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別小看川藏線上這三座橋,也許它曾救過你的命

千萬別小看川藏線上這三座橋,也許它曾救過你的命

成都到拉薩2140公里的路程,沿途有2140個公樁,它是公路的身份證,也見證了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西遊匠人為你講述第34個公樁故事

昨晚整理相冊,發現了這張照片:2017年5月13日的川藏線團,和我一同朝聖西藏的團友大魏。

那些天,他把自己的鏡頭給我用,然後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跳出來讓我給他拍照。這張攝於通麥的照片,已經不知道是我給他拍的第多少張了。

不過今天,我要講的不是大魏,而是他身後,從小到大的老中青三代大橋。

通麥第一座大橋

2000年,易貢湖發生了特大山體滑坡,將通麥之前建有的一座永久性鋼筋水泥澆築大橋及附近的一些公路沖毀。

318國道的交通瞬間被完全中斷,墨脫、波密、林芝三縣90多個鄉還因此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

為了儘快恢復交通,中間這座通麥大橋便應運而生,但每次只允許兩輛車通行,也不能停車拍照。

在長達16年的運營期里,它帶無數人經歷了通麥天險的險峻……

2013年8月2日,通麥大橋鉚索脫落致使橋面垮塌。2名波密村民和2名遊客失蹤。橋上一輛貨車墜入河中,交通中斷。

大橋垮塌,老橋重啟

就是因為這場事故,曾經一度被遺忘的,最早架起的通麥老橋被再次利用起來。

這座步行橋雖然簡陋,但至少保障了當地百姓和部分徒步、騎行遊客的正常過往。

從2013年8月2日到2013年9月10日,重啟的老橋僅僅服役了不到40天,但在那些日子裡,這座顫顫巍巍的小橋,曾是路人唯一的希望。

那些年的「通麥天險」,更有一個駭人的名字——「通麥墳場」。

在易貢藏布江邊高懸的峭壁上,路窄坡陡,道滑彎曲,急轉顛簸……一旦中途有車發生意外,就會造成進退兩難的局面。

更何況,這裡還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路基不穩,疏鬆的山體不定時往下滾落土石。

最大的一次,塌方量相當於11座長江三峽大壩的澆築容量,甚至能讓地貌改變,河流改道。

所以「墳場」的稱呼不是沒有來由的,有數據顯示,在通麥天險十多公里的路段上,歷年葬身崖底的汽車已經超過2000輛。

當然,這還是不完全統計。

所以即使是在318國道走過無數遍的匠人領隊們,曾經在這個路段也依舊膽戰心驚。

如今的通麥特大橋,讓天險變通途

2015年11月29日,通麥大橋正式通車,如今的通麥大橋,再不用憂慮通麥天險的艱辛,它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通麥特大橋。

2016年4月13日,以「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正式通車,通麥天險終成歷史。

如今走在通麥特大橋之上,打個盹的功夫就到排龍了,在2016年以前,這十來分鐘的時間起碼要延長至2個小時。

通麥特大橋的通車,讓我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膽戰心驚地前行,另兩座橋雖已退役,但依舊被保留著,與通麥特大橋並肩跨立兩岸。

每次西遊匠人的川藏線團走到這裡的時候,領隊都會在過橋後的一個平台上停下來,讓大家遙望這三座橋,還有遠處清晰可見的通麥天險舊路。

若不是這三座橋和背後無數人的努力,也許如今我們的川藏線之旅,還是會像多年前那樣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懸崖峭壁間的狹窄路面,咆哮的帕隆藏布江都盡顯眼底,它們終究成為了一種記憶,一段一去不復返的歷史。

|本文內容由西遊匠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遊匠人 的精彩文章:

TAG:西遊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