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絕聖手」王昌齡:字字珠璣,句句驚人

「七絕聖手」王昌齡:字字珠璣,句句驚人

要說在唐朝時,誰的七絕詩寫得最好,那麼,王昌齡毫無疑問將登上冠軍寶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甘拜下風。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佔了六分之一。

七絕因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為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王昌齡以七絕成為名家。由此可見,七絕至王昌齡而體制大定,表現手法完全成熟,給後人以很大影響。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隱娘說:這首詩主要是是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體現出了詩人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士兵們的信心。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歷來對這首詩的評價都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隱娘說:這是王昌齡最負盛名的一首七絕詩。「楚山孤」是鍊字,作者送別友人的孤單之情一覽無遺。詩人在送別朋友時,叮囑朋友,洛陽親友如果問我怎樣,我還是一片純潔之心。整首詩借送友人之機卻自寫胸臆,告訴親友,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可謂別有深意。

《從軍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隱娘說:此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就最見功力。詩人這裡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

《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隱娘說: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而將士們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百折不撓地戰鬥著,發誓不取得勝利絕不返回家鄉。

《從軍行·其五》

【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隱娘說:「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夜戰洮河北」都體現了前鋒的仗打得非常艱苦,而「已報生擒吐谷渾」卻突然來了一個戲劇性的轉折,我們取得了勝利。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脫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王昌齡不可謂不高明。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隱娘說: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這首詩通過想像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隱娘說:這是一首閨怨詩。從詩的主旨來看,此詩深刻地描畫了少婦微妙的心理變化軌跡: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觸愁—悔愁。 詩也抓住天真爛漫的少婦於登樓眺覽春光時,頃刻間的感情波瀾,表現了世俗榮華不如朝夕相愛的思想。全詩先抑後揚,耐人尋味。

《春宮曲》

【唐】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隱娘說: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後被漢武帝召入宮中,大得寵幸,以至廢去原來的皇后陳阿嬌,立她為皇后。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作者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遠。

《採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隱娘說:這首詩運用寫意法,表現採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採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是這首詩的關鍵所在。

《長信秋詞》

【唐】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裴回。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隱娘說:天色方曉,金殿已開,就拿起掃帚,從事打掃,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掃之餘,別無他事,就手執團扇,且共徘徊,這是一時的偷閑和沉思。這首詩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其實是非常深沉的怨憤。凡此種種,都使得這首詩成為宮怨詩的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忘從前 的精彩文章:

TAG:不忘從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