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越野背包容量夠用嗎?

你的越野背包容量夠用嗎?

越野賽需要的裝備種類繁多,而越野背包容量總是那麼小,精心打包裝好的背包,一旦路上翻找過東西之後會不會一團糟呢?但凡正規的越野賽,路上隨機可能遇到的強制裝備檢查,你是不是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重新打包,並抱怨自己運氣不好?

菜鳥通常更喜歡胡亂裝包,但凡長距離需要更多裝備或低溫環境需要更多保暖衣物的比賽,背包的容量似乎永遠都不夠用……

前幾天就看到有人在我的公眾號留言說背包容量不夠用的

裝備打包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比賽攻略分類包裝好再裝進越野背包,例如我把暫時不用,比賽全程終點前一定會用到的物品最後裝在外側,便於取出。把比賽途中突發情況可能用到的放中間,不需取出的或幾乎不會用到但必須帶的強制裝備最先放到最裡邊。

根據體積大小及類別,分類包裝還是單件包裝看你個人習慣

在我的打包方法屢試不爽之後的一段時間,圈內也見到有大神是這樣做的:

這樣做有這樣做的好處,和我的方法比,只有缺點沒有優點。唯一的優點是分類打包後看起來比我的美觀,但是他的美觀都裝在了越野背包里,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

和我的的方法比,自封袋價格更高一些,只有一層,無論磨損還是跑動中開口,淋雨或出汗濕透依然不防水,大量攜帶增加負重,一部分自封袋密封不好並且漏氣,個別自封袋原本就設計有圓形排氣孔,並不適合越野裝備打包

關於手機等電子產品:現如今的手機普遍具有IP67防塵防水功能,網上曾經有視頻,蘋果,三星等品牌的手機浸入水中泡若干個小時依然完好無損正常可用

為什麼有些人用同樣的手機,一不小心掉進水裡就徹底報廢了呢?手機等電子產品是有防水塗層的,新手機如不是因為某個批次做工不好,一般防水效果都很好,可是隨著使用和磨損,漸漸地就會逐步失去防水功能

無論是一不小心掉河裡還是淋雨,一方面防止強制裝備損壞導致你發生危險甚至退賽(手機是強制裝備之一,我曾有一次在山上跑丟,打電話給組辦方詢問通過戈壁之眼所見到我的位置,在工作人員打電話的指引下,找到正確路線並安全完賽);另一方面防止電子產品的損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手機和移動電源,你是這樣裝的嗎?

你又做錯了

一方面這種包裝用著不方便,並且成本更高;另一方面硬質的夾子很容易磨損背包,水袋內膽,水管等其他物品

接下來上乾貨:我的方法實用並且簡單粗暴

非常非常非常嘀粗暴:

一卷保鮮袋夠你跑N場越野用了,你可以買幾卷,與纏鞋套用的肌效帖一起和你的越野裝備放一個地方,注意盡量買大號的袋子

便於備用,事先撕好五六個,摞一起摺疊,放進背包的小包里(我一般用水袋喝水,水壺倉裝雜物,就放那裡或附近)

折好了體積很小也很輕

除了備用的,我都是再額外折兩三個單個的,折好後摞一起裝另一個位置

摺疊好備用的建議不要給真空的袋子內充氣展開,數量具體多少根據你習慣自定

最後留一兩個團成一團隨手一塞就可以了,例如突然下雨,隨時用與手機防雨,長距離無補給路段裝吃的,總不能在補給點把牛肉乾直接往越野包里裝吧

包括完賽回家的路上,你是把換下來的滿是泥巴的裝備和沒使用到的乾淨物品放一起都弄得一團糟呢?還是分類包裝到家只清洗需要洗的?比賽很累,少一點工作量也很重要

準備好這些,其他物品開始打包。可以單件,也可以同類裝一起,每個人習慣不一樣,防雨,防汗水浸透,防磨損。

我隨意找一件東西示範:

如下圖,裝進袋子,擠出空氣,袋子多餘部分摺疊:

隨後把裝好的第一個袋子底部向外,再裝進第二個袋子摺疊,這樣就裝好了一件(這樣即使用不到,被強裝檢查也不會散包):

至於頭燈,移動電源,戈壁之眼等硬質物品:

