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線條的重新組合

書法線條的重新組合

書法利用線條的節奏變化構成作品,隨著書法藝術的發展和表現域限的開拓,自然要求線條的節奏變化不斷豐富,但是這與漢字性質和書寫習慣存在尖銳的矛盾。由於漢字音、形、義的獨立,漢字書寫已形成一種固定的空間節奏形式——每一單字都成為明確劃分開的節奏段落。這便是漢字書法空間節奏的基本結構。然而,人們書寫時的運動節奏並不一定與這種模式相吻合。草書技巧成熟以前,點畫分立,矛盾並不明顯;草書技巧成熟以後,點畫可以連書,線條的起止具有充分自由。這種運動節奏的自由變化完全可用來表現更為複雜的內心活動,但它受到既定空間節奏模式的制約,矛盾由此激化。

漢簡草書中只有單字內部少量點畫的連書,今天所能見到的時間最早又較為可靠的單字連書之作是東晉桓溫、王導等人的作品。其間,在不少書跡中雖然不曾出現貫連單字之間的線條,但書寫時的起止已明顯不以單字為界——從墨色的變化和用筆的承續關係來看,許多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首筆形斷而意連。應該說,這已經構成對既定空間節奏的威脅。到王羲之,他的行、草書作品中二三字連書已成為常見的現象,非連書的單字在書寫時的停頓、起止也隨機安排,靈活多變。這種運動節奏的變化引起兩字之間過渡空間性質的改變——它們開始向單字內部空間滲透,如《初月帖》中的「遣此」「遣信」「去月」等處。經過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渭、王鐸等人的發展、開拓,這一構成方式形成與單字軸線連綴系統並峙的又一大潮流。這種構成方式以粉碎字間空間、重新安排空間節奏為特點,謀求空間與時間節奏在新的基礎上的統一。我們把這種構成方式稱為分組線構成,它的典型形態如圖一所示。

在這種新的構成系統中,空間節奏完全不受單字制約,能夠較好地適應用筆節奏的自由變化。它再也不以單字為空間節奏段落,而以密度相近的一組連續空間為空間節奏段落,作品便由這些不同密度的節奏段落綴續而成。這些段落在空間上自成一組(注意一般情況下單字自然成組的現象),這便是我們稱之為分組線的由來。這種分組不一定與運筆的起止相對應,空間節奏發生顯著變化時,筆畫仍可能保持連續,這便產生時間節奏與空間節奏的錯位。這種錯位從來就是保持作品連續性和緊張感的一個因素,只是在分組線系統中,由於空間節奏獲得了充分自由,時間節奏和空間節奏才可能形成更為複雜的對位關係。

判斷一件作品是否屬於分組線構成系統,主要根據字間空間的密度。

單字軸線連綴系統中,字間空間比較疏朗,密度大大低於單字內部空間;當字間空間密度趨近於內部空間密度時,兩部分空間開始融合;當兩者的密度相等時,兩部分空間的界限消失,出現空間節奏的非自然分組(不以單字為組)。需要注意的是,形成被包容空間是討論密度的前提,單字之間只有個別點畫趨近或相連,一般不能形成明顯的包容空間。只有具有足夠的點畫趨近並形成明顯的包容空間,或字內、字外空間的包容性十分相似時,字間空間的性質才會發生改變。

對於空間密度,我們在這裡運用的僅僅是目測判斷。當然可以採用更精確的判斷方法,如通過計算機用網狀坐標進行處理,不過目測對於定性分析已足夠準確,即使有時不能做出確定的結論,並不妨礙審美感受,也不妨礙下面要談到的軸線圖的繪製。

屬於分組線構成系統的作品可以按下述方法做出軸線圖。首先將作品按空間密度劃分節奏段落,然後做出每一段落的軸線。由於一個節奏段落可能延續較長一段距離,因此往往在段落內部便產生軸線方向的改變,這樣便必須用折線或曲線來反映這一部分線結構的運動趨向,採用這種複雜的軸線也避免了節奏段落有時難以明確劃分的困難。此外,著意誇張的長畫在較為寬闊的空間往往直接起到趨向線的作用,這些筆畫應該作為軸線處理。

各段軸線的連綴還能通過連接兩節奏段落的點畫強行綴合,而不管這兩段軸線距離多遠。當兩字相距較近,貼近的筆畫又有強烈的匯合趨勢時,也會產生這種效果。這種強行綴合造成強烈的節奏變化,我們用虛線表示這些實際存在的綴合線段或綴合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