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01 動畫片?邪典片?

近日一篇翻譯自國外論壇的帖子《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引爆網路。帖子中的故事雖不可全信,但有一點卻是實錘,那就是文中提到一些卡通片和兒童片,借用知名卡通形象(如艾莎公主、蜘蛛俠、小豬佩奇、超人、綠巨人等)吸引兒童觀看,內容卻涉及血腥、暴力、色情、虐童等,向兒童傳遞變態扭曲的信息。這類被稱為邪典片的片子不但真實存在,而且在網上已經泛濫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了!

央視也有報道,從中可見這類視頻的猙獰面目: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令人非常擔憂的是,這些片子並非只在國外流傳,在我們中國的幾大視頻網站上也是有的(某些小視頻網站情況更糟),並且有的已經進行了本土化,有中文的,甚至有中國演員參與演出。

下面這張截圖來自幾天前我國排前幾名的視頻網站,可見打針、懷孕等內容充斥其中: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下面這張截圖可見有中國演員參演,也是在演打針的情節: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目前,一家批量製作此類視頻的公司被扒出來——廣州胤鈞貿易有限公司。他們發微博說只是為了沖收視、沖流量: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坦率地說,我覺得這說不通。面向學齡前兒童的不收費的視頻,並不會給這家公司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而且借用知名卡通形象沖收視,核心在於這些卡通形象的知名度很高,觀眾搜索知名卡通形象時會順帶搜出來這些視頻。所以,用這些形象做健康的視頻和做變態的視頻並不會在流量上有太大差別。那為啥他們就是專門有組織有計劃地製作傳播這類變態視頻呢?居心叵測啊!

可喜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啟動,嚴厲查禁這些視頻: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02 親身體驗

這個新聞爆發後,我上網看了一些這類視頻。目前因為我國政府介入,國內視頻網站已經不容易找到了,但是Youtube上依然很容易找到這些視頻。儘管Youtube已經宣稱刪除了很多,但現在能輕鬆搜到的依然不計其數。後文截圖,均為我昨日今日在Youtube看到的。

我看下來有一個最大的感受——雖然這些視頻都偽裝得比較深,但如果爸爸媽媽們有心一點,一定是能識別出來的。

因為這些視頻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製作粗糙。大部分真的相當粗糙啊!畫面一眼就能看出是山寨的,不忍直視。故事情節更是極其簡單,甚至不知所云的。我想沒有父母會主動給孩子看這種製作質量低下的視頻的。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第二,個別情節一看就非常不適合小孩子。

比如艾莎公主吃了漢堡包之後就懷孕了,並生下了小孩,然後滿臉幸福地躺在病床上。這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小朋友——懷孕生子和吃漢堡包一樣普通啊!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比如踹超人的襠部,注意還是衣著清涼的女性踹的: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比如兩個卡通英雄在學校教室里接吻: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第三,有的視頻會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看似意義不大卻不斷重複的鏡頭上。

比如這個視頻打著教小朋友認識顏色的幌子,但卻花了很長時間擺弄針管,把一個又一個針管塞上彩泥,一共6個,也就是這件事情重複了6次。最後全部插在一個小孩玩具旁邊,而且還明確地包含了給小孩脫衣服的過程: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看到這裡,不免令人生疑——認識顏色用彩泥我可以理解,但用針管真的是毫無必要啊!那為何花這麼多時間拍攝針管呢?這很可能是在向小朋友傳遞針管以及充滿彩色液體的針管是不可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同樣這個視頻的後半部分,花了很多時間,從小朋友的襠下掏出一個又一個的小動物: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還能掏出蛋,蛋里能掏出小人: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前前後後一共掏出了十幾個小動物和小人,也就是這一動作重複了十幾次。

說實在的,我覺得絕大多數正常的成年人不能理解這種玩法。花這麼長時間拍攝一個不常見的、莫名其妙的玩法,這本身就是高度可疑的。我推測這是在暗示分娩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向小朋友傳達對兒童來說分娩是正常的。

以上3個特點,只要有任何一個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我想父母就不會給小孩看。哪怕父母並不會聯想很多,但這樣的視頻一定會讓父母感到些許不適或者是無聊無意義,那麼就會給孩子換一個視頻。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視頻的觀看量動輒幾十上百萬,比如上面那個用針管教小孩認顏色的視頻就有八百多萬的觀看量:

動畫片被批量植入毒藥,所幸我做了這幾件事保護我孩子

如前文所述,我認為這些視頻有明顯特徵,父母很容易識別,但依然被看了這麼多次。那我想只可能是父母大意了沒關注到這些內容,或者孩子自己檢索瀏覽了這些內容。

03 我很確定我孩子沒看過這些

坦率地說,這次邪典片事件爆發前,我沒有聽說過這個詞,也不知道有這類視頻存在。這次考察了一番,發現其污穢之處往往隱藏比較深,確實給父母甄選造成了一定難度。但是,我很確定我孩子沒有看過這些內容。

我這麼篤定的原因是我們家對小孩接觸電視、手機、互聯網這一塊,長期以來都是嚴格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意見來做的。這樣做會極大地提升預防能力。現在感到非常慶幸!

