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欲用立法擋住中國科技公司,不怕中國反擊?

美國欲用立法擋住中國科技公司,不怕中國反擊?

新媒體管家

繼前幾日,華為遭美國運營商AT&T單方面取消合作後,美國國會兩位重量級議員又提出「H.R. 4747,保衛美國通訊法案」,禁止政府採購或使用華為、大唐及中興等中國公司的電信設備或服務,禁止把他們的設備和服務作為美國電信設施的核心技術組成部分。此法案針對的不僅僅是政府敏感部門,甚至還包括為政府工作的承包商業。

該提案已於1月9日被提交到美國國會。在通過美國政府改革委員會的審議和批准後,按照程序將由眾議院投票表決,通過後提交到參議院,最終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後才會成為生效的法律。

新年伊始,美國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撰寫該文之際,又傳來消息稱,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美國議員敦促國內第二大無線運營商AT&T切斷與中國手機廠商華為的所有商業聯繫,並反對中國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進入美國市場。

為何美國屢次「棒打」中國企業?


中國科技公司自身的原因

以前,在美國銷售的廉價Android手機上,曾出現中國廣告公司特意預裝了後門安全漏洞,收集了數十萬人的數據。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出於廣告目的的秘密數據挖掘,還是為中國政府收集情報做出的努力」。

此外,MacroPolo公布的大量開源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擁有近2400家美國公司,僱傭人數超過114000人。對於美國來說,這些投資都是非常有爭議的安全和政治話題。


美國將中國視為危害其「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主要對象

之所以提出此提案,其主要原因是國會議員擔心中國通訊廠商的政府背景,認為這些電信公司「時常受制於國家政策,並曾與中國政府共享一些敏感信息」。共和黨德州民意代表MikeConaway表示,引進中國廠商的通訊設備將會危及國家安全,美國民眾生活會被監控。這種擔心也不是無中生有,近年來,美國政府和情報界多次提出對中國企業的警告。

美國政府中的中國委員會、CIA和FBI先後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多次在年度報告中指出,華為和中興等公司的裝置可以讓「中國政府存取美國敏感資料」。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2012年就曾因國家安全原因而要求美國電信公司不要與華為和另一家中國公司中興合作。

美國一直對華持防範態度

美國政府對華為持謹慎立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從思科對華為的專利侵權訴訟開始,後來便開始對中國企業採取防範態度。2011年以來,美國涉華337調查中華為的涉案頻率越來越多。

2011年7月,美國交互數字通信公司、交互數字技術公司和IPRLicensing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337調查申請,指控華為和中興等侵犯了其帶有3G功能的手機、無線網路設備、手提電腦等的專利。

2012年4月,美國Anu IP公司向ITC提出337調查申請,指控華為侵犯了其伸縮式USB介面電子設備的專利。

2012年5月,美國Flash Point科技公司向ITC提出337調查申請,指控華為和中興侵犯了其電子成像設備的專利。

2012年7月,美國科技資產有限公司、Phoenix Digital SolutionsLLC公司以及PatriotScientific公司向ITC提出337調查申請,指控華為和中興侵犯了其無線消費性電子設備及其組件專利權。

2013年1月,美國無線廠商Inter Digital指控華為、中興等公司侵犯其一項關於手機的最新技術專利,美國ITC隨即對涉案公司展開了337調查。

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法案還曾限制中國製造的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和使用,特別是禁止美國運營商使用華為和中興的電信技術。最新的參議院法案似乎要繼續延續這一趨勢。

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曝光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安局(NSA)多年來始終在監視華為的伺服器。這些文件還顯示,AT&T一直協助NSA對華為進行監控。


打壓中國科技快速發展勢頭,保持本國絕對優勢

華為在高科技硬體生產方面與蘋果、高通、英特爾、谷歌等公司展開競爭,並且優勢正在不斷加大。當然,三星的影響力也非常大,但其總部設在韓國,而韓國又是美國的堅定盟友,這可能會對三星有利。

華為在研發投入上增長也十分迅猛,上升之勢顯著。2016年投入118億美元的研發資金,與此相比,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研發資金僅為38億和59億美元,而且華為在設備製造能力和成本方面都佔據著制勝優勢。此外,兩家歐洲公司的收入都低於華為,可以預料的是,2018年它們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另外,華為的電信研發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第五代無線系統(5G)的領導者,該公司正積極尋求新的標準和合作。在不遠的將來,美國基本難以繼續避免使用華為的技術。這家中國公司持有5%的5G專利,中興也持有5%專利。

中國為什麼不禁蘋果?

華為進入美國屢次遭受阻擾,但相比之下美國的蘋果卻在中國一直暢通無阻,並佔有大量份額。

究其根本,還是咱們中國的企業實力與美國的差距太大,這些公司出色的產品,讓中國消費者欲罷不能,讓咱們國內的產品無法替代它們。

再者,蘋果作為全球化企業的典型代表,產業鏈上有太多中國企業參與,從上游到下游都有中國企業的深度參與,典型的比如瑞聲科技、通達集團、安捷利實業、高偉電子等蘋果「概念股」。可以說中國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在蘋果公布的2017最新705家供應商名單中,中國企業(含大陸地區、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有72家。蘋果掌握的是技術和設計能力,將生產製造放在了中國、越南等國。如果限制蘋果在中國手機市場上的銷售,那在對蘋果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本土企業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

此外,蘋果在中國加大投資力度,建立研發中心,招聘本地人才。蒂姆·庫克一年要訪華好多次,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關切和投入之情。現在又將中國區iCloud的運營按照中國法律要求放在貴州運營。做好產品、做好公關、做好與政府的溝通,這是蘋果能夠在中國持續開展業務的重要原因。這對於華為和我國其他企業來說,也是很好的啟發。

因此,經濟一體化的同時,我們更要加強產業上游的開發和頂層的控制,形成核心競爭力,不但要有專利,還要有對整個供應鏈關鍵點的控制和掌控能力。相信中國會湧現出像蘋果一樣的本土企業,讓全天下的人都想跟我們做朋友!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百度和搜狗圖片)

(機工智庫研究員:周青玲)

貿易風險預警網:www.risk-info.com

辦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2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貿易風險預警 的精彩文章:

趕在停擺前,《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發布!

TAG:貿易風險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