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想求同死,誰料怨別離

本想求同死,誰料怨別離

1

澎湃新聞1月15日報道,因生活不順,內蒙古49歲男子李某和相依為命的母親相約一同自殺。他將自己和癱瘓的母親用繩子綁在摩托車上後,開車衝進河裡。最終,李某從繩索中掙脫,母親溺亡。

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院審判認為,李某犯故意殺人罪,因李某的親屬、鄰居、工友均證實他平時孝順母親,母子二人由於生活困難才產生了相約自殺的想法,有從輕、減輕處罰情節,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是個瓦匠,干點零活,每月300多元錢,沒有低保。母親韓某患嚴重風濕病10多年,案發之前已癱瘓在床2年,大小便都自理不了,手也不怎麼好使,一直是李某在伺候。

悲劇發生在2016年10月15日晚間。

2016年10月15日下午,李某和母親在家中吃飯,因生活困難、家裡停電等情況,母親提出活著沒意思,想約其一起自殺,李某同意了。晚上23時左右,他們帶了點吃的,李某騎著摩托車帶著母親離開家,騎到河邊。

投河之前,二人停下摩托車坐下,吃了點東西,聊了會天。而後李某將母親抱上摩托車,從後備箱拿出平時幹活的繩子,用繩子一端綁在摩托車後備箱下,繞著母親的腰部纏了兩三圈,再用單獨的尼龍繩繞在自己腰部纏了兩三圈後,又將母親另一端系在自己腰部繩子上,最後騎摩托車衝進河裡。

入水後,李某從繩索中掙脫,爬上了岸。同日李某母親的屍體在河中被發現,經法醫鑒定,韓某符合生前溺水死亡。

李某母親常年綿延病榻,生活都不能自理,這樣的病人是很容易產生悲觀厭世心理的,李某作為兒子,不僅不對母親的想法予以勸阻,反而積極實施自殺行為。李某使用的自殺方式對其癱瘓老母來說,必死無疑,而李某入水後出於求生本能自救成功,致使本來相約自殺的兩人陰陽兩隔,而李某也將背著弒母的罪名身陷囹圄,悔恨終身。

2

哥哥和梅姑主演的經典影片《胭脂扣》里也有一個相約自殺的橋段。

哥哥張國榮扮演南北行大戶闊公子、人稱十二少的陳振邦,梅艷芳扮演石塘咀名妓如花。十二少與如花初次相見於青樓,十二少就被有著性感嗓音、女扮男裝的如花所吸引,並對如花展開猛烈追求。十二少對如花並非逢場作戲,他愛上了如花。

二人相好後,十二少想娶如花,但因二人身份地位懸殊,遭到家裡人的強烈反對。十二少毅然離開家庭,與如花私訂終身,胭脂扣是他們的訂情信物。離開家庭的十二少和離開妓院的如花就好像是魚兒離開了水,沒有在陸地生存的技能,生活過著貧困不堪,最後相約吞鴉片自殺。

到了自殺的這天,如花怕十二少臨時變心,在他們喝的酒中放了大量的安眠藥,如花服下過量鴉片,並給十二少也餵食了鴉片。最終結果是如花一命歸西,十二少卻命大,被陳家人奇蹟般地救活。

如花在黃泉路上苦等了五十年,卻始終不見十二少的蹤影,於是重回陽間找尋十二少。找到十二少時卻發現他不僅活著還娶了妻,只不過已變得年老醜陋,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如花終於釋然了,將胭脂扣還給十二少,並留給十二少五個字:「我不再等了。」

如花決然離去,十二少追在後面喃喃自語:「如花,如花,原諒我……如花,又留下我,讓我受罪......」

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十二少和如花都是愛情至上主義者,把愛情看得比命重。二人在陽間過不下去了,相約吞鴉片自殺,寄望來世再續前緣。可是,造化弄人。如花死了,十二少被救活。如花在黃泉路上苦等五十年,何等孤寂,但十二少又能好到哪去?如花走了,他在人世間雖然苟活了五十年,卻因捨棄生死盟誓,內心飽受煎熬。

本想求同死,誰料怨別離。

3

能夠一起相約自殺的,一般都是關係很親密的人,親人、愛人、朋友......當出現生活走投無路、愛情為世人所不容、同有悲觀抑鬱情緒等情況,一方想死,另一方也不想苟活,於是選擇一起求死,共赴黃泉。

可是死亡這件事,誰都沒有經驗。

雖然在平日里把死亡說得那麼坦然,真正到死的時候,或許就再也無法淡定了。沒有面對過,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反應。所以,在相約自殺的過程中,有種種意外情況的發生,一個不小心,就從自殺變成了他殺。

在我國自殺行為是不受法律追究的。如果相約自殺者均已死亡,當然不存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問題。但是如果只是一方死亡,相應的法律問題就來了。

(1)如果相約雙方各自實施了自殺行為,一方死亡,另一方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自殺未得逞,未得逞的一方也不構成犯罪。

例:十二少和如花相約跳河自殺,結果十二少被人救起,如花不幸溺亡。十二少無罪。

(2)雙方相約共同自殺,一方要求對方先殺死自己,後者應對方請求先將對方殺死,然後自殺未成或又放棄自殺行為的,應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這在本質上是一種受託殺人。

例:十二少和如花相約自殺,如花要十二少用槍殺了她後再自殺,十二少一槍打死了如花,給自己的一槍卻打偏了,被救活。十二少犯故意殺人罪。

(3)雙方相約共同自殺,一方為自殺提供條件,另一方利用此條件自殺而死,而提供條件的一方自殺未死或放棄了自殺行為。從性質上講,這是一種幫助自殺的行為,對提供條件的自殺未死者或放棄自殺者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例:十二少與如花相約共同自殺,十二少想辦法弄到了毒藥,如花服毒之後死亡,而十二少因體格強壯被救活。十二少犯故意殺人罪。

(4)雙方相約共同自殺,一方引誘對方自殺,同時表示自己一同自殺。在共同自殺時,被引誘者自殺身亡,而引誘者自殺未死或放棄了自殺行為。對引誘者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例:十二少與如花相約自殺,十二少誘使如花服下大量邪片,結果如花死,十二少被救活。十二少犯故意殺人罪。

(5)如果雙方相約自殺,在一方實施自殺行為之後,另一方反悔發生思想變化而不實施自殺行為,對實施自殺的一方如果有作為義務和作為能力,故意不予搶救而致其死亡的,對未實施自殺的人,亦應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例:十二少與如花相約共同自殺,一起買來毒藥,如花服毒後,十二少突然怕了,改變主意跑了,未對如花施救,如花死。十二少犯故意殺人罪。

對於相約自殺的雙方來說,死者長已矣,活著的那個雖然逃離一死,恐怕良心一輩子都難以安寧,如果再背上一個故意殺人的罪名,且殺的是自己至親至愛的人,這個結果誰能承受?所以,還是好好活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