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桂非遺 傳承有道

八桂非遺 傳承有道

原標題:八桂非遺 傳承有道

↑三江侗族自治縣民族實驗學校學生在畫侗族農民畫。龔普康攝

近日,由文化部、中國駐英大使館聯合主辦的「傳承匠心·百年綉夢」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活動,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聖保羅大廳舉辦。來自廣西的4名綉娘聯袂主秀「傳承匠心·百年綉夢」時裝大展,頗受讚譽。

在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成為「文化走出去」、文化扶貧、藝術創作的重要角色。這是廣西加強非遺保護並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廣西通過育產業、進校園、建平台等多種方式,多措並舉,全面推進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有點有面,有聲有色。

育產業:賦予非遺新生命力

2017年12月8日,欽州坭興陶精品茶壺展在第六屆北京國際鬥茶文化節暨首屆鳥巢茶文化周驚艷亮相,其古樸典雅、渾然天成的獨特陶藝風格,成為展場焦點。

坭興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已有1300多年歷史。2008年,廣西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欽州市通過建設坭興陶創意產業園、推動非遺進校園、舉辦賽事、搭建平台、創新大師工作室管理機制等措施,在設施、隊伍、機制和市場的培育上下功夫,保護、傳承和挖掘坭興陶文化,取得顯著成效。

「欽州學院和北部灣職業教育中心均設立了坭興陶專業,每年培養400多人,在解決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傳承人李人帡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工具和方法不斷更新,保護和傳承方式也要創新。「政府每年都舉辦全國性的精品大賽,涉及造型、技藝、手工,這有利於坭興陶文化的推廣和產業培育。」

目前,廣西欽州市有坭興陶企業和經營戶300餘家,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4名,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廣西陶瓷藝術大師56名,欽州市坭興陶工藝美術大師45名。

據統計,這項靠陶藝工匠一刀一筆精雕細刻出來的產業,年產值已超過5億元。

事實上,在廣西,除了坭興陶,壯錦、繡球、瑤族服飾、苗族坡會等都形成了特色產業,實現活態傳承。

進校園:讓非遺融入生活

群星璀璨,粵韻陣陣。2017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廣西(梧州)粵劇節如期舉行,來自兩廣地區的8位戲曲梅花獎得主會聚一堂,精彩綻放,受到熱捧。

本屆粵劇節以「梅花綻放薪火相傳」為主題,活動內容包括《梅花綻放薪火相傳》粵曲演唱會、優秀劇目專場展演、閉幕式暨「梧州市戲曲進校園成果彙報」演出、粵劇名家進校園進社區、折子戲表演等。

梧州市自2014年開啟「粵劇進校園」活動以來,探索了一系列以興趣為先的菜單服務模式,引導孩子們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培育更多年輕觀眾,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

梧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張緒潮表示,梧州有800多所中小學,只有一個專業劇團。在這薄弱環節中,梧州採取四方面措施解決問題。一是編教材,邀請本地粵劇藝術家編寫專業教材,走進學校表演展示;二是培訓師資,對全市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培訓;三是舉辦文化活動,組織粵劇粵曲比賽;四是培養學生自編自演,掌握化妝、身段表演、唱腔等基本技能。

梧州市第十一中學總務處主任劉金全介紹,2015年粵劇開始進入課堂,一開始人才缺乏,成為薄弱環節。之後,學校通過粵劇的普及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漸找到興趣點,同時滲透到其他課程,如化學裡講解化妝的原料、音樂課里談粵曲、美術課里畫臉譜、體育課走台步,並把廣播體操轉化為身段操等。此外,學校組建粵劇團,根據個人特長,口才好的唱歌,擅長跳舞的跳舞,各盡其才。如今,在梧州市第十一中學,160人一屆的學生中就有近100人參加粵劇興趣小組。

建平台:多措並舉有聲有色

2017年底,文化部辦公廳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廣西壯族自治區21人榜上有名,涉及京族獨弦琴、壯族巫調、獅舞、瑤族銅鼓舞等十幾個項目。而此前的2017年11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公布了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劉國建表示,非遺保護名錄機制和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機制,是各級政府和單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制度,也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和平台。在廣西,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和縣級四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名錄已建立多年,近幾年更是在普查、認定、搶救和創新性保護上不斷完善。

廣西被譽為「民歌眷戀的地方」。以民歌為主要特色的「壯族三月三」是廣西民族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把「壯族三月三」打造成廣西各族人民歡樂喜慶的嘉年華。經過多年的深入挖掘和系列文化活動的舉辦,如今,「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已是家喻戶曉,成為宣傳和展示廣西特色傳統文化的平台。

2017年12月2日,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在廣西民族大學成立。為響應《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在2017年的工作規劃中提出通過與高校合作的方式共建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探索研究振興路徑,提出廣西振興傳統工藝方案。

近年來,廣西多措並舉保護特色傳統文化。2017年共籌建廣西民族大學工作站、瑤族服飾賀州學院工作站、民族服飾文化符號古岳村工作站、民族織綉金壯錦工作站和壯族織錦賓陽工作站5個傳統工藝工作站。(記者彭詩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保衛藍天碧水,增進群眾綠色幸福感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