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珍妮·奎因:空間的藝術

珍妮·奎因:空間的藝術

「為陶而來」是《CAC中華陶藝》

近五年來一對一的採訪外國陶藝家的合集

通過字裡行間,通過言語之中的交集

深深地被他們的執著和熱情感動了

有那麼一刻

我們不得不相信

有的人就是為了某種使命而來的

也許是愛情

也許是金錢

也許是科學

也許是藝術

也許是泥土

................

中間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且聽且看且珍惜

GIF

一個人一個故事一生的堅持

【第008期】

珍妮·奎因:空間的藝術

珍妮·奎因1966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勒莫爾,畢業於奧伯林學院,獲得藝術史學士學位,之後於華盛頓大學獲得陶瓷美術碩士學位,目前居住在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得,是科羅拉多大學藝術與藝術史系副教授和研究生會副主席。

01

珍妮在華盛頓特區的郊區長大,在孩提時代花了很多空閑時間用來學習音樂和手藝,之後繼續在奧伯林學院學習藝術史和巴洛克音樂表演。可是,畢業後她並不知道如何將這些有效地結合起來,所以她又花了一段時間住在田納西州的公社去學習做木工,這期間還在義大利當過小提琴手學徒。

之後,珍妮回到美國,在波士頓找到了一份製作長笛的工作。製作樂器是非常有趣的,但在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她意識到這只是手工藝製作,但並不是創造力,而她需要自己發明與創造新的東西。珍妮開始在社區中心參加一些陶瓷課程,並給一位優秀的陶瓷學家安妮·史密斯當助手。

Everything Is Not As It Seems

她清醒地感覺到,陶瓷是一種能與人對話和交流的材質,具有各種創造的可能性,之後在博爾德科羅拉多大學又學習了幾個學期,並與偉大的導師貝蒂·伍德曼一起工作,這段特別的學習經歷對珍妮的藝術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包括後來的研究生深造都為她今後的創作提供了技能和理論的儲備。

如果親臨「Everything Is Not As It Seems」作品現場,你會發現,這儼然是一個枝形吊燈的自然棲息地,而對於創作的初衷,珍妮坦言受到德國著名古典音樂家理查德·瓦格納的啟發。

在理查德·瓦格納1849年的作品「未來的藝術品」中,他提出了「完整的藝術品」的概念。珍妮一直很喜歡這樣的描述,也希望能夠創造像瓦格納試圖描繪的能被感官包圍的作品。

在作品中,完整的裝置像是巴洛克與現代藝術在發光環境下的碰撞,白色瓷珍珠的花環籠罩在我們的頭頂上,裸露的燈泡被置放在刷成紅色的房間里,紅色是一個很有寓意的色彩,像跳動的心臟,像花卉的色彩,像每個正在努力工作的人的熱情。

枝形吊燈的安排浸入了藝術家的精心設計,當人站在房間中,建築本身的對稱發揮了作用,人們似乎傾向於中心,每一個看似隨意的燈光和懸浮物體的組合都像是房間的另一面鏡像,創造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完美,當觀眾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是非常神奇的。

02

A Thousand Tiny Deaths

對於《A Thousand Tiny Deaths》,珍妮·奎因採取近乎不合理的後現代主義的混合方式,將紅色、橙色、粉紅色的氣球處於浮力或鬆弛的狀態下,然後讓其從不同形狀的黑色花瓶的口沿出現。這些花瓶大多有著經典的手柄和時尚的外形,中間具有手柄的形態似乎是參考古希臘羅馬的雙耳酒罐,它們過去是用於存儲和運輸各種貨物的功能。作品的標題也存在著引人注目的含義。

在法語中,「la petite mort」直譯是小小的死亡,真正寓意是失望到感覺自己要死亡,在有些時候也有靈魂出竅的意思,在等待這種片刻釋放的過程中,也為作品的物理存在意義提供了解釋的可能。這些陶瓷器皿依靠氣球懸掛在天花板上,隨著氣球沒氣而掉落破碎,清楚地說明了瓷器燒制的易碎性。這中間壽命、依賴性以及物理的重力學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標題的另一個可能的含義是來自文學的參考,並提供了一個相對複雜的隱喻,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常說,「懦夫死一千次,而英雄只死一次」,也在某種程度上寓意越是勇敢自信越有生存機會。

珍妮·奎因在黑色花瓶內安放了約50個膨脹的氣球,然後將它們從天花板上懸掛下來。隨著氣球緩慢地放氣,花瓶掉落,在下面的平台上碎成碎片。珍妮在一個被認為是靜態的對象中創造運動和期待,從而將古典形態的永恆性與其媒介的脆弱性進行對比。這些充斥著氣球的黑色花瓶懸掛在空中,同時每個氣球被繩子吊在天花板上,也在某種意義上寓意著墮落與死亡的見證。

或許她也希望通過這種展示來提醒大家,一切都是短暫的,氣球意味著快速進入和退出你的生活,通過從真實的氣球中懸掛瓷瓶,依靠著短暫而尋求永恆,這種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03

靜觀珍妮·奎因的作品,總能被其撲面而來的氣勢所震撼,它們就像一個個龐大的工程,宏偉而壯觀,它們又像一幕幕舞台劇,演員們沒有精緻的妝容,卻有著個性而極具挑戰的肢體表演。

這些大規模的作品像是二維和三維的對話,體現了藝術家對物質與空間關係的超強把控力,也傾注了一位陶瓷藝術從業者對粘土最特別的情感。在很多藝術家眼裡,粘土是一種能與人的身體產生強烈共鳴的材質,這也是最吸引他們以此為創作媒介的原因之一,而對於陶瓷藝術家珍妮·奎因而言,這種感觸尤為真切。

在這裡,她不僅可以享受所有雕塑能帶來的視覺審美抑或挑釁刺激,同時還能直接地感受器皿所帶來的觸感體驗。

在她看來,從事藝術是件很偉大的事情,就像是找到另外一種方式來表現自我。這種感悟也自由滲透到她的作品中,像是在敘述一個個故事,即使是很簡單的一個故事,也能讓觀眾身臨其境,參與其中,並成為故事的主角。

中華陶藝微信公眾號

隨時@中華陶藝進行話題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瓷研究中華陶藝 的精彩文章:

TAG:陶瓷研究中華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