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個人信息泄露舉報量3年達11萬件次 超5成投訴遭受騷擾

個人信息泄露舉報量3年達11萬件次 超5成投訴遭受騷擾

1月22日下午,中國互聯網協會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首批成員單位包括BAT、華為、京東等85家企業,涵蓋電信運營商、移動社交、電商、搜索引擎、終端製造等領域。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指出,協會成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將不斷推進行業自律,組織制定行業規範和標準,促進行業協作和預警機制建設,實施社會和公眾監督,全面開展個人信息保護工作。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挑戰很嚴峻。」 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舉報中心主任郝智超告訴南都記者。

根據12321舉報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個人信息泄露的舉報數量呈逐年增長態勢。從2014年中心設立開始,截至2017年底,共收到網友舉報111781件次。在這些舉報中,遭受騷擾的案例佔比達到一半以上。一些商家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大量用戶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進行推送營銷,嚴重干擾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不僅如此,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後,還可能被多次倒賣轉移,造成的損失難以挽回。當大量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掌握,用以實施精準詐騙,更是令人難以防範。

「不論是騷擾電話,還是網路詐騙,關鍵問題在於個人信息保護。」郝智超對南都記者表示,工作委員會將面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發布新型詐騙手法的預警等信息,同時加強個人信息泄露的舉報受理機制。目前,12321平台已經與40多家網站建立合作,可及時反饋和督促平台對涉嫌泄露個人信息的內容進行刪除處置。

在盧衛看來,目前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結合事前引導預警,事中監督監測,以及事後治理處置等環節的管理機制,降低個人信息泄露危害程度,提升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水平,才能切實保護好廣大網民的個人信息不被濫用和泄露。

長期研究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學者周漢華表示,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應充分考慮我國是互聯網大國的國情,從規範大數據行業發展的角度出發,釐清個人信息保護的概念及法律邊界,從國家安全、個人隱私保護、大數據應用等多個角度開展相關工作。

據南都記者了解,在成立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當選主任委員,13名副主任委員中絕大部分是知名企業安全管理部負責人。12321舉報中心主任郝智超任秘書長。

采寫:南都記者李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