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投二十年:砥礪前行 創新加速

創投二十年:砥礪前行 創新加速

過去是波瀾壯闊,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

文│本刊記者 郝 傑

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成思危先生的主導下,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交了一份叫做《關於儘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當時被譽為會議的一號提案,也成為中國創業投資的一個標誌性的提案。

如今,中國的創投行業歷經二十載,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一個歷史進程。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促進創業投資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創投國十條」等引領新時代中國創業投資、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行動綱領,標誌著我國創業投資行業開始了一個新的征程。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認真回顧和深入地研究過去二十年創業投資行業的發展經驗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在由中國投資協會股權與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創業投資二十年研究項目系列活動啟動發布儀式上,重溫中國創投事業的砥礪前行之路,並展望未來中國創投事業的發展藍圖。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

投資需有長線思維

我在創投行業17年,一直在尋找新東西,什麼是新東西?一個是科技創新,另外一個是模式創新。這麼多年在市場的贏家、引人矚目的創業者都有這樣的特徵。

第二個我想談的叫機構在自身創新裡面專註。好像專註跟創新是反的,實際上只有在這個行業,很多公司需要想的很清楚,或者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感,有一個鮮明的產品再專註在你想的方向和產品上面發展自己的能力,去建立自己的網路,去尋找到創業者,時間長了之後,你會發現想法多的人很多,但專註的人很少。

第三個是學習。這個行業最珍貴的是專註,但是這個行業特點是你不斷需要去找新的東西,不斷要去看看你的同行什麼地方做的比較好,不斷感受刺激,一直處在這樣的一個階段,對於一個機構來說,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投資如何落到實處?第一個就是用戶的需求,需要做的就是討好用戶。第二個是落到實業,就是把社會資源、貨幣方式去配置到最有潛力的事業上面去,去配製最有能力最想幹活的創業者身上去。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甚至包括金融,這些環節都是社會需求的東西。第三個落到實處是務實和專業。作為一個投資公司來說,我們眼裡有無數的機會,務實和專業是你跟機會有什麼關係,不然的話機會跟你沒關係。如果不專註,我不相信有一個機構會變得很專業。另外一個環節是長線思維,這個行業很容易有太多的短線機會,但是長線思維讓我們能積累自己的專業能力,第二我們能看得到更多更大的機會。所以投資需要長線的思維,需要看長線的機會,需要有一種長線的心態,這樣行業健康水平也會更高一些。

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專職副會長鬍芳日:

創投周期正在加速階段

創投從1998年成思危老先生的一號提案開始來計算,到今年二十年。我們用短短二十年時間已經走過了美國五六十年的發展路數,它的數量和規模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的規模和發展速度。據證監會協會的備案數據,從12月底我們私募基金管理已經有22000家,管理的規模是11萬億元,我們私募股權和和創投都是投資,這塊的管理員是130000,管理的基金的規模達到7萬億元,每年的增長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和歐洲。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我們的股權和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從最早發改委2005年的創投企業管理辦法,到2016年國務院頒布的創投國十條,以及相關配套的稅收、註冊等方面的政策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投的制度體系。

我們還有比較完善的創投扶持政策體系,一方面是70%的稅收抵扣政策。另一方面是引導基金的政策。此外,我們不斷拓寬募資渠道,從中小板、創業板到新三板以及全國的地方四板市場,為我們股權投資提供良好的退出渠道。

從發展周期來看,我們認為創投跟經濟一樣也是有一個周期的。1992年IDG進入中國,到1998年這段時間主要是外資創投。第二個周期是創業板及新三板的出現。第三個周期從2016年的創投國十條開始,這是創投發展新的時期。總體來看,基本上每八年一個周期。我們還發現有一個特徵,每個周期創投數量、投資業績都是在加速的階段。

從存在的問題來看,總的來說就是一個「難」字。別看拿到錢了,拿到錢了投出去確實難,投資新興產業、高科技企業,投的企業最好別虧損了,最好保本,但是我們做投資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誰都不能夠預測未來到底能賺多少錢。投了退出也難,幾萬家管理公司,幾萬隻管理基金,投了存量的案例估計好幾萬的案子,能夠退出IPO的就幾百,這麼多年加起來也就一兩千隻。所以說這個行業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行業,需要有高端的人才。

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

過去機會繁榮,未來多浪疊加

創投行業的未來是多浪疊加,要素的變化參與到創新存量的改造,增量的新增,各個要素都變得更多,尤其是科技它的緯度。我們作為投資人判斷上的難點,對於創業者來說也是一個戰略上的難點。多浪不只是科技,還有模式、管理方式,包括組織成長的方式。比如區塊鏈可能又是一種不同的緯度的力量,所以我覺得多浪疊加給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帶來眼花繚亂的機會,需要更獨具慧眼才能去辨別裡面的真偽,找到長期有價值的東西。

過去我想還是機會繁榮,來自傳統行業有很多大的機會,信息產業+傳統行業,+互聯網帶來很大的機會,這個機會確實不如以前這麼容易用連接的方式去捕捉,需要的判斷和能力會更多,所以我覺得未來大家可以使上勁的力量更多了,如果找對了爆發力和寬度還會有10倍甚至更大的空間,當然判斷的難度也更大。

達晨創投合伙人傅忠紅:

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

創投行業的過去是波瀾壯闊,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會有三個理由,第一個是中國崛起,中國政府在全球有很龐大的規劃,政府在產業這塊創業這塊大力地扶持,這是大的背景,代表了機會。第二個是中國有最大的一個創業人群,很多企業家創業不是為了錢,都是想完成自己一個美好的夢想,已經跟矽谷很多的創始人有點相近了,所以未來的機會也很大。第三個是資本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與美國還有幾千家的差距,這個差距一年幾百家將近十年的發展時期,未來的投資和退出可預期性更大了。

挑戰也有三點,第一個是中國人追風,只要有機會,大量的人和資本都進入到這個行業裡面來,不談價格只談自己的感覺,導致我們專業機構有時候挺被動,把我們的事情耽擱了,把企業也耽擱了。第二個跟資本市場有關,資本市場常態化以後,投資者對機構的考驗越來越重要,以後IPO很容易,IPO不一定賺錢,未來這也是常態,我覺得對所有人來說投資到底怎麼去退出,能不能退出,退出了能不能賺錢是未來的挑戰。第三個是來自技術的挑戰,現在的AI技術、國內外都有人在研究,未來的投資是不是不要人了,二級市場已經可以做到了智能頭部,一級市場能不能做到,很多人在研究這個事,大量的人員也許未來會失業了,這個對我們從業人員也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信息雜誌 的精彩文章:

《京萬紅-紅動中國》獲2017「金牛角」 最佳整合營銷獎

TAG:中國經濟信息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