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文豪為何尚武?
【古典詩詞,新鮮解讀】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文豪為何尚武?
丁啟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詞的創作時間,有不同說法。一說作於熙寧八年(1075)十月,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知州任上。一說作於元封元年(1078)正月,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知州任上。這個問題,吾從眾,贊成作於熙寧八年的說法。理由之一是,宋傅干《注坡詞》十二卷本、元延祐庚申刊《東坡樂府》本等版本詞牌下均題作「密州出獵」。理由之二是,蘇軾《與鮮於子駿(侁)書》云:「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闕」云云(詳下4),跟這首詞可以相互印證。
按照作於熙寧八年的系年,自稱「老夫」的蘇軾,這一年周歲才39歲。用今天的說法,正是青壯之年。古人這個年紀稱老夫,一是跟古人平均壽命較短、七十稱「古稀」有關係,二是詩人藉此抒發人生坎坷、壯志難酬的感慨。
2
蘇軾有兩首作於熙寧八年的詩,《和梅戶曹會獵鐵溝》和《祭常山回小獵》,從內容上看,跟《江城子·密州出獵》詞有不一般的關係。有學者認為這兩首詩所講述的圍獵行為,跟《江城子·密州出獵》所描述的是同一天、同一次圍獵。這裡將兩首詩照錄如下:
山西從古說三明,誰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鯨鯢猶未掩,草中狐兔不須驚。
東州趙叟飲無敵,南國梅仙詩有聲。
向不如皋閑射雉,歸來何以得卿卿。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
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祭常山回小獵》)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詩中的鐵溝,即諸城縣的鐵溝水。陳沂《山東志》:鐵溝水,源出烽火山,流經諸城縣東北一十五里,入濰水。《祭常山回小獵》詩題中的常山,位於諸城市城南10公里處,是諸城著名的人文歷史景點,主要有雩泉,黃毛(茅)岡等歷史景點。常山有泉水——即雩泉,雩泉是古代求雨的地方。
3
《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上闕,「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場面可謂宏大,熱鬧。彷彿這一天蘇軾是閑情大發,率領浩浩蕩蕩的僚屬隊伍,專門搞了一次圍獵活動。
事實應該不是這樣的。
宋傅藻《東坡紀年錄》記載:「熙寧八年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和梅戶曹會獵鐵溝行》……又作《江神子》。」蘇軾本人的《祭常山回小獵》,請注意,是:在常山祭祀(祈雨)結束後小獵一下——是正事完成後的餘興項目。也就是說,那一天的主要活動是率領僚屬到常山泉祈雨,而不是打獵。
蘇軾作詞,略過祈雨一節,這種喧賓奪主的做法,好處有二:一是刪繁就簡,避免枝節、啰嗦;二是突顯圍獵場面,增加文學感染力。
4
蘇軾《與鮮於子駿(侁)書》云:「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闕,令東州壯士扺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寫呈取笑。」
鮮於侁(1018—1087),閬州(今四川閬中)人,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集賢院修撰。為官清正幹練,蘇軾、蘇轍兄弟都曾得到他的舉薦。
蘇軾在寫給這位有知遇之恩的同鄉前賢信中,興緻盎然地提到自己的這首詞,看得出來,這是他的一首得意之作。壯士扺掌頓足而歌的說法,有兩個梗:一個是效法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亂,班師回朝,路過故里時作《大風歌》詩,安排120名壯士合唱《大風歌》;一個是柳永是當時影響最大的詞人,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蘇軾「以詩為詞」,風格迥異於柳永。他曾問懂聲律的僚屬,自己的詞跟柳永詞相比較如何,得到的回答是:柳永詞是「只好十七八女郎按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而蘇軾詞卻是「須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言外之意,柳永是詞家本色,而蘇軾風格粗放,缺少韻味。
5
趙宋王朝的締造者趙匡胤,因為自己是武將兵變奪取的江山。坐穩龍庭後,以「杯酒釋兵權」的計策剝奪了主要武職勛臣的軍權,實行倚重文士的政策。因此出現了大批文士擔任軍職的現象。除了范仲淹等少數文士真有軍事才能以外,多數文士並不擅長治軍禦敵。因此,終宋一代,軍事上一直危機四伏,深受外族的侵擾欺凌。
蘇軾這首詞表現出來的尚武精神,顯然是針對當時國家形勢,有感而發。「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其中的馮唐是漢文帝時慧眼識英雄之人,這裡蘇軾以馮唐自喻,自許;「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的「天狼」喻指西夏。
2018-1-25
TAG:史學故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