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來勝、陳曦、趙耿、胡傳海、郭偉

何來勝、陳曦、趙耿、胡傳海、郭偉

【十年】——紀念《書法報·書畫天地》發行500期

當代書法名家特刊(十二)

何來勝、陳曦、趙耿、胡傳海、郭偉

(按姓氏筆畫排序)

藝術家簡歷

何來勝浙江紹興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紹興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書協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紹興市書協副主席。作品曾獲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創作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二等獎、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獎、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三等獎、全國首屆正書大展全國獎、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並獲「蘭亭七子」稱號。

學書隨想

□何來勝

作品是對古典的重新解讀,尋找表述詩意和情感的視覺形式,飽含著思念的溫度,展現寂靜時光中內心的光芒。在我早期作品中,含有較強的形式意味,追求古樸、雄強等古典氣質,近期的作品則更多呈現出單純寧靜的質感,我覺得真實和質樸的氣息里有著某種更純粹的內核。

如今我們能夠幸運地見到秦、漢、六朝、隋、唐、五代及宋以下各個時代的墨跡和皇家內府的真跡。優秀的真跡書法是很重要的範本,因為它最「真」。米芾曾說過:「必須真跡觀之始得趣,惜無索靖真跡,觀其下筆處。」優秀的碑誌都是可以汲取的養分,但要有選擇,有區別,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學書三十餘年來,我曾先後臨寫過《張遷碑》《石門頌》等漢碑,對清代鄧石如、伊秉綬也有過認真的學習。漢碑品目繁多,風格各異,《張遷碑》古拙,《石門頌》飄散,《禮器碑》俊逸,《曹全碑》秀美,清人隸書則是繼漢之後的又一高峰。自秦法以降,篆隸幾成絕學。而在清代碑學中,湧現了金農、鄧石如、伊秉綬、趙之謙、吳昌碩等一批篆隸大家。像金農有些隸書作品,竟與後來出土的漢簡隸書墨跡暗合,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碑學為書法藝術增強了雄健、古拙等美學的很多因素,給頹廢無力的帖學末流注入了「營養」,也豐富了書法藝術。因此我覺得,就篆隸而言,說秦漢以後直接清代,也不為過。

不過,碑學在發展過程中泥沙俱下,一味走碑學道路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霸氣」,其中有一些人,更是拋筋露骨,張牙舞爪,諸病叢生,這是矯枉過正的結果。對於創作,我的追求是古樸、雄強與機巧、靈動的中和。從當前全國隸書的創作情況來看,小趣味多,把隸書那種凝重古樸的東西寫沒了。這不是技巧問題,而是創作宏觀上的把握。隸書需要漢代人樸質的氣息,那種精神,那種氣勢!

我們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我,當我們打破秩序和邏輯而致力於一種簡單的書法藝術,追求詩意般的寧靜時,時間彷彿也是停止的,作品孤獨的痕迹里是某種深沉的內心力量。

隸書諸葛中堂

隸書孔子泰山聯

藝術家簡歷

陳 曦學名陳建軍。齋名沐風堂、能持否齋。1971年出生,江蘇金壇人。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篆刻研究會理事、江蘇省青年書協理事、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常州印社副社長、金壇書協副主席、愚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金壇政協金沙書畫院執行院長。

書法篆刻作品在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大字藝術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展、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等國家級展賽中入展、獲獎,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篆刻博物館等機構收藏。出版有《陳曦書法篆刻集》《中國篆刻百家——陳曦卷》《陳曦書法篆刻作品集》。

行書象元中堂

行書直掛雲帆斗方

楷書海光扇面

篆書斗方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藝術家簡歷

趙 耿1973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字虛懷,號楚石。中國書協會員、楚天印社社長。自幼隨祖父少石公習書,隨漢上黎伏生先生習篆刻,隨吳曦先生習書法,後得韓天衡先生點撥,取法秦漢,參酌宋元,並潛心書法及古代印史、印論、印跡。作品入選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第二屆中國榜書大展等。1999年移居北京,現為職業書畫篆刻家。

篆書對聯射雉驅麇歸獵戶罟鰋抱鯉來漁舟

篆書對聯小寓陰深越楊柳清游高處樂禽魚

藝術家簡歷

胡傳海1956年出生於上海,浙江寧波人。上海《書法》雜誌原執行主編、編輯部主任、編審。中國書協學術委員。上海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和國展評委(理論),《大觀書畫家》雜誌主編。山西師範大學、太原師範學院、鞍山師範學院、南京財經學院客座教授,河北社科院特邀研究員。論文獲中國第二屆書譜獎,所主編《書法》雜誌獲首屆、二屆、三屆中國蘭亭獎,並成為中文核心期刊。所著《法度·形式·觀念》獲蘭亭獎提名獎。其所撰寫的《書法》雜誌卷首語已成為書法批評中的一種特殊文體。

行草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堂

行書心存事留聯

藝術家簡歷

郭 偉1950年出生於雲南昆明。雲南書協名譽主席。曾任雲南書協第二、三、四屆主席,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篆書委員會副主任,擔任過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第五屆全國中青展、第五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第二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篆書展、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等評委。

曾主編《中國歷代書風》系列叢書、《水墨雲嶺》等。出版有《郭偉書法作品集》《晉爨寶子碑意臨本》《會心集》《意與古會》等。獲紀念中國書協成立三十周年「貢獻獎」。

篆書中堂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滾滾自東流。風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樓春到,老子已菟裘。歲晚問無恙,歸計橘千頭。夢連環,歌彈鋏,賦登樓。黃雞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長劍倚天誰問,夷甫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篆書對聯無跡方知流光逝有夢不覺人生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談書法線條、結體、章法上的變化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