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果老師談詩:婉約與豪放的區別例談

何果老師談詩:婉約與豪放的區別例談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但顯然,大家也知道,詩不僅限於唐,詞也不止囿於宋,在唐宋之外有更豐富的詩詞寶藏。宋當然是詞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聳立著爭雄對峙、相映生輝的兩座奇峰: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為旗幟的婉約派和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婉約派和豪放派顯然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詞風。那麼,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不同之處?

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的理論家,一般認為是明人張詅。

婉約,即婉轉含蓄。詞本身就是要合著樂譜唱的,年輕漂亮的歌女,舒展玉臂、搖曳身姿、敞開歌喉,再加上雅緻的唱詞,很有些文藝范,也很能製造出小資情調。要知道,尤其是詞,原本不是一般下里巴人的消遣,柳永再落泊失意也還是個官場上的人物,何況人家原本還是個官二代。詩尚有「打油詩」之說,詞則鮮有普通百姓創作的空間。倚紅偎翠、推杯換盞、錦塌綉被也不是引車賣漿者流能享受的生活。「齜著黃金似的牙,仰著青泥似的臉」(引自《水滸》)者,也只能農閑時攜了板凳擠在戲台下過一把癮。這樣說,並非筆者感情用事,客觀上如此。

詞這種藝術形式,作者多是官場上人物,平時一本正經地要板起面孔以聖人之教來宣誓忠於朝廷、教化百姓,私下來酒樓妓館一聚,所願聽到的必不會還是撓頭的政事,拗口的官文。這些官員辦公桌上放的是孔教經典,床頭櫃角放的卻是莊子;寫起文章來引用的是儒學經典,順手拿來讀的卻是艷詞小說。前者載道,後者抒情。至於後者最暢銷的內容當然是能娛樂賓客、抒發興緻的離愁別緒 、閨中怨情。

著意寫詞的,多是身在仕途,無意再進步者;用力寫小說的,多是身為布衣,決絕仕途者。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北宋詞家承其餘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並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顯然無意擺脫宛轉柔美之風。

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都受影響。豪放派,是形成於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量文章品評詩歌。

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朝廷把北方大半江山丟棄給金人,偏安江南之後,由於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辛棄疾、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孝祥、張元傒、陳亮、劉過等人承流接響,蔚然成風。具體來說,婉約和豪放的區別有以下三點。

一、題材的廣闊和狹窄是豪放派與婉約派最顯著的區別。 縱觀從婉約派的開山鼻祖溫庭筠到後來的吳文英、王沂孫這三百餘年間所謂「以婉約清麗為宗」的詞人作品,數量浩繁而題材狹窄,絕大部分是寫傷離送別、男女戀情、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雖其間柳永、李清照等有所開拓,但畢竟難脫桎梏。而豪放派則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藩籬,如山川景物、記游詠物、農舍風光以及弔古感舊、說理抒懷等都大量寫入詞中。

二、在詞的形式上,婉約派與豪放派也走著兩條不同的路子。婉約派詞人一般都更注重詞的形式。就是這樣,內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過來框住了內容,婉約派詞人們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在這一點上,以周邦彥、賀鑄為代表的「格律詞派」更是登峰造極。而豪放派則不是為形式所羈,而是充分調動形式為表現內容服務。最突出的是蘇軾。

三、表現手法上婉約的「迴環吞吐」與豪放的「衝口而出」。婉約派寫景則鋪敘細膩,曲盡其形,且辭藻華美,抒情則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寫景則大筆勾勒,樸實明快,不用辭藻,抒情則直寫胸臆。此可比較李清照《聲聲慢》與蘇軾《念奴嬌》便知。

總之,豪放派熔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結構上跳躍動蕩,縱橫瀟洒,造成一種開闊、健朗的藝術境界,格調顯得清超豪邁,固然為婉約派所不及,但在具體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狀態的細緻描寫和刻畫上似稍遜於婉約派。

詞當然不止於宋代。在以後各代詞作中,承婉約之緒者也遠多於接豪放之風者。因前者更適合於歌唱,正如當下流行歌,傷感情歌遠多於慷慨的搖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0分鐘語文課 的精彩文章:

TAG:10分鐘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