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遵化大田莊村歷史

探尋遵化大田莊村歷史

目前1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今日三河

三河是河北省廊坊市代管縣級市,地處京、津交界地帶,與北京僅一河之隔,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縣級飛地。西距天安門30公里,西北距首都機場25公里,下轄東西兩市區,被譽為「京東明珠」。三河是環首都、京津冀,以及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總面積643平方千米,在河北縣域最小面積排名中位列第八。2010年總人口為65萬人。東西最大直線距離約30公里,南北約20公里,總面積643平方公里。以地近洳河、鮑邱河、泃河三水故得名。三河市區西距北京58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到唐山121公里、秦皇島208公里,處在京、津、唐三大城市構成的金三角的核心地帶,在京津冀一體化和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三河市地處燕山山前平原地區,總的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傾斜,按地形地貌特點,可分為低山丘陵,平原和窪地。其中平原面積最大,主要由潮白河。薊運河沖洪積扇構成,平均海拔高程5.9~31.9米(黃海標高),地面自然縱坡1/1500左右,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本市東北部的蔣福山地區。該區域周緣為海拔335.2~458.5米的龍門山和青龍山,中間為海拔200—212米的蔣福山盆地,此外在本市西北部還有一海拔90.4米的孤山挺立於傾斜平原上,窪地主要分布在本市東南部的引泃入潮與鮑邱河、潮白河兩岸、地勢低平,多積水窪地。

遵化東舊寨鎮大田莊村為自然、行政村,位於市中心區東部17.5公里處,該村於我國清朝初期始建,田氏遷此立庄,並開設了一個客店,遂冠以姓氏取村名為田家店。以後,田姓家族發展起來,為了田家興旺,將村名改稱為大田莊。

遵化大田莊村及張大猷墓位置圖,製作:王亭貫

1、張大猷墓

據1878年版本遵化通志記載,清初著名武將張大猷葬於遵化(當地稱此墳塋為「韃子墳」)。張大猷墓所在的大田莊村,前有清溪環繞,後附丘陵起伏,是一處小環境頗佳的場所。張大猷墓原有華表柱兩座、石牌坊一座、馱龍碑五方、石供桌、石五供等,寶頂三合土夯築,氣勢壯觀。墓葬原址旁還有水泉一處,清泉汩汩,甘美可口。墓葬原址上,如今成為果園,僅見散落的三合土殘件若干,標識此地曾有舊墓存在。其餘的石刻文物,在文革中被損壞,於清溪旁成為壘築壩階子的石料。

1878年版遵化通志記載的張大猷墓,攝影:王亭貫

張大猷墓原址發現的帶字殘碑,攝影:石儀天下

張大猷墓碑局部,可對照殘碑,截圖:王亭貫

匆匆細查,可以了解張大猷墓牌坊柱、華表柱均雕刻十分精美而並非如許多清墓的素麵無紋飾。感到清初時,政府對待漢臣十分重視,墓地建設均十分華麗可觀。墓地曾有五方馱龍碑,見有一塊碑石上見七字,「……督放紅……」「……敗之偽錢……」由史料記載,張大猷其人,因善使紅衣大炮,故叛明降清,被清政府留用。這督放紅三字,或可說明其「督放紅衣大炮」之史實。

張大猷墓現場及疑似殘留件,攝影:王亭貫

2、順治帝及康熙帝給張大遒父子的碑文

張大猷死後,由於其功勞太大,有順治帝專為張大猷的《御賜張大猷紀恩碑文》(碑文附後):天下大定,仿古聖王之制...,世襲罔替。

張大猷之子張應庚,曾任清總督副都統、精奇尼哈番,同其父同葬於一處,其碑文由康熙皇帝「諭祭」為《皇帝遣禮部儀制司員外郎色冷諭祭》:鞠躬盡瘁,臣子之勞...報勤國家之盛典...。

張大猷次子張西曜,曾任遼陽漢軍,正白旗人,無墓碑。

以上三墓,均在遵化東南35華里的大田莊村東北。張大猷於1652年死後葬在遵化大田莊,而9年後的1661年清朝開始修建清東陵,不論是巧合還是陰差陽錯,清朝建立有功之臣,曾經10餘次受到封賞,葬在清東陵附近也成了事實上的清東陵陪葬墓,陪葬順治帝及康熙帝,想必這才是對張大猷父子的最大榮耀吧。

順治帝專為張大猷的《御賜張大猷紀恩碑文》,截圖:王亭貫

3、大田莊慘案

因遷西三屯營有個外號叫做劉小扁的日本探子向日寇報告說冀東區黨委書記李運昌安排東舊寨村汪廣先、莫永士、大田莊村苗福青三人到大田莊為八路軍招兵。1939年2月6日(臘月十八),日寇派一些日本鬼子到了大田莊村,日本鬼子向大田莊村民詢問共產黨和八路軍及招兵情況,大田莊村民保守機密,使日本鬼子一無所獲,於是日本鬼子下令燒毀的村民的房屋。當時大田莊有70多戶,其中50多戶150間房屋被燒毀,房內所有糧食衣物等生活用品一併被燒。40歲的村民苗福山寧死不說,日本鬼子就把他扔進火堆里,險些被燒死。村民苗萬林也被扔進火堆。村民周井發被日本鬼子打得遍體鱗傷。村民在這寒冬臘月缺吃少穿,饑寒交迫,致使30多名老、弱、小的村民先後死去。

日本鬼子製造的抗日時期慘案圖片,來源於網路,向原作者致敬

後記:遵化東舊寨鎮大田莊村,清朝初期就已建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此地風景優美,風水極佳,埋葬有為清朝做過巨大貢獻的有功之臣張大猷父子三人;抗戰時期積極發展黨的抗日力量,也有過日本鬼子製造的大田莊慘案。今天,包括大田莊村的所有遵化人,有著悠久歷史的遵化,有美麗的家園,有幸福的生活,我們要以史為鑒,為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而繼續努力吧。

附:張大猷簡介

張大猷(?—1652),漢軍鑲黃旗人,清朝入主中原前,在遼寧戰爭中,棄明降清。因熟練當時的重武器紅衣大炮,在圍占錦州、松山、塔山、杏山等要地時,用大炮迅速攻擊戰勝明軍,升為一等阿達哈哈番 (漢名輕車都尉),爵三品。進關後,在攻打太原,平定河南、江南揚州,常熟等要鎮中,由一等阿達哈哈番升為三等阿思罕尼哈番,因尊從太祖武皇帝,按功德配祭祀上帝,加之順治皇帝登極、為孝庄皇太后上尊號、皇帝大婚等,又為張大猷加封尊號為三等精奇尼哈番,為清代世職頭品銜,一生連續10餘次受到封典和賞賜,官極世襲高職。死後葬於遵化大田莊村。

作者:王亭貫攝影:王亭貫 轉發【遵化歷史與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山有料 的精彩文章:

5級大風侵襲唐山!然而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TAG:唐山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