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絕版晚清」之末代皇弟溥傑與他的流轉王妃

「絕版晚清」之末代皇弟溥傑與他的流轉王妃

原標題:「絕版晚清」之末代皇弟溥傑與他的流轉王妃



溥傑與嵯峨浩結婚照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是習慣性地把溥傑跟溥儀聯繫到一起。曾看過一部關於溥傑的日劇《流轉的王妃》。這部劇不同於造型奇葩的大河劇,當然它也不是一部現代劇,是一部「時代劇」。類似於我國的歷史正劇。吸引墨小編的是劇情——最後的皇帝溥傑與王妃嵯峨浩的故事。誰能想到,在那樣一個複雜可怕,陰謀密布的特殊背景下,竟會意外產生一段美好的愛情呢?


貴族男女相親記


《流轉王妃》劇照海報


傑:即使這是一樁政治策略性的婚姻,但是我們仍要信任對方,兩人同心協力共度一生。


浩:我也是這樣想。這場婚姻並不是受誰指使,而是自己決定的。


他是中國末代王朝的王子,經歷種種磨難,忍辱負重,東渡求學,他的理想是守護皇兄,恢復家族昔日的權利與榮耀。  




末代皇帝溥儀之弟、著名書法家


愛新覺羅·溥傑1976年詩札 一通兩頁(悼念朱德元帥五首)


她是日本天皇的近親,公卿華族的小姐,酷愛網球與騎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的理想是成為國際知名的畫家。

然而戰爭的陰雲籠罩,是關東軍的陰謀安排了兩個家族都無力抗拒的婚姻,兩個人無奈接受命運。


儘管兩人對這樣的政治婚姻十分都反感,但最後還是無可奈何的答應。誰知初次見面時兩個年輕人就互生情愫,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頻繁的約會後,兩人於昭和12年4月結為夫婦。


從政治層面上說,這場婚姻代表著日本和滿洲的友好關係,當時兩國都大肆報道。



但對於溥傑和浩來說,他們是真心相愛而自願結合的。婚禮當天,溥傑與浩都彼此向對方許諾堅定這份婚姻。


卻沒想到命運造就了這一對患難與共,真愛相守近半個世紀的恩愛夫妻。  



溥傑選擇相親對象照片時,嵯峨浩的照片


從訂婚儀式上的四眸相對,一見鍾情,到接受皇室和全國人民祝福的盛大婚禮,再到千葉海邊甜蜜平靜的新婚生活。她給他從未感受過的家的溫馨,然而七七事變的炮火打破了短暫的幸福,明明知道前面的路會崎嶇,她毅然追隨他來到滿洲,因為心中有一個要做中日橋樑的理想。


剛到滿洲國的短短几天時間,卻讓浩體會到了處境的艱難以及溥傑的心酸。儘管浩極力的對溥儀錶示出友善,但溥儀對浩的冷淡態度卻並沒有改變,另一方面,日本軍方卻並不願意看到浩與溥儀過多的接觸,隨後傳來浩懷有身孕的消息,更讓溥儀不得安心,原來根據「帝位繼承法」,如果浩產下男孩,則將成為滿洲國未來的皇帝,溥儀擔心自己有被暗殺的可能性。


溥傑、浩與長女慧生


第二年,溥傑和浩的長女出世,取名惠生。在溥傑的保護下,溥儀躲過了關東軍的暗殺,因為惠生是女孩的關係,關東軍掌控滿洲國的陰謀沒有得逞,溥儀對惠生疼愛有加,對浩的態度也有所轉變。


溥儀的猜疑與冷漠,關東軍的殘暴和怠慢,天寒地凍,處境的孤立與尷尬,為了他,她從不抱怨,默默的支持與忍耐。儘管飽受敵視,她理解他的痛苦,更理解他的祖國和人民的苦難。皇兄的自負與偏執,日本人的侮辱和欺壓,人微言輕,但是只要一息尚存,他也要用盡全部力量給她堅實的臂膀。從小對皇兄唯命是從的他在嵯峨浩的問題上從來不肯讓步。


隨後溥傑被派往日本陸軍軍官學院學習,偕同浩以及女兒再次來到了日本,借住於浩的娘家。1945年,由於戰勢的擴大,學院的教官也不得不走上了戰場,學校停課,溥傑全家再次回到了長春,留下了女兒惠生在日本,沒人會想到這一次分別竟然成了最後的訣別。


1945年日本戰敗的消息通過無線電波傳往了世界各地,愛新覺羅家族一片愕然,心灰意冷的溥儀決心自殺,被機敏的溥傑救下,溥儀宣告退位,偽滿洲國13年五個月的短暫歷史,從此划上了句號,而溥傑和浩也再次燃起了要重新在中日上空架起友好橋樑的決心。


