名的暴君,但功勞可比秦皇漢武

楊廣,即隋煬帝,隋朝第二任皇帝,其實楊廣真正的是隋明帝,"隋"是唐朝對其的侮辱性稱號。《謚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意思是遠離人民,不尊重禮法,好大喜功,薄情寡義,無德,荒廢朝政是為煬。

早年的楊廣是一個五好少年,家世好、相貌好、文採好,品德好,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13歲就被封為大將軍,20歲領兵打仗,屢建奇功,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然聰明絕頂的獨孤皇后也不會廢太子楊勇而改立其為太子。楊勇錯就錯在了太急功近利,登基後短短10年間,不顧國情,徵調幾百萬民夫,建東都,開鑿大運河;親征平定遼東部落,出動100多萬兵力三次遠征高句麗。楊廣試圖用10年的時間走完100年的路,事與願違,最終落的國破身死的下場。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勝者為王、敗者寇,為了凸顯自己的功績,唐太宗連自己的父親和兄弟都能抹黑,更不要說一個亡國之君了。這樣對楊廣是不公平的,雖然他做了一些令人詬病的事(殺害兄弟侄兒,逼死功臣),但也不能抹殺他的歷史功績。

楊廣登基後,廢除了注重門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創立科舉制,不看出身只看人品和學識,使許多寒門子弟可以通過讀書光耀門楣。這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極大的制度,唐朝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良後,一直沿用到了清朝。開鑿了大運河,雖然徵調幾十萬民夫開鑿大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老百姓負擔。在當是時看不出有多大好處,他其實是一項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功績堪比秦始皇築長城,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頒布了《》,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

楊廣充其量算個暴君,而不是昏君,無德而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當時老百姓的幸福統一在一起,盲目追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業績,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幸福,才會有最終的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