裝進去直接擰口,擰成繩也就不透氣不透水了(擰緊之前盡量擠出空氣),隨後根據天氣預報或使用頻次以及個人習慣等,是否再反向套一個袋子自己決定

精心包好的裝備,我保你潛入水下1m深持續24小時不進水

手機或移動電源為了雨天使用方便,你可以在袋子上扎個孔把充電線穿出來,但是這樣就只能做到防雨了,你要是掉河裡浸入水下就沒有1m深防水24+小時的效果了

至於手機,隨時會用到,例如我習慣用水袋喝水,手機放胸前水壺袋裡,突然下雨只套一個袋子就可以了(我只有一個手機用來拍圖片了,隨手拿個東西替代一下):

手機就一個袋子包成這樣,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

看完這段保姆式的越野裝備打包教程,小夥伴們有何感想呢?

我的裝備理念:我只推薦越野裝備攻略中的AK47,AK47的特點: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性能穩定可靠,皮實耐用……

想必越野大神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於一線作戰部隊退役的精英,同時我也藉此機會給各位軍事武器愛好者科普一下,同時為一部分看到我文章的軍盲澄清一些事實:

中國學校的主要外語語種是英語,當然我英語法語都會一點是個個例,這支槍的名字法語和俄語發音都是:阿卡47,而不是《戰狼2》中那個富二代所說的英文發音AK47

二戰後期,戰爭由一戰及以前的塹壕戰,陣地戰發展為城市作戰,運動戰。蘇德戰場上納粹德軍普遍裝備了衝鋒槍和其他自動跳殼連發的全自動武器,參戰與一線的卡拉什尼科夫親眼目睹蘇軍受到德軍密集火力壓制,蒸汽機技師出身的卡拉什尼科夫決定要為蘇軍研發更實用的輕武器

阿卡47設計定型與1946年,命名為AK46,A(阿)即俄文步槍的縮寫,K(卡)是指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46即1946年,含義為步槍是由卡拉什尼科夫與1946年設計製造的。同族的輕武器為阿卡槍族,又名卡氏槍族。

在後期的選型試驗中,其他設計者的步槍通常射擊幾十發甚至只有幾發槍機就出現故障不能連續工作,而卡拉什尼科夫步槍連射一萬五千發,槍管燒紅,精度依然沒有明顯變化,順利中標,次年與伊熱夫斯克機器製造廠批量生產,大規模裝備蘇軍,改名阿卡47。

關於它的退役,一方面由於城市作戰和CQB戰術的興起,各國流行的步槍小口徑熱潮,戰鬥部由圓潤的黃銅被甲鉛芯改為流線純銅被甲鋼芯,小口徑更追求近戰的翻轉殺傷效果。而AK47所用7.62×39mm規格的彈藥顯然不適應這個時代。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我曾接觸過一篇文章《走下神壇的AK47》,AK47是因為世界多國的山寨和仿製最終走向毀滅的……

關於我為什麼知道這些?因為我曾經是機械師。曾有小夥伴去看電影《機械師》,我問那個機械師演的什麼角色,回答:「殺手」。現實中的機械師是個苦逼的工作,經常忙到凌晨兩點,一整個會議室,遍地各種炮筒子,遍地零件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滿手大粘油,機油……,那個工作中國叫軍械員,法軍叫機械軍士,英軍美軍叫機械師

再科普一點點輕武器的自動方式:分為後坐式和導氣式,後坐式分為槍機後坐式和槍管後坐式,其中槍機後坐式分為自由槍機式和槍機延時後坐式,槍管後坐式分為槍管短後坐和槍管長後坐;導氣式分為氣吹式和自動導氣活塞式,導氣活塞式又分別為短行程活塞和聯動式活塞,上文AK47就屬於聯動式活塞。

不同設計各有優缺點和不同應用,我了解的不止這些,除了越野,各位軍事發燒友如果感興趣,有機會了我也可以科普,包括詳細的的武器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

跑步十幾年,總有不一樣的經歷,談論武器就會想到那年些年我們一起衝過的二道嶺,那些年,遼寧營口的迷陣山小試牛刀五趟……

因為規定要嚴格保密,那段經歷幾乎沒有照片,只能我用文字來描述了。想當年我文韜武略,天下照樣沒排上名

(典故:想當年我文韜武略,天下照樣沒排上名——典出2014年度最火的電視劇之一《勇敢的心》台詞:文韜武略天下第一)

我有故事和酒,你願一起組隊跑越野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勛2015 的精彩文章:

TAG:王勛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