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天八杯水,原來我被騙了這麼多年

一天八杯水,原來我被騙了這麼多年

經常看到家長,追著小孩子屁股後面喂水喝,小孩子每次出門時,也必定是一壺水的標配。孩子不喝,便認為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時間一久,孩子聽話了,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多喝水的「健康」理念。可是孩子最天真最純粹的渴與不渴的感受都被無情閹割掉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一天8杯水的「健康」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科學的磚家們將人體每天所需要的喝水量定為2000ml,按照一杯水250ml換算的話,正好是8杯。

看病時,我經常會問病人,小便黃嗎?

答曰:不黃,因為平時喝水很多。

再問:為什麼喝這麼多水,是因為口渴嗎?

答曰:喝水不是因為口渴,是因為習慣。

我:。。。。。。

小便是中醫問診時重要的內容之一,可是連這問診信息都在這8杯水中不得而知了。

要想弄清楚多喝水這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就應該把喝水的來龍去脈都講清楚,中醫可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指標,以理服人才是正道。

水在人體是如何被利用的?

《黃帝內經》講「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 ,上歸於肺 ,通調入道 ,下輸膀胱」,短短几句,就把人體喝進去的水如何被利用的說了個清清楚楚。

第一步,喝的水先進入胃裡,

第二步,胃再把水運送到脾,

第三步,脾通過生升的力量,再把水分運輸到肺,這一步是把水液進一步上升的過程,這樣處於高位的嘴巴就不會覺得乾燥,人體的皮膚也會得到滋潤。

第四步,水液到達了上部的最高點,就該往下走了。通過水道,也就是三焦,把水液向下輸送。

第五步,水液進一步下輸到膀胱,膀胱通過陽氣的蒸化,把可利用的水液再向上輸送,進行第二圈的水液利用。利用不了的,就從小便排出。

咱們平時喝進肚子里的水,就是經過五步的推進,才完成了人體對水的吸收和利用。喝水雖然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過程了,但是喝進去的水在體內的經歷可一點不簡單,人體需要一個把外來的水內化的過程。只要喝水,人體就不斷進行這五步過程。

這個過程里,是需要把水液向上輸送的。按照物理學的概念,水的勢能是在增加的。而能量終歸是守恆的,增加的勢能來源於哪?就來源於人體自身的陽氣(能量)。

所以說了這麼一大堆,就得出來一個結論:喝水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喝水要耗散人體自身的能量和陽氣。喝的越多,就耗的越多。人體的陽氣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消耗的多了,用於其他生命活動的自然就少了。

長此以往,是要生病的。

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劇烈運動之後,拿起一罐冷飲,咕咚咕咚喝個痛快,但是口中仍覺渴,仍然需要喝更多的水。反而是緩飲熱水,會覺得口中有源源不斷的津液疏送上來,口渴很快緩解。

直接喝冷飲,會直接澆滅人體脾胃向上的陽氣,水液無法向上布達,所以仍然會覺得口渴。喝熱水的話,會給脾胃一個向上的助力,所以口渴會很快緩解。

人體運化不了的水去了哪裡?

人體所需要的水是一定量的,每個人所需要的水又是不一樣的。盲目喝水只能加重身體的負擔,再好的東西都要用之有度,用之不得當反成毒害人體的毒藥。人體運化不了的水,如果不能經小便排出,便堆積於體內,成為不能發揮作用的死水

表現於外就有可能是小腿水腫,按之凹陷;晨起眼瞼浮腫;覺得肚子里咕嚕咕嚕的流水聲;周身沉重,汗出異常;咳嗽、喘息,短氣,不得卧。這只是直觀的體現,還有很多未短期顯現的問題,長此以往,就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再舉幾個喝水過多而致病致死的案例。

2013年8月,重慶的張女士看到網上有空腹猛喝水可洗腸子的段子,她準備了4大可樂瓶白開水,半天時間內全部喝下,且整天未吃東西,晚上10點張女士被送急診,診斷為水中毒。

2012年7月,南京一20歲小伙猛喝兩瓶冰水暈倒,醫生診斷為水中毒。

2007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女子參加一項喝水比賽後,頭部劇痛,不久被人發現死亡,死因為水中毒。

身體的智慧

人體是極其聰明的,它會用最合適的方式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當吃了不幹凈的食物時,人體會通過腹瀉將其排泄;

當受了風寒時,人體會通過發熱咳嗽來驅寒;

同樣的,當人體體內缺少水分時,會發出口渴的信號來提示飲水;

當人體不覺得渴時,是因為體內的水液並沒有被運化完,或者說體內的水飲相對的過盛,此時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來強行喝水。

《傷寒論》中論及「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這種情況其實相當多見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患者,嘴中永遠覺不到渴,不喝水從不會覺得難受,這種患者往往自身脾胃消化能力較差,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能量)相對不足了,這種情況下就要用一些溫中的藥物來幫助人體處理掉多於的水濕。如果這時仍一味喝水,無異於雪上加霜。

正確的飲水方式是當覺得嘴裡微微乾渴時,少量、頻服、熱飲。

自己做了一首打油詩,搏諸君一笑,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坊間傳言八杯水,

渴與不渴肚裡懟。

胃裡脹來心肝碎

百病叢生此原罪。

不用急來不用催,

微微口渴再入嘴。

聽從內心方聰睿,

人體自有大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