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珍惜生命,去醫院寧可你是演技派

珍惜生命,去醫院寧可你是演技派

2018年1月24日,晚,雨。

前些天一個朋友的父親去世,我被告知的原因居然是在某市中心醫院,等待太久時間,錯過了胃穿孔的治療時間,最後糞便流到肚子裡面了,以至於中毒死亡。

原本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果剛走到醫院,就進行治療,可能一切都不會發生。其實本沒有什麼複雜的劇情,家庭條件不錯,治療意願非常積極。錯過的原因,盡然是,醫生覺得沒什麼,說這種情況「看得多了」,也就沒有馬上進行干預。而朋友的父親並沒有表現出來過於痛苦,但朋友的母親對他的感受,卻心知肚明,央求醫生給予治療,待昏迷之後醫生也進行了數小時的搶救,但為時已晚。

這裡我不去判斷誰是誰非,畢竟人已逝。我想說的是,是否在醫療資源不均衡日益擴大,資源日益緊張的未來,可能患者和醫生的關係,會類似演員和觀眾的關係。古代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而現在部分醫生只用望,就先判斷病情了。

這裡最為讓人不解的,是「看得多了」,這句話話。我相信這不是代表全體醫生的能力,也更希望這只是個別醫生的「口頭禪」。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及對生命個體的漠視。我相信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體質好,有些人感受差,有些人表情豐富,有些人甚至不好意思表現得非常痛苦。

這樣的經歷,我感同身受,曾經我母親突然倒地,在我和我父親架到這家醫院時,得到護士的第一句話是「喝酒了吧",一時無言以對。最後據說是因醫療人員不足,幾個小時之後才進行手術,錯過最佳時機。

其實換位思考,作為一個醫生,從本科學到碩士,甚至博士,見過太多的人體,在醫院更是經歷太多的生離死別,撕心裂肺都變得常態。很可能相較之我們其他人而言,對待生命會更理性一些。

但還是希望,能有更加多的感性,能在我們感覺到,醫院畢竟是我們內心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抵禦死亡寒冷的最後一堵暖牆。

在資源的分配上,患者真正的對抗者,不是醫院,而是和你一同進來的患者。分配機制在倫理上而言,的確是誰最需要,資源給誰。但在判斷標準上,可能是最需要者,最痛苦。珍惜生命,去醫院寧可你是演技派。

表示哀悼。這幾天天氣很冷,守夜也多注意身體。

——再度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文 的精彩文章:

人類只是人工智慧進化的工具?

TAG:星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