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情畫意話月份

詩情畫意話月份

一年十二月,月月皆風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更替,周而復始,每個月份也以它獨特的意義存在著。我們平常習慣了從一到十二的月份統稱,可數字只是數字,那些月份最初命名時的含義早被遺忘。其實農曆十二個月份的別稱很有來頭,歷史悠久且充滿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獨特的詩意。

一月

一月:

通常稱:孟春、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開歲、元月等。

正陽之月即為「正月」,是一年的開始。又借「正月銀柳插瓶頭」之因,又稱「柳月」。端,有開端、伊始的意思,一月也叫「端月」。據說因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由於秦始皇正月在趙國出生,取名「趙政」,「政」通「正」。)。一九七五年底,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代墓葬中出土的《語書》的竹簡中,其中幾處遇到「正」字,都另作「端」字,如「以矯端民心」,「毋公端之心」等,佐證了避始皇諱而叫「正月」為「端月」的推測。

正月晴和風氣新,

紛紛已有醉遊人。

——白居易《早春持齋》

二月

二月:

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梅月、仲月、酣月等。

《爾雅·釋天》曰:「二月為如。」農曆二月因而又稱「如月」。在這時節里,大地吐綠,萬物迎春,「二月紅杏鬧枝頭」,所以「杏月」的美稱得此而來。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三月

三月:

通常稱:桃月、季春、晚春、暮春、三春、蠶月等。

到了三月,桃花芬芳,競相開放,自然稱之為「桃月」。三個月為一季,三月在春季中排行老三,為「季」,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春」。農曆三月時已是春晚,即「晚春」和「暮春」。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月

四月:

通常稱:孟夏、首夏、初夏、 槐月、朱月、巳月、麥月等。

《禮記·月令》說:「 孟夏之月,麥秋至。」四月是麥子成熟的季節,所以,四月也叫「麥月」。「四月四日夏令新,余花更繞三日春。」四月萬物青翠欲滴,槐花掛滿枝,因此古代就用隨處可見的槐樹給這個月份起了名字——「槐月」。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

五月:

通常稱: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等。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古時人們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稱「蒲月」。因農曆五月居夏季之中,又叫「仲夏」。每年蟬最早出現的月份就是農曆五月,嗚蜩是蜩的一種,所以這個月份也叫「嗚蜩」。

五月榴花妖艷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歐陽修《漁家傲》

六月

六月:

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等。

農曆六月是夏季的尾巴,「季」有末了的意思。所以,六月也叫「季月」。在這個三伏赤日炎炎的月份里,「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因而,六月也稱之為 「伏月」、「荷月」。《禮記·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孟夏就是指六月,因此這是六月也稱為「焦月」的原因。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

七月:

通常稱:瓜月、巧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等。

農曆月份里,這是進入秋天的頭一個月,瓜熟蒂落,豐收在即,因此農曆七月也叫「瓜月」。在這個月份,還有我們熟悉的「七夕」節,也稱「乞巧」節,是古代女性乞求織女星使她們心靈手巧的節日。所以,七月也叫「巧月」。

七月六日苦炎熱,

対食暫餐還不能。

——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八月

八月:

通常稱:壯月、桂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等。

之所以叫「壯月」,是因為《爾雅·釋天》中云:「八月為壯。」八月又是桂花遍地飄香的月份,又有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又因居秋季之中,又叫「仲秋」。其實,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都是民間百姓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所起的別稱,飽含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美好願望。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九月

九月:

通常稱:菊月、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等。

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中「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就是描寫的農曆九月的景象。這個月的別稱有點豐富,最好理解的大概就是「菊月」這個別稱了。到了農曆九月已是晚秋,落葉繽紛,萬物蕭索,唯有菊花爭奇鬥豔,傲視枯枝敗葉,因此「菊月」被看做是九月的代稱也是順理成章。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

十月:

通常稱:陽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飛陰月等。

《爾雅·釋天》曰:「十月為陽。」 「十月芙蓉顯小陽」,因此又稱「陽月」。農曆十月是冬天的開始,冬季的第一個月就叫「孟冬」,也就是初冬的意思。立冬、小雪這兩個節氣都發生在農曆十月份里。

十月江南天氣好,

可憐冬景似春華。

——白居易《早冬》

十一月

十一月:

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等。

《禮記·月令》曰:「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鄭玄的註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曆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被稱為「辜月」,是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是古人期許萬物生生不息的美好願望。

十一月中長至夜,

三千里外遠行人。

——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十二月

十二月:

通常稱: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等。

「臘月」這個別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時至今日,在別的農曆別稱都逐漸被遺忘的歲月里,我們還常把「臘月」掛在嘴邊,甚至更喜歡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據《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將農曆十二月定為臘月是秦朝時確定下來的,以後都沿襲了這種叫法。這個月份可以說是最冷的時節了,處處天寒地凍,嚴寒、蕭索是它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等。

寒冬十二月,

晨起踐嚴霜。

——《別詩》

圖片及文字綜合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音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海音書院 |