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寅恪不見康生 是真病了還是託病不想見呢

陳寅恪不見康生 是真病了還是託病不想見呢

陳寅恪於189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兒時啟蒙於家塾,學習四書五經、算學、地理等知識。13歲東渡日本,後遊學歐美,潛心學問,歸國後,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是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

國學大師吳宓這樣評價他: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陳寅恪除了讓人高山仰止的學問,更可貴的是作為知識分子的清高,那一種孤傲與倔強、骨氣與膽量,終生恪守著學人應有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據傳,他在中山大學任教授之時,政要來訪,有時都被他擋駕。有一次,當時赫赫有名的康生都被他拒之門外,對康生的拒絕理由是:陳先生病了,正在卧床休息。但如果願意一見,也還是可以見的吧,真病了,至少可以在病房病榻上見面的。然而無論學校辦公室的人如何動員,陳寅恪就是不見!不見也就罷了,他還要賦詩云:「閉戶高眼辭賀客,任他嗤笑任他嗔」。

那麼,陳寅恪不喜交往不近人情嗎?也不是的。他交往的人,不但有校長(如陳序經)、教授(如冼玉清),還有護士、伶人、工友。被一般人認為「不好接觸脾氣大」的陳寅恪,對老校工梁彬卻十分客氣熱情,信任有加,不但稱他為「彬叔」,還讓他參與一些家事。由此可見,陳寅恪並不是性格乖僻之人。

是陳寅恪討厭政治,是不願跟官員交往嗎?好像也不是。陳寅恪和傅斯年的關係就很好,和胡適的關係也不錯,而胡適可是做過官的,他和許多共產黨幹部有交往甚至有交情,比如陳毅、陶鑄、馮乃超等。

也許,陳寅恪夫人唐篔對馮乃超的評價多少能透露出一點消息。唐篔曾經說:「馮副校長雖是個老黨員,但倒是個念書的。」也就是說,是不是官員,是什麼黨派都不要緊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讀不讀書,或是不是讀書人。他要交往的是愛學習的人,從善如流的人。

唐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陳獨秀小兒子陳鶴年:1949年卻把妻兒送回大陸,自己卻留在香港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