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丘吉爾一戰中走過「麥城」

丘吉爾一戰中走過「麥城」

作者:[英]韋爾著 夏建蘭譯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丘吉爾當時還很年輕,正擔任英國的海軍大臣。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參與這場戰爭,但一戰主要是陸地戰,只有日德蘭半島有一場重大的海戰。後來德國率先使用潛水艇才使海戰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在戰爭初期,好戰的丘吉爾想摻和一腳並不容易。1914年10月,在奧斯曼帝國正式參戰之前,他就下令炮轟達達尼爾海峽。

這一舉動提醒了土耳其人要布置水雷,加強防禦。戰爭委員會駁回了丘吉爾立即進攻的請求,認為風險太大。後來俄國請求支援,要求英軍按照協約國協議與他們共同抗擊入侵的土耳其軍隊,戰爭委員會才批准丘吉爾出兵,但提供的支持很有限。俄國很快大敗土耳其軍隊。但艾倫比將軍(英軍中東總司令)和他的士兵們成功地控制了土耳其帝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蘇伊士河、耶路撒冷和位於伊朗的油井。英法俄聯軍隱隱希望能誘使巴爾幹各國和義大利一起攻打奧地利,以擾亂德國的供給線,並希望在戰爭中消滅土耳其,但是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戰略價值仍存爭議。正是自大和虛榮促使丘吉爾一意孤行。

當時可調度的軍事資源非常有限,大部分軍艦不得不留在北海,而由於西部前線的戰況激烈,軍需品也極其短缺。丘吉爾派出的英國皇家海軍戰隊是一支非正規軍和海軍的混合部隊,幾乎形成不了戰鬥力。澳新軍團剛剛到達希臘,還未經過訓練就被編入海軍戰隊,按計劃他們是駐防部隊,在英國海軍艦炮完成攻擊任務後才會上場。但英國海軍的轟炸目標並未實現。1915年2月19日到3月18日,16艘船被派去實施艦炮攻擊,其中6艘被土耳其人的水雷摧毀,除了突破有限的海岸封鎖線外,英軍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上級決定由陸軍對加里波利的海灘發動攻擊。

對於紐西蘭人和澳大利亞人而言,之後發生的一幕將永遠地留在歷史的扉頁上。1915年4月25日後來成為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澳新軍團紀念日,這一天是兩個剛剛獨立的國家第一天經歷戰爭。在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土耳其第一任總統,被譽為國父)領導下,激烈的加里波利保衛戰為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拉開了序幕,這讓土耳其人體會到保衛祖國的自豪感,與衰敗虛弱的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形成鮮明對比。雖然丘吉爾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取得了傑出成就,但在加里波利一戰中,他試圖對一牢不可破的地帶發動毫無希望的進攻,導致成千上萬人送命。

由於對當地地形了解不透徹,指揮判斷失誤,半數澳大利亞士兵在錯誤的海灘登陸,巨大的死亡人數說明了一切。第一天紐西蘭軍隊就損失了1/5。雖然他們非常英勇,但數次進攻都未取得重大進展,很多士兵根本沒能登陸。到11月,傷亡人數之多引起了倫敦的關注,英國軍界最高官員、陸軍元帥基欽納勛爵親自視察加里波利戰場後命令軍隊撤離。

加里波利一戰傷亡人數高得驚人:12萬英國人;2.7萬法國人;澳新軍團死傷總數較少,但紐西蘭軍隊兵力損耗達25%,澳大利亞軍隊的傷亡比例更高;土耳其大約傷亡25萬人。一開始,英國政府認定丘吉爾對此次大敗負有全責,他失去了在戰時內閣中的職位,並被政府除名。他一氣之下作為一名陸軍中校去了法國前線,後在1917年重新升任要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一天他又被任命為海軍上將——所有的船艦接到一個危險信號:「溫斯頓又回來了。」

丘吉爾從未對加里波利一戰表示懊悔,他後來在東地中海採取的戰略與之驚人地相似。在丘吉爾之後的光輝生涯中,加里波利一戰終究成了很快被遺忘的一個小瑕疵。

(摘自《領導文萃》2016年5月上)

稿件來源:《權力的任性: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決策(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領導文萃 的精彩文章:

新一輪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趨勢和特點——專訪上海社會科學院黃仁偉研究員

TAG:領導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