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一個病理醫師的心路歷程

當一個病理醫師的心路歷程

寫於 2008年11月

當一個病理醫生已經5年了,逐漸體會到當病理醫生的不容易:工作量和壓力大,但待遇和地位低,所以經常聽到一些同仁抱怨:當病理醫生真難,發對一千個報告,沒人感謝你,但發錯一個報告,馬上就有人懲罰你!還有一些老醫生經常告誡我:年輕人,發報告時,不要太衝動,要學會保護自己,對小組織發癌時,不是很明顯的,盡量用考慮為、不排除等診斷方式。反正你發對了,病人也不會感激你,免得萬一發錯了,你就得下崗或賠錢。

GIF

對此,我一直是聽從的。對於小組織標本懷疑癌時,我要麼就讓上級醫生髮,要麼就寫考慮為癌、癌不能排除的診斷方式。直到有一天,一個病人到我科室來借切片,我才發現這種診斷對病人的影響有多大。

病人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但很憔悴,很急的樣子,他告訴我第一次做胃鏡活檢時,我們的病理診斷是:癌不能排除,因組織太小,建議再取。醫生讓他三個月後再來做胃鏡活檢,三個月後的病檢結果是:考慮為癌。但外科醫生說這種結果他不敢做手術,建議觀察,保守治療,或者再次做胃鏡。

GIF

「做胃鏡真的是很痛苦,我不想再做了。做手術吧,醫生說這病沒確定,不敢做,讓我觀察。我現在是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呀,白天也無法靜心工作,你說怎麼辦呢,為什麼是不是癌總不能確定呢?」聽著病人的抱怨,我第一次感覺到病理診斷與病人之間的緊密關係,我們在診斷前加了三個字:考慮為,病人就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因為病理科平常不接觸病人,看不到病人的痛苦,所以每次下診斷時,只有診斷方面的壓力,沒有病人方面的壓力。

GIF

病人的切片借出去後,會診結果也是考慮為癌,病人還切片時,仍然很痛苦,他不知道他該怎麼做:動手術,外科醫生說沒有明確診斷,不敢做;不動手術,萬一是癌的話,是不是會發展成為晚期,失去治療機會!

GIF

從那以後,每次下胃鏡活檢組織的病理診斷時,我腦子總會浮現那個病人痛苦焦慮的表情。為什麼不能直接下癌呢?可不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證明它是癌呢?我一直在想這兩個問題,我開始去上網查文獻資料,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找到了幾種抗體,通過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大部分我原來不敢直接診斷癌的胃鏡標本都可以明確診斷了,那個借切片的病人標本,做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後,也可以直接診斷為癌了。

GIF

後來,我在科室形成一個規矩:每一個標本,我們要盡己所能的發一個正確的、肯定的報告,對於胃鏡活檢組織的標本,如果懷疑癌的話,一定要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或者連續切片的方式來進一步診斷,盡量給病人一個明確的診斷。通過這種方式,胃鏡組織癌的明確診斷率從原來的50%升高到80%多。

GIF

自此我的心態開始發生改變,儘管病理醫生的地位低,待遇低,我仍然要做好每一個標本的診斷工作,儘管病人不會因為我發了一個肯定的報告來感謝我,我仍然要盡最大的努力給病人一個明確的診斷。雖然這個過程有壓力、有風險,但作為一個病理醫生應該承擔它。

GIF

慢慢地,我發現了一些變化,臨床醫師開始用很尊重的態度和我談話,打電話請教一些病理方面的問題。當我向院長提出提高病理科待遇的請求時,在詢問幾個外科主任對病理工作的評價後,院長答應了我的請求。

原來一切都可以改變的,病理醫生地位低,與病理醫生的診斷水平、做事態度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想得到臨床的尊重,醫院的支持,必須先做好病理診斷工作,讓你的工作結果值得病人信賴,值得臨床尊重,值得醫院重視!

我走了一條曲折的路。

從高考失敗只能讀專科,到最後獲得名校的博士學位。

從普通護士到病理專家。

從小醫院的醫生,到大醫院的科主任。

一路上很艱辛,但又獲得了很多收穫。

聽過很多冷言冷語,也獲得了溫暖鼓勵。

所以,只要是你足夠努力,很多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而我們的努力和成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用微信公眾號記錄我每天的努力,記錄生活的美好,同時希望這是文學夢想實現的開始。

袁靜萍 現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

讓我們一起來用21天形成一個好習慣

從1月1日開始早睡早起(15/26):

昨天早睡,今天早起。

從1月1日開始形成每天運動半小時以上(18/26):昨天運動一個小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趣的靜萍醫生 的精彩文章:

TAG:有趣的靜萍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