我以前專門寫過美國兒科學會在這一塊的指南,我覺得最核心的幾條意見如下:

  1. 18個月以內不接觸,建議2歲以內不接觸;

  2. 2~5歲每天接觸電視、手機、電腦等數字媒體總時間不超過1小時;

  3. 觀看內容和使用的APP必須是有質量的、教育性的、非暴力的等,且父母應當陪同,幫助孩子理解其內容;

  4. 父母減少自己使用的時間;

  5. 不要讓電視手機等成為保姆。

我家就嚴格按照這些要求來安排了小朋友接觸數字媒體的時間和方式。

我兒子兩歲前完全沒有接觸電視手機之類。從他出生後,家裡的電視實際上就很少開,現在一周也就開一次吧。我和我媳婦也不看了。

現在他5歲了,我經常(但不是每天)會給他在一天中安排半小時左右,用來看視頻或者玩 iPad。但是,整個過程我都是監控的。

他日常看視頻和電視主要集中在3類——體育比賽、音樂節目、科教類紀錄片。動畫片看得很少很少。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看的視頻,要麼我和他一起看,要麼我會提前看過一遍再給他看。

父母看過一遍再給小朋友看是不是有點過度呢?

這要看視頻的類型。有一次我倆一起看一個動物類紀錄片,出現了長時間的動物交配鏡頭。我非常贊成給小朋友必要的性教育,但他目前這個年齡知道雄性和雌性在一起可以生育小寶寶就夠了,而不必知道交配的細節。再比如有的正規動畫片,可能包含一些暴力因素等,比如喜羊羊用武器攻擊灰太狼。這些類型的視頻,我覺得父母還是先看一下,更穩妥一些。

我兒子現在也用 iPad 玩遊戲。但是他玩的所有遊戲都必須是我下載的,且玩過之後,才會給他玩。我給他選過的遊戲自然不會包括暴力色情等因素,連像跳一跳、打飛機這種純粹消耗時間又具備一定成癮性的也沒有,給他玩的幾乎都是益智類的,尤其是集中在編程遊戲上。我提前玩一遍還會剔除掉製作質量低下的、難度不適合的等等。

他在 iPad 上使用的 APP,也完全集中在數學、英語、繪畫、音樂這幾個方面。其他的是禁止使用的。

事實上,他覺得目前提供給他的已經很好玩了,而且也玩不過來,所以他從來沒有要求要玩 iPad 上其他的 APP。

我預感他因為學習需要,也許今年或者明年,就會擁有完全屬於他自己的 iPad 了。所以,我目前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告訴他電子設備使用的注意事項,比如時間控制、使用姿勢和合理計劃等。當他真的擁有的那一天,我一定會開啟 iPad 上的訪問控制(也叫兒童模式),限制他干很多事情,直到他的年齡大到一定程度。

綜上,這次邪典片事件,更加提醒了我們作父母的,科技的發達讓變態們更容易接觸到我們的孩子了。父母嚴格管控孩子(尤其是幼兒)對數字媒體的訪問是非常必要的!

最後,我還想提一點看似和數字媒體無關的建議。

孩子總會有很多業餘時間和空閑時間。我知道很多父母下班回到家已經很累了,可能潛意識裡覺得有個什麼東西讓孩子自己能呆很長時間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我自己有時候也這樣想。但同時,我認為給孩子安排豐富的業餘生活,也是父母的責任。如果我們能給孩子在放學後提供豐富的、有趣的娛樂方式,那麼孩子接觸並沉迷於電子設備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以我兒子來說,他放學後的時間以及周末的時間,在多數日子都安排得很緊湊。有可能去體育鍛煉,有可能去學音樂,有可能去看演出,家裡會不間斷地買進好玩的玩具、書籍等,而且我和我媳婦會陪他一起干這些事情,這些事對他來說都是娛樂。他的日子很充實,能找樂子的事情很多,所以他很少很少會主動找我要求看電視、玩iPad 之類的。

我想這也算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吧!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