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銀河系並非什麼「善良之輩」它的「發家史」也充滿著「暴力」

銀河系並非什麼「善良之輩」它的「發家史」也充滿著「暴力」

星體:生存或死亡

在浩瀚深遠的宇宙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近年來,宇宙探索領域喜獲豐收,科學家們又有了最新發現。

宇宙中的」食人族「

在生物界中,以大欺小、恃強凌弱、「大魚吃小魚」,是很普遍的現象,人類也不例外。在人類的一些原始部落里,甚至還存在著一些吃人的習俗,他們常常因戰敗而被同類生吃或烤熟了吃,他們因此而被稱為食人族。

實際上,不僅在生物界存在這些現象,就是在更廣闊的宇宙中,那些毫無生命和意識的星系,也常常在干著這種弱肉強食的勾當。

比如,天文學家通過望遠鏡觀察就發現,有一個名叫安卓梅達的旋渦狀星系,就是這樣一種「壞傢伙」。

安卓梅達是銀河系的老大姐,離銀河系只有220萬光年的距離,除了體積比銀河系大一倍外,兩者結構非常相似。

安卓梅達雖然被「尊」為老大姐,但「為尊不仁」,也是一個食人族。在安卓梅達星系四周,原屬於M32和NGC 205這兩個星系中的一連串小星星,都被它張開「血盆大口」囫圇吞噬了。

被吞噬的星球有如被蛇吞下的老鼠,會在吞噬者「體」內形成一個塊。要經過好幾十億年,這些塊才會消失,與吞噬者連為一體。

而我們的銀河系,也並非什麼「善良之輩」,它的「發家史」也充滿著「血腥」和「罪惡」,因為它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蠻」的食人族。

在銀河系的外圍,滿布著其他小星系裡面的星球被吞沒的痕迹。這些痕迹在我們用望遠鏡對銀河系的外圍進行觀察時,呈現出一種塊狀的「月暈」形態。人們觀察到的安卓梅達星系周圍的暈狀結構,也是這樣來的。

天文學家的這些發現,證明了天文學的一個理論——大星系是小星系互相碰撞後所逐漸形成的,這一過程到今天還在進行著。

天文學家還預測,在把周圍的小星系吞噬掉以後,「吃上了癮」的安卓梅達和銀河系這對「老姐妹」,都會把「吃紅了的眼」瞄向對方。不管是誰吞併了誰,它們現在都在以每小時50萬千米的速度「惡狠狠」地沖向對方。

一位天文學家對這類現象進行了形容:大星系和侏儒星系碰撞時,就好比一塊蛋糕打在汽車玻璃上,製造出的只是一小片糊塗。但如果是安卓梅達和銀河系這樣的龐然大物的大碰撞,那場面可要壯觀、慘烈得多——就如兩輛高速行駛的大貨車迎面猛烈相撞,那後果會有多慘是可想而知的。

宇宙中的「哭鬧聲」

據報道,在浩瀚深遠的宇宙中,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陣的哭鬧聲。不過,這種哭鬧聲並非來自某種未知的宇宙生命,它們也不是以聲波的形式發出的,而是以X射線的形式傳到地球上來的。

這陣陣哭鬧聲究竟是從哪裡發出的呢?它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通過錢德拉X望遠鏡,

在27小時內,拍攝到了17顆恆星的照片。從這些照片上可以看出,這些恆星會間歇性地發射出極為強烈的X光輻射,就如同嬰兒會不時地哭鬧一陣,所以有的科學家便形象地稱之為「恆星嬰兒的哭鬧」。

那什麼是「恆星嬰兒」呢?

恆星通常是在一團密度均勻、稀薄的星際氣體中形成的。在形成的過程中,首先是氣團中心的星際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互相吸收、聚集,密度開始增大,對周圍物質的吸引力增加,吸引周圍更多的物質向中心聚集,並進一步使中心密度增加、壓力增大、溫度升高。當壓力和溫度達到某一水平時,中心部分逐漸開始發光、發熱,這時就可以認為一顆恆星嬰兒誕生了。

恆星嬰兒又可分一級、二級兩個年齡段。一級恆星的年齡大約為1萬年,二級恆星的年齡大約為10萬年。如果用恆星生命周期和人類相比,一級恆星相當於出生1小時的嬰兒,而二級恆星也只相當於剛出生10小時的嬰兒。這次觀測到的蛇夫座恆星屬於年齡大約為10萬年——也就是相當於剛出生10小時的嬰兒的二級恆星。一級恆星的周圍包裹著一層被中心吸引的、較為濃密的氣體外殼,阻擋恆星中心部分向外輻射能量。隨著中心部分的密度增加和溫度升高,當中心輻射的能量衝破外殼的束縛時,就標誌著一級恆星已經演化為二級恆星了。

