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9)韓非與《韓非子》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9)韓非與《韓非子》

說明:線下課程3月份正式開啟,歡迎關注!坐標浦東八佰伴、浦西田林、虹口四川北路。

本次特別修訂,加入了拓展部分,讓孩子能夠在了解中國文學的同時,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做到融會貫通,全面發展。

本課程意在使學生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掌握中國的文學常識,文化常識,學會中小學必備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通過討論的形式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

一課在手,語文全有。

線下課程同時配合研學。每季度走進文化名城(第一季紹興、蘇州、杭州),實地研究學習古代名人們的作品,學習他們的風範!

第九講、韓非與《韓非子》

上面這座充滿滄桑感的高台,叫做孤憤台。別看它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卻和我們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韓非子有關。據說,這裡是韓非子閉門著書的地方,也有人說,這裡可能就是埋葬韓非子的地方。

韓非子是誰呢?咱們看看《史記》里是怎麼寫的。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韓國的王子。不過,韓非有些殘疾,就是口吃,說起話來不利索,但是,咱們說上帝關上一扇門,一定會打開一扇窗。所以呢,韓非也有了自己的特長:擅長寫文章。韓非的老師也非常著名,就是儒家的最後一位大師,也是法家的開創者荀子老先生。而且,他還有一個同學也非常有名,就是後來做了秦國丞相的李斯。李斯雖然成就也很高,但是在學識方面比不上韓非,這也為韓非後來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韓非子通過自己的學習,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融眾家之所長,成為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開山立派的大人物。

韓非子作為王子,非常愛自己的祖國。當時,正是戰爭時期,七雄之間戰爭不斷,韓國因為實力比較弱,所以自然就受到了侵害。面對這種情況,他非常痛心,所以當學成之後,就多次給國王上書,提出了改革的建議,想讓自己的祖國變得強大起來。可惜,國王都沒有採納,根本就不聽他的。

這就讓韓非子很鬱悶!也許你要問了,他是王子,為什麼不每天進宮,直接去找國王說呢?前面咱們說了,韓非子有個缺陷,他是口吃,說話不利索,就算見了國王,估計一著急也表達不明白。搞不好,國王沒聽明白,他自己也會被急死的。所以他就揚長避短,用了上書的形式!

韓非子得不到任用,他就在家裡寫文章。經過努力,他寫了《五蠹(dù)》、《說難》等很多的文章,合成一本書就叫《韓非子》。在他的書里,他提倡「任法術而尚功利」,要以法治國,獎罰分明,他反對儒家孔子他們說的仁愛,堅決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更重要的是,他主張專制主義,也就是要把權力都集中在國王手上。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d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葯,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史書上記載,秦國國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看到了韓非子的文章後非常喜歡,認為韓非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派兵攻打韓國,想要把韓非子弄過來。韓國國王一看自己打仗是肯定要失敗的啊,實力不行啊,就派韓非子去出使秦國。秦王想把韓非子留下來幫助自己,不過有點猶豫,畢竟韓非子是韓國人啊。這時候,韓非子的同學李斯出來了。李斯這時候是秦國的大官,秦王很聽他的話。李斯一直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如韓非子,要是韓非留下了,自己的官位估計也就保不住了。所以他就對秦王說,大王啊,這韓非是很有本事,但是他很愛韓國,所以是不會留下替大王出謀劃策統一天下的。要是讓他回去了,那等於是放虎歸山啊。秦王一聽有道理,既然你不能屬於我,我也不能讓你屬於別人啊。抓起來。於是就把韓非子關進了監獄。這時候,李斯就暗地裡想辦法要殺死韓非子,韓非子想給秦王寫信分辨下,可以也沒有機會了,他絕望了,就在監獄裡自殺了。有人說,是李斯逼他服毒自盡的。

韓非子作品的特點

鋒芒銳利、理論透徹,推論事理,切中要害。他的分析能力很強,而且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寓言故事來增強說服力。

作品選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yú),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lǐn)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先譽其盾之堅,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萬物莫不陷也。」市人詰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

老馬識途

管仲、隰xí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拓展】中國古代的酷刑

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提倡「以法治國」,在這種思想下,出現了很多的嚴刑酷法,在他們看來,重刑是力量的源泉,是禁止犯罪的根本,帶來的結果就是「無刑」。也就是說,大家都害怕了,不敢去犯罪了,這樣,就可以沒有刑罰了。後來,秦朝使用了他們的理論,出現了很多的酷刑,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刑罰在各個朝代都有應用,看起來非常的殘忍,咱們今天就介紹其中的幾種。

1、凌遲。這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千刀萬剮」,這種方法雖然是五代時期才出現的,但是,之後的一千年里都在使用。據說,被處以凌遲的人要挨上3357到,而且要最後一刀才能刺死犯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將領袁崇煥就是被凌遲處死的,傳說老百姓們還來爭相搶食他的肉。

2、車裂。就是咱們常聽說的「五馬分屍」,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馬車上,套上馬匹,分別朝不同的方向拉,這樣,人就被分成了幾塊。在歷史上,在秦國變法的商鞅被車裂,西漢初年的彭越,也是被劉邦以謀反罪車裂的。

3、腰斬。腰斬最早的時候是用大斧頭把人從腰部剁開,後來,為了更好的行刑,採用了鍘刀這種工具。比如小說中包公的虎頭鍘,狗頭鍘就是這個。腰斬非常殘忍,因為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所以,從腰部切斷之後人不會立即死去,要過好長一段時間才會斷氣。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都被腰斬了。比如秦國的丞相,也就是害死韓非子的李斯被腰斬了。西漢時期向漢景帝提出削藩政策的晁錯被腰斬了。明代著名的文人方孝孺因為反對明成祖朱棣被腰斬了。據說,方孝孺被腰斬後,用胳膊撐著地在地上爬行,用手蘸著自己的血寫了十二個「篡」字才斷氣。

4、刖刑。又叫剕刑,臏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通常指割去犯人膝蓋骨。歷史上,發現和氏璧的卞和因為得不到國王的信任,就被處以刖刑,咱們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臏,也受了這個刑罰,成為了殘疾人。

5、黥面。就是墨刑,是在人的臉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後塗上墨或別的顏料,使所刺的字成為永久性的記號。這種刑罰施加於身體的明顯部位,無法掩飾,不僅給人造成肉體的痛苦,同時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咱們看《水滸傳》的時候,宋江、林沖、武松等人臉上都被刺了字,實際上就是這種刑罰。

其他的,在古代還有斬首、剝皮、炮烙、抽腸、烹、活埋等等酷刑,咱們這裡就不一一說了。

【知識導圖】

【作業】

解釋加點的詞語。

觸株復得兔

宋國笑宣王

先自其足而忘

,市罷俄而又譽其矛之利

其人能應也

翻譯下列句子。

而身為宋國笑。

何不試之以足?。

簡答題。

本次課的五個寓言故事,每一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請挑選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寫出來,並說說為什麼會讓你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因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子曰 的精彩文章:

學文言文,就和徐子讀《世說新語》——《紕漏》(1)

TAG:徐子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