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東坡傳——佳人陪伴在身側,惺惺相惜寄餘生

蘇東坡傳——佳人陪伴在身側,惺惺相惜寄餘生

佳人陪伴在身側,惺惺相惜寄餘生

導讀

前四天的學習中,我們重走了蘇軾的一生。圍繞蘇軾的從政之路,我們感受一個文人的個人成就,時代使命。在最後一天的學習中,讓我們遠離政治的紛爭,從另一個層面,走進感情生活中的蘇軾。讓我們從細膩的男女情感,從他的三任伴侶中,去窺探蘇軾的內心世界,去發現一個堂堂男子漢心底的溫柔。

我們在前幾天的學習中,提到了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大家閨秀、知人通事的蘇夫人總是能在蘇軾犯小糊塗的時候指點迷津。她告誡丈夫不要輕信他人,要分辨誰才是真心相待的朋友。有時候,蘇軾在與來訪的客人談話時,王弗就會躲在屏風後屏息靜聽。當客人走後,她就問蘇軾:「你費那麼多功夫跟他說話幹什麼?他只是留心聽你要說什麼,好說話迎合你而已。」

然而,在蘇軾被重用成為史館官員的時候,26歲的王弗卻因病去世,遺有一個年方六歲的兒子。王弗的短暫一生,見證了蘇軾從一個眉山無名少年,一步躍入官場的風光場面。可以說,她是幸運的,不至於經歷蘇軾後期太多的磨難。但同時,她也是有遺憾。蘇軾父親蘇洵這樣對蘇軾說道:「汝妻嫁後隨汝至今,未及見汝有成,共享安樂。」在王弗死後的第十年,蘇軾曾寫詞寄託情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在這首凄艷的詞中,我們會深刻感受到來自蘇軾心底,那種無法決定生死的痛苦。蘇軾說,兩人一生一死,此生漫漫,無法相見。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無法和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隔絕了十年,想必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此刻的我四處奔波,鬢髮如霜。晚上做夢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只是互相獃獃的望著,千言萬語堵在胸口,只有淚千行。

相思終究留在夢裡,現實仍有佳人陪伴。蘇軾在居喪期滿之後,續弦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在十歲時候就見到了才華橫溢的蘇軾,二十歲的她雖然沒有王弗能幹,秉性也較溫柔隨和,容易滿足,正合蘇軾心意。

不過,王閏之還是遇到了一些「挑戰」。在多姿多彩的杭州,蘇軾充分參與西湖上的生活。而湖上的遊樂分為兩種,一種是家庭同樂,一種則是挾妓游湖。其中,家庭婦女是望妓而生畏,妓女則望家庭婦女而嫉妒。中國的娼妓制度,創始於戰國的管仲,在當時是作為士兵的康樂活動。漸漸的,發展出了一種高級的「名妓」,她們在文學上嶄露頭角,與文人生活密切相關。

在蘇軾的時代,酒筵公務之間與歌妓往來是官場生活的一部分。不過,那種調情挑逗不過是戲謔而已,許多名人都曾為歌妓寫詩,例如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岳飛等等。蘇軾也寫了很多關於女人的抒情詩,但是他並沒有迷戀上哪個歌妓,只是喜歡酒筵,為人隨和而已。其中,有兩個女人與他親密,一個聽從了他的規勸,出家為尼;一個後來成為了他的妾,即王朝雲。

試想,如此的官場生活,自然需要妻子的理解。王閏之早有認識,自己嫁的是一個大名鼎鼎的詩人,自己要做的是成為一個賢惠的妻子,享受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而王閏之也是用了好幾年的功夫才摸清楚丈夫的性格,既有隨遇而安的樂觀,也有激烈不已的固執。因此,她不會阻止丈夫投入歌妓的懷抱,因為她知道丈夫是自己管不住的,只有信任他,在他生病的時候照顧他,為他做愛喝的薑茶,做眉州的家鄉菜,忍受丈夫睡覺時雷鳴般的鼾聲,才能讓蘇軾感受到她生活點滴中無法取代的地位。

在如今看來,這就是標準的「家庭主婦」,有著依附於丈夫的表現。當然,我們不能離開其時代背景,脫離女性在當時社會所處的地位的角度去思考。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一個妻子的角色,在家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使是才子蘇軾,也有力不能及的領域,需要女性來填補其空缺。如果我們從家庭婚姻相處這方面去發掘,也能找到一些我們如今依然受用的訣竅。

之前我們已經提到了王朝雲這個人物。在蘇軾的一生中,朝雲可謂是知己。她仰慕蘇軾的才華,希望擁有和他一樣的精神境界,還在蘇軾老年的時候隨同顛沛流離。蘇軾為朝雲寫作的詞中,有著情愛,還有著宗教的情感。

除了共同探討文學,兩人在長生術這方面同樣有著興趣。蘇軾相信吸收飲食的元氣,草木的精華,再借鉛汞之助,就可以培養元力。他相信長生不老和榮華富貴是不能同時兼得的,人必須逃離紅塵世界才能求得長生。

