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麼多奇書,為什麼只有四大名著火了?這背後意味著什麼?
最新
01-26
首先告訴大家1949年之前,是沒有「四大名著」這說法的。
在中國,用「四大名著」指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文學常識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常識從建立到流傳,至今不過數十年而已。
古代先賢把若干個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個總稱的習慣。比如明朝時,王世貞將《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列為所謂「宇宙四大奇書」,馮夢龍又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稱為「四大奇書」。到了清朝,金聖嘆評「天下六大才子書」,包括《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研究白話文學史的胡適則說,「吾國第一流小說,古唯《水滸》《西遊》《儒林外史》《紅樓夢》四部……」這幾種說法中,沒有一個同時列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書。簡言之,1949年前,並沒有「四大名著」這一說法。
那麼四大名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化大革命,這期間,這四本書被特許出版,漸有「四大著作」之稱。
直到至80年代,「四大名著」的說法才流傳開來。
簡而言之,「四大名著」這一說法是1949年後,伴隨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幾部書的大範圍傳播,才逐漸出現並深入人心的。也就是說,這幾本書被稱為「四大名著」,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古典小說中水平最高的作品,只不過是因為種種原因,才導致的俗稱。


TAG:智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