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討論中國國學與西方哲學

討論中國國學與西方哲學

十八大以來,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被提上了日程...

社會上,很多國學大師、江湖忽悠大師存在且一直存在著,有的尋章摘句,有的心靈雞湯,有的裝神弄鬼。存在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古漢語的模糊性很容易使現代人在似懂非懂間萌生敬畏,而其又有太大的解讀空間。但我一直堅信,有些前沿科學確實是待被言說的,但做事還是要講理,自己看清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構,神乎其神的東西都不太可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帶上批判性思維。

對待「國學」要以這樣的態度,不能未讀就先擺出將服從的心態,不能未讀先跪,請先去掉它們「聖經」般的靈暈感。

西方哲學我認為是不同人看世界的不同方式,但有著系統化的論點與論據。能夠讓你自己追根溯源,有理有據,它們顯然是更理性的。雖然有些觀點目前暫被懸置,但理性有據的態度是擺在那的。

從中文譯外文的態度就可見一二:

《奧利弗·特維斯特》譯成《霧都孤兒》

《國富論》原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烏托邦》原名《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

《物種起源》原名《物種通過自然選擇或在生存競爭中佔優勢的種群得以存活的方式的起源》

(西方學者為了精準的表達、規範的描述而顯得累贅,但優勢也很明顯,就是準確,且便於交流。)

哲學無用嗎?

中國人極重實用性,從而忽視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人們熱衷於理解哲學或貌似哲學的心靈雞湯,出發點也大多總是希望對當下有益:平衡心態或強大心志。

然而哲學偏偏不是拿來主義,反而更像是二進位運演算法。「表面上似乎同人們實際生活和表面利益相去甚遠的思辨哲學,其實是世界上最能影響人們的東西。」---小穆勒

如,希臘時代,沒人會想像到圓錐曲線有任何用處,可到了十七世紀伽利略才發現拋射體是沿著拋物線而運動的,而開普勒則發現行星是以橢圓而運動的。於是,希臘人由於純粹愛好理論所做的工作,就一下子變成了解決戰術學與天文學的一把鑰匙了。」

而中國人學習目的的功利性,導致很少去思考看起來對當下「無用」的東西。

其實,如果把社會比作一棵大樹,那麼哲學、意識形態與技術的關係似樹根、樹榦與樹葉的關係。枝繁葉茂是觸目可及的繁華,但是,若僅僅在枝葉上注射養料以期待表面的美麗,這結果顯而易見...

王國維曾說,以落後的意識形態追求先進的經濟、技術註定事倍功半,然而意識形態的根基,就是號稱無用之學的哲學... ...

(中國之所以在技術層面上落後於西方,也許正是因為缺乏哲學傳統,凡事皆太重實用所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望 的精彩文章:

TAG:喬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