翌日溥傑和浩決定分兩路前往日本,溥傑和溥儀走空路,飛往日本,而浩與婉容等女眷則從陸路越過朝鮮半島前往。不料在等候飛機時,溥傑兄弟倆被蘇聯軍扣留,浩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當時皇宮四處發生*****,浩多虧川島芳子的幫助,才得以脫險。從此浩和女兒一起開始了長期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


她謝絕了日本王妃一同回國的邀請,選擇和他共度難關,卻從此開始長達一年多的顛沛流離,一路上細心照顧年幼的女兒和重病的婉容皇后,飽受苦難,與死神擦肩而過,隨部隊先後轉移到臨江、通化、長春、吉林、延吉、佳木斯及哈爾濱、錦州、葫蘆島、北京、上海等地,於1947年輾轉回到了日本。


11年的牢獄生活,他無時無刻不挂念她和兩個女兒,然而身陷囹圄,中日交惡,杳無音信。


16年的漫長等待,盡心撫養女兒成人,每天一封寫給他的信,訴盡相思,不知生死。


1954年,溥傑收到了由周恩來轉交給他的一封信,這封信是大女兒慧生寫給周恩來的,這封信不僅使溥傑讀後失聲痛哭,更觸動感染了周恩來的心。


敬愛的周總理,我的中文雖然很拙劣,但請允許我用日本學習的中文寫這封信……我的父親溥傑久無音訊,母親和我們都很擔心,我們不知給日夜思念的父親寫過多少次信,寄過多少張照片,但是從來沒有收到過一封回信,只好望洋興嘆。


雖然人的思想各不相同,然而骨肉之情卻是同樣的,我想如果周恩來總理有孩子,一定能夠理解我們對父親的思念,一定能夠理解盼我們對父親的望與丈夫團聚,同時含辛茹苦的將我們撫育成人的母親的心情。


現在,中國與日本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但是我們的家庭是由中國的父親和日本的母親組成的,我們全家人都真心實意的期望中日友好,這一心愿沒有任何可以阻攔的。母親盼望早日回到父親的身邊,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中日友好的橋樑,所以才這樣拚命學習中文。


謝謝拜託了,請將這封信連同照片轉交給我的父親。


周總理看完這封信後親自做出批示,不僅把信轉交給溥傑手中,還恢復了管理所中戰犯們與家屬的通信。


多年的離別終於換來了和妻女的聯繫,溥傑連忙回信家人,告訴她們他過得很好,不用擔心。接下來的日子溥傑的生活變得快樂而充實,和妻子女兒的通信成為了他最珍貴的幸福。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某一天,女兒慧生因為愛情痛苦自殺殉情,溥傑聽到這個消息後,心瞬間碎了。


1960年,溥傑與溥儀終於獲得了特赦,得知消息的嵯峨浩欣喜不已,次年5月12日,嵯峨浩重回中國,溥傑親自前往廣州火車站迎接。        


嵯峨浩脫下和服,從此告別在日本的生活,前面是一個熟悉的國家,陌生的社會。再沒有皇族的生活,一切從頭再來,還有無盡的審查和狂熱的運動,她毅然再次踏上這片曾經給她希望與苦難的大陸,這次帶上的,除了小女兒,還有大女兒的骨灰。

像多年前的相親時一樣,兩人無言地站在彼此的面前,但不同的是,此時的他們不再年輕,都已走過太深的至痛和心酸。


放下了皇弟的身份,變成了新中國的普通公民。像當年在東京她的家裡那樣,按照曾經的約定,他和她攜手重遊紫禁城。面對文革的血雨腥風,他不顧自己安危,緊緊守護著她。



溥傑、浩與次女嫮生一家的全家福


隨後,一家人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過起了普通百姓的安然生活,溥傑和嵯峨浩一直相敬如賓、情深彼此。1987年,嵯峨浩在北京病逝,遺願中,她選擇把骨灰一半留在中國,一半灑向日本。六年後溥傑去世,他和妻子一樣,骨灰分別留在了中國和日本。



溥傑在故宮


1987年6月20日上午7:50,在心愛的他的注視下,她走完了人生的道路,終年73歲。從不在外人面前落淚的他哭倒在她的床邊。她一生都在努力實現那個心愿,做中國和日本的橋樑。 他於1994年2月28日去世,和她以及大女兒一同葬在中山家神社的愛新覺羅社,面朝著遙遠的北京。他在後半生也盡了最大努力,為中日恢復邦交作出貢獻。


文:墨箋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精彩文章:

TAG:孔夫子舊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