蘇軾和王朝雲的相處,頗有著一點「柏拉圖式愛情」的味道。兩人吟詩作對,撫琴歌唱,多的是內心靈魂的碰撞。有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注重養生的蘇軾在飯後總是喜歡拍打自己的肚皮。有一天,他拍著自己的肚皮,問家人「這裡有什麼?」別人回答都是誇獎蘇軾的話,例如「滿腹經綸」,只有朝雲回答說這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王朝雲懂得蘇軾在理想和現實中的掙扎,明白他的才華無處施展的落寞,理解他作品背後的敏感情緒。因此,當日後王朝雲去世,蘇軾悲痛萬分,為其寫下這兩句: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三位女性,分別陪伴了蘇軾走過青年、中年、老年。她們都有著詩書才情,並不是不識大字的婦女形象;她們都有著各自對社會的理解,也在必要時候給予丈夫幫助。雖然她們屈身於蘇軾的光環之下,但是當我們細細品味一番,就會感覺到蘇軾的成就背後,靈感之中,並不是僅靠一人之力就能做到。蘇軾的母親,從小就教育蘇軾要飽讀詩書,關心社會;而他的妻子則都能理解官場的爾虞我詐,做好身為一個名人妻子的形象。

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女人在蘇軾的心中有著較重的分量,她就是蘇軾的堂妹。描寫她的筆墨並不多,我們僅能知道,蘇軾的堂妹嫁給了柳仲遠。在蘇軾常年居住在江南的時候,他就曾在堂妹家住了三個月。蘇軾在此行中,寫了很多旅遊詩,但卻一次也沒提到堂妹的丈夫。而且,在其中的一些詩中,更是暗含對堂妹的特別關係。

厭從年少追新賞,

閑對宮花識舊香。

對於「厭從年少」的伴侶,蘇軾明顯是在描述自己,而「花」照例是女人的象徵,「舊香」可能指一段舊情。我們知道,自古至今,堂兄妹,表兄妹不斷相戀,但蘇軾不能違背禮俗娶自己的堂妹,因為她也姓蘇。

1096年,堂妹去世。蘇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自己的「情懷割裂」,在給堂妹兒子的信中表示「此心如割」。蘇軾還寫了祭文,形容堂妹「慈孝溫文,事姑如母,敬夫如賓」。

對於蘇軾和他堂妹的情感,我們並不能肯定的定義為「愛情」,但我們更願意理解為這是一種年少時的純真情感。當我們在人世中感到疲倦的時候,總是願意回顧過往,而一個人回憶從前的時候,一定是快樂大於悲傷。只是,對於那些純真的年少記憶,我們嚮往,卻又無法再次回到過去,只能通過文學作品,寄託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真情。

而在蘇軾對女性形象的描寫中,這首《蝶戀花·春景》不得不提: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春景》

春天接近尾聲,百花紛紛凋零,杏樹長出了青澀的果實。而燕子飛過長空,清澈的流水圍繞著村落。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到處都可可以看見茂盛的芳草。圍牆的裡面,有一位正在盪鞦韆的少女,發出了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忍不住駐足傾聽。只是,慢慢的,圍牆裡邊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不禁有些悵然若失,彷彿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傷害。

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少女銀鈴般的笑聲,春末美好的自然風光,還有一個內含少女情懷的詩人。然而,這些意境的組成都來自蘇軾的筆下。這一個寫得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男子,也是寫得了「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多情郎。

結語

在今天學習中,我們了解了幾位在蘇軾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女性形象,她們不僅僅在做好妻子、伴侶的角色;她們也是在宋朝這個重文輕武的環境下,女性在家庭教育,婚姻關係中的縮影。除了蘇軾,還有更多的文人,他們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有著和他們志同道合的伴侶同行。

最後,再讓我們回顧《蘇東坡傳》,整體感受蘇軾這個人物的特徵,我們讚歎他的文學作品大氣又不失細膩,欣賞他的為人正義又有所追求。而這些人事總結起來,都離不開他對生命的態度本身。這個態度僅需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愛」。

「愛」的含義有很多,可以是小情小愛,自我的情感;也可以是天下為公的大愛,對社會家國的憐憫情懷。而這一切,不僅表現在了蘇軾平常的為人處事,也流露在了一首首經典的文學作品中。如果我們想近一步認識蘇軾,就去他的作品裡尋找他的蹤跡,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到這裡,《蘇東坡傳》的學習就結束了。在這五天的時間裡,我們一起跟隨作者林語堂的腳步,了解了一個已經離開一千年的人物:蘇軾。想必之前,我們很少會花如此多精力去認識一個和自己生活隔著遙遠距離的人。或許,連隔壁鄰居,我們都只是打個招呼吧?在信息化的今天,希望我們都能養成放慢腳步的習慣,去試著走近一個人,一件事。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靈感碰撞,會收穫更多的內心愉悅。

【書友互動——思考題】

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因懷念妻子王閏之所寫。(判斷)

2.中國的娼妓制度,創始於戰國的管仲,在當時是作為士兵的康樂活動。(判斷)

【答案解析】

1.錯(這首詩是蘇軾寫在第一任妻子王弗過世十年的時候)

2.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氏文具禮品 的精彩文章:

向前一步——女性!女性!

TAG:艾氏文具禮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