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詞鑒賞-喜遷鶯·曉行

宋詞鑒賞-喜遷鶯·曉行

曉光催角。

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

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

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

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別後,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

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寒飄泊。

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

這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賞析】

劉一讓(1078—1160)字行簡,號苕溪,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進士。紹興初,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給事中,封駁不避權貴,忤秦檜罷去。以秘稅修撰致仕,進敷文閣待制。檜死,召赴行,除敷文稅直學士,復去。紹興三十年卒,年八十三。《宋史》有傳。著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彊村叢書》收《苕溪詞》一卷。

此詞是作者冬日一個拂曉上路時懷念他的妻子而寫的。詞的上片寫曉行景色,下片寫懷人情思。上下兩片一因一果,一景一情,結合得天衣無縫,寫景、抒情相得益彰。《直齋書錄解題》謂劉一止「嘗為曉行詞盛傳於京師,號劉曉行,」可見時人對此詞的推崇。

上片起首一句將時間點明,並由於角聲喚醒旅人,引起以下畫面的展開。「宿鳥」二句更把時間界限進一步點明:樹上巢中的鳥不到天明是不會聒噪的,雖有響亮的號角聲飄來,卻未驚醒它們,可見天色還未大亮。但雄雞黎明前是定要啼鳴的,「雞先覺」,又說明天快亮了。起句和以上兩句是寫驛舍室內聽覺所起的反應。接著三句:一眼望去是連綿而曲折的村落,一個「煙」字,說明晨霧未消;行人已起,馬嘶叫。一彎殘月,透過長林,隱約可見。這都是詞人離開住地出門後的所見所聞。以下「淚痕」兩句,說明作者驛舍中因傷感而流過淚,並且曾飲酒禦寒。

這兩句以感受寫天候之寒冷。一個「霜」字點明是清晨的行動,緊扣詞題。這七句,全用白『描手法,寫出曉行所見所聞和身體的感受,真實動人。清人許昂霄評曰:「』宿鳥『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覺曉行情景宛目前」(《詞綜偶評》),是恰當的。前結三句,「倦客」表明他曾久客外地,對行旅生活已感到厭倦:「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化用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句「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解云:「禁,願樂之辭。劉一止《喜遷鶯》詞』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言倦客不願意再奔走風塵京洛也。」作為徽宗宣和三年(1121)的進士,詞人直到高宗紹興初年,才得授秘書省校書郎。此次夜宿曉行,再去京都,當是為了應詔赴官,但又深覺京塵可厭,實不願重履濁地。不願去而仍不得不離鄉背井,奔波不已,其情緒之惡劣可知。

詞之上片重寫景,下片則轉寫懷人,同時也對詞人驛舍流淚的原因作出交代。過片三句,道出他和妻子分別後的複雜心情作者寫到這裡,思潮起伏,眼前又出現家中的情景:「翠幌嬌深,曲屏香暖」,以之和「歲寒飄泊」進行對比。「爭念」即「怎念」,此三句即柳永《傾杯》:「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怨意顯然,於是接入下句「怨月恨花煩惱」。因久別而怨及月與花,頗得無理之趣。作者接著說:這種煩惱,「不是不曾經著」。如此羈旅情懷,一從習慣後,經過時間的推移,也可望漸漸消減,結句突然翻轉,道「新來還惡」!「惡」字即情緒不好。末四字盡包上文許多事與情而生的一種感應,感概極為深厚。

此詞寫景生動傳神,意境幽深,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寫心理活動細緻入微,層次分明,感情真摯,使人感同身受,堪稱情景俱佳的好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之想 的精彩文章: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

TAG:思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