由於還沒有像成年恆星那樣形成熱核聚變的熱源,這些幼年恆星的溫度只有-240℃左右,非常寒冷。它們所發出的光線也非常暗淡,再加上周圍被濃厚的分子狀雲團包圍,即使通過最好的望遠鏡,我們也很難看清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但是,這些幼年恆星時常噴發出比太陽溫度高10倍以上的高溫火焰,它所發出的X光波段的亮度,比太陽還要亮1萬倍甚至10萬倍以上。恆星發出的其他波段的光束,大部分被濃厚的星際雲團遮擋著,只有穿透力極強的X光可以順利地穿透雲層的包圍。

因此,對這些幼年恆星的觀測,主要是通過專門的X光望遠鏡來進行。

我們都知道成年恆星噴發出的火焰是由其溫度高達1×107℃以上的恆星中心產生的核聚變造成的,但為什麼這些溫度只有-240℃的17顆原始恆星,卻可以噴發出溫度高達1×10

有的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這些幼年恆星噴發出的熱能,產生於它們自身的快速旋轉和熱氣體對流、凝聚。這種解釋是否準確,還有待於進一步加以研究和驗證。

無論怎麼說,這些恆星嬰兒的哭鬧聲,總是給浩大沉寂的宇宙增加了幾分熱鬧和生氣,也使我們地球人類不再感到孤獨落寞。

宇宙中的「遊魂野鬼」

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它們就被「太陽母親」拋到了宇宙的邊緣,在那個被遺忘的陰冷角落裡,也許它們正在熱烈地繁衍著類似地球的生命!

英國著名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一篇令人吃驚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在那遙遠的宇宙邊緣,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與地球環境相似的行星。這些行星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被摒棄出太陽系的,它們是宇宙邊緣的遊魂野鬼。

但是,令人吃驚的還不僅於此。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科學家們聲稱,儘管這些行星「生活」在陰冷的宇宙邊緣,但它們卻正在熱烈地繁衍著類似地球的生命!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要從這些行星形成的原因說起。

美國行星科學家史蒂文森解釋了這些行星的形成。他說,在太陽系形成時期,與地球質量大致相同的天體會向兩種方向發展:一是與像木星那樣的大行星發生碰撞,然後重組;二是被更大的行星的萬有引力彈射入太空。史蒂文森關注的就是這些被大行星的萬有引力拉入太空的天體。

這些天體是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初期被拋出太陽系的。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到處是激烈的碰撞與分離,而這些被釋放的行星在厚厚的氫氣層的包圍下,漸行漸遠,最後到達宇宙的邊緣,成為那個「失落的世界」里孤獨的成員。

如果說在宇宙邊緣存在著行星已經令人很吃驚了,那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宇宙邊緣,沒有如同太陽一樣的恆星的照耀,這些行星怎麼可能繁衍生命呢?

行星學家史蒂文森進一步解釋道:如果沒有陽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內部的放射活動就會使溫度只高過絕對零度一點點;但是,我們都知道,在外太空中充滿了氫氣,這些氫氣層能防止內熱逃逸。由於厚厚的氫氣層中蘊藏著由行星天然放射作用所發出的熱量,從而使得這些行星能夠在往後的幾十億年內仍然能保留住與地表大致相同的溫度。這些「被逐者」從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獲取了能量,即使經過幾百億年也不會冷卻,這些行星就靠著這些能量保持著溫暖和舒適。

生命的存在,水也必不可少。史蒂文森認為,在這些行星上,也可能會形成海洋,甚至可能有火山和閃電。這些條件使其表面溫度可以支持生命,並維持生命長久存在。此外,在這些行星的大氣層中,除氫以外還可能含有甲烷等化學有機分子,這一切與40億年前地球出現有生命的環境相似。

史蒂文森這樣描繪這些星球卜的景象:「那裡並不完全是冰冷黑暗的世界,頻繁的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紅色岩漿使整個大地呈暗紅色,而天空中則布滿氫雲,你在這裡可能看不見美麗的星空。」不過,史蒂文森還指出,這些星球上就算有生物存在,它們也是較為低等的生命。

對於宇宙中存在遊魂野鬼的觀點,天文學界爭議很大。因為史蒂文森的論點日前基本上還得小到證實。以目前人類的技術而言,地球上的科學家根本無法觀察到它們,我們只能期待未來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儘早看到這些遊魂野